从“房颤”到雪域高原
2012-04-29吴叶青
吴叶青
2011年11月24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叶行舟副主任医师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中传来一个兴奋的声音:“叶大夫,您好!我这会儿正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给您打电话呢!我的愿望终于实现啦,谢谢您!”
打来电话的老张是叶医生之前的病人,一个严重房颤的患者,也是一个“老驴友”。经过手术之后,老张终于摆脱了病痛,实现了多年以来去西藏看看的愿望。
“老驴友”患上了严重心律失常
52岁的老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平时喜欢跟“驴友”们一起出去玩,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不过老张最想去的还是西藏,他把这个点留到最后,准备其他省份都玩遍之后再去。然而两年前,老张在一次旅行途中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心跳加速的症状,过了一段时间就好了。不过随后同行的“驴友”还是将他送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老张,他可能有心脏问题。
回到南京之后,老张又做了一系列相关的检查,随后被确诊为心律失常、慢性房颤。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张不敢再随便出门旅游,而房颤也是经常发作,并且越来越严重,快的时候心跳达到一分钟100多次,原来还能自行停止,后来要到医院治疗才能止住。这样一来,去西藏的愿望只能深埋在老张的心底,让他感到深深的遗憾。
导管射频消融术让他恢复健康
老张经过朋友介绍,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
叶行舟副主任医师了解老张的病情之后,对他进行了更细致的检查和诊断,认为老张符合新型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并且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目的,这让老张非常高兴,立刻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叶医生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创的房颤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把一根很细(直径2.7毫米)的导管经过静脉血管(一般是股静脉)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静脉的连接部位),这些部位也就是房颤的病灶所在部位,然后释放射频或者其它能量(如超声)进行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其最大优势是:如果手术成功,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而且不需要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根据该科近年来数百例接受该手术的患者情况来看,阵发性房颤导管根治术的单次消融成功率在70%~80%,两次以上消融后可以达到90%。
老张接受手术后的一年时间里,定期接受复查,再也没有复发。
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打来电话
2011年11月,身体恢复健康后的老张与“驴友”们约好时间,正式启程前往西藏。途中老张完全没有感觉心脏有什么不适,当他看见壮美的布达拉宫时,心情非常激动,也对帮助他摆脱病痛的叶医生充满了感激,于是有了文中开头的那个电话。
老张说,真没想到自己一个房颤患者,居然还能在海拔这么高、氧气缺乏的地方没有任何不适,实现自己的夙愿,真是非常高兴。
房颤患者应该及早治疗
叶行舟副主任医师指出,房颤是一个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增加。房颤发生的初始阶段通常是阵发性的,可以自行终止。许多房颤病人因症状不明显而未寻求治疗。
实际上尽管没有症状,房颤也应该进行积极治疗,因为房颤会引起心力衰竭和中风以及其它器官的栓塞。房颤时到医院通过医生的听诊或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可以确诊。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就比较困难,可以在心悸发作时到急诊进行心电图检查或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等。
因为长期用药治疗远期疗效欠佳,药物对患者肝功能、肾功能以及甲状腺功能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健康带来问题,所以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国际上已有大规模临床研究提示,药物除颤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非常大,所以目前倾向于药物仅限于室率的控制。
相比较而言,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的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型医疗中心,导管根治术已经成为房颤患者治疗的首选手段之一。
叶行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处理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顽固性心力衰竭、严重复杂性心律失常等,为国内能独立开展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少数专家之一。主持开展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显著,已完成手术1000余例;同时主持心脏永久和临时人工起搏治疗,完成手术1000余例。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