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衰老从45岁开始等
2012-04-29
大脑衰老从45岁开始
人们通常认为,大脑认知功能的退化是在五六十岁年老时才会发生的事情。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脑的衰老可能从45岁就已开始,这个年龄通常被算作中年时期。
英国研究人员对7000多名英国公务员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调查。在1997年到1999年间研究开始的时候,受试者年龄在45岁到70岁之间。在研究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受试者都接受了认知能力测试,对比结果显示,受试者的大脑功能普遍出现了下降。
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是在45岁到49岁年龄组,大脑功能也出现了下降,比如在推理功能这一项中,男性和女性都平均下降了3.6%。而年纪越大的人大脑衰老速度越快。在65岁到70岁这个年龄组,男性的推理功能在十年间下降了9.6%,女性稍好一些,也下降了7.4%。
这些结果说明,大脑衰老的时间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早,可能从中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研究人员说,如果希望延缓衰老,避免患老年痴呆等因大脑功能退化而出现的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如尽量不吸烟和加强锻炼等。(《科学网》)
在城市生活更易患精神疾病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都表明,城市人群或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要高于农村人群或生活在农村的人。中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抑郁发作、神经性障碍和行为综合征以及总患病率上,城市人群均高于农村人群,这个比率约为1.5比1。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城市人精神疾病多于农村人的一个普遍的解释是,城市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承受的压力比农村人大,因而诱发了城市人较高的精神病患病率。
但是,这种解释并未获得生物医学意义上的证明。现在,研究人员从解剖和生理学的角度获得了一些证据,证明在城市生活的确会让人产生更多的精神疾病。
而且,在城市生活不只局限于在城市中出生和长大的人,也包括那些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习惯了农村生活的人再到城市中生活,如中国的农民工,可能面临的精神压力更大,患精神疾病的比率更高。(《新民晚报》)
瘦人不运动
胆固醇同样高
英国研究人员将110名男性分为三组:36人体型偏瘦,每周做3次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车等;46人同样体型偏瘦,但不运动;另外28人为没有运动习惯的肥胖者。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组瘦人的体重和身高相差不多,但有运动习惯的人体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含量明显低于不运动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
研究还表明,体型偏瘦,但没有运动习惯的人,虽然脂肪没有胖的人多,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却没有改变,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与胖人无异。其原因是,心脏病与胆固醇含量紧密相连,尤其当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含量高时,容易促使动脉硬化。
因此建议,体型偏瘦的人也应培养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家庭医生在线》)
常喝柠檬汁水
可防结石形成
肾结石令患者痛苦不堪。美国最新研究提示,常喝柠檬汁水可预防肾结石。
一项研究发现,柠檬酸盐不但能绑定尿液中的钙,防止钙沉积形成结石,还能防止更多结石的形成。柠檬酸盐可以有不同方式获取,但在柠檬中含量格外丰富。对药物不耐受的患者来说,饮用柠檬汁最好。
另一项研究建议,每天取120毫升柠檬汁,以柠檬汁比水2:1的比例兑水饮用,效果良好。柠檬汁稀释后味道更好,尿液量也会大大增加。务必牢记:尿液越浓,肾结石危险越大。(《生命时报》)
西红柿汤能提高
男性生育力
目前已知不育男性精液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男性生育力增强与番茄红素含量增高有关。目前尚不清楚番茄红素对生育力起到何种作用。研究人员推测,番茄红素所含抗氧化剂可能会杀死人体内对生育力有害的化学物质。
此前研究显示,番茄红素对于因运动引发的哮喘等多种疾病有潜在疗效,还能降低患前列腺癌几率。西红柿也因其富含番茄红素而被视为健康佳品,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西红柿有助于提高男性生育力。(《文汇报》)
女人掉眼泪
使男人性欲下降
女性的眼泪里含有外激素,这种外激素虽然“闻不到”,但可以刺激男人的大脑,让男人的性欲下降。
眼泪中的物质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类外激素,听这名字有点耳生吧,说“费洛蒙”(Pheromone)是不是觉得熟悉些了?费洛蒙是生物体分泌的交换讯息的微量化学物质,不同于体内的荷尔蒙(内激素)多借血液传送并作用于细胞或组织,费洛蒙是通过气息释放到体外的,并且它的目的是在限定范围内影响其他生物体,引起同类其他个体的反应。比如,各种蚂蚁之所以能够组成群体,有条不紊地从事各种活动,全靠蚁王以及蚂蚁个体发出的费洛蒙的协调。
这些结果表明哭泣可以帮助女人制止进一步的侵犯。眼泪中的费洛蒙通过降低男性的睾丸素水平来保护女性不受暴力侵犯。研究者称这种效应意义深远,并且相信这些发现会直接影响现实生活——或许夜行的女性,哭一哭会更安全?不过,这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新京报》)
帮助他人有助缓解抑郁
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觉快乐。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帮助他人还有助缓解抑郁等情绪问题。
人们的积极行为,如帮人买食品或写感谢的小纸条等,是治疗抑郁的有效方法。这些行为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有人会想:这有什么了不起,也就是能让人高兴10分钟。不过,对一个抑郁的人来说,它并非一文不值。抑郁的人需要生活中多一些正面情绪,就算多一分钟也好。(《新华网》)
坏情绪攻击身体
消化系统首当其冲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统计,大约有70%以上有心理障碍的人,其坏情绪会以“攻击”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泄愤”。哪些部位是最容易被情绪利用当“替罪羊”?专家表示,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位列前三甲。
在所有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名列第一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面对强大的压力,胃会变得敏感脆弱,因此很多人一遇到突发事件、工作压力大等情况,就会出现胃疼或腹泻、吃不下饭等反应。
坏情绪最常见的“替罪羊”还有内分泌系统,尤其是性腺和肾上腺。比如失恋后长出青春痘、经常熬夜加班导致月经失调,都是性激素分泌出现了问题。当人遇到突如其来的刺激时,受了惊吓的情绪会立刻“通知”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久而久之它就养成了亢奋的分泌水平,最终引发一系列疾病。
对皮肤来说,不论是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时掉头发,还是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或是看似寻常的痤疮、皮脂炎,都可能是长期的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解放日报》)
男性声音低沉不代表阳刚
研究发现,越是声音低沉的男性的精子数量越低,性功能越差。这个研究结果推翻了人们以往的观念,男性声音低沉,体毛多,肌肉健硕,这些都被认为是阳刚的象征,不仅是人类,这在动物界都已形成了共识。然而,研究者却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睾丸激素增多,这就影响到了他精子的数量水平。
研究员挑选出54名年龄在18~32岁之间的男性,再由女性来定论他们的声音低沉程度,最后再测试他们的精子数量,结果发现声音越低沉的男性,精子数量越少。
研究者认为,这属于很正常的情况,这就是人体生理上的某种平衡,你会因声音低沉有磁性得到女性的亲睐,但同时你也降低了性能力。当然,这些结论都是在男性健康的情况下得出的。(《科学网》)
“和妈妈不亲”的儿童
长大易变胖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孩童时期母子关系不够亲密的话,孩子长大就更容易变胖。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1000名在母亲陪伴下玩耍的儿童的表现,来评定孩子和母亲之间感情纽带的强弱,然后等这些儿童长到15岁时,再去统计他们的肥胖状况。
数据显示,孩童时期与母亲关系最疏远的孩子长大后变胖的几率是26.1%,而与母亲关系紧密的孩子长大后变胖的几率仅为13%。
家长可以试着通过增强母子感情的纽带,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行为,来对儿童肥胖进行干预,从而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中国新闻网》)
婴儿仅靠语调
理解心理意图
英国卡地夫大学对84名14个月到18个月的婴儿进行了长达1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婴儿能通过不同语调理解有意行为和无意行为之间的差别。
研究人员让婴儿观看他们用玩具做出的一些有意或无意动作,同时以不同音调发出“whoops”(呼叫)和“There”(那里)之类的单词,提示动作意图和含义。然后用希腊语重复同样过程,婴儿此前从未接触过希腊语,就只能通过语调来获得线索,而没有单词含义。
他们发现,婴儿对有意行为的模仿要多于无意行为,而在两项研究中,对有意行为的模仿相当。这表明婴儿在推断意图时,不需要词汇含义或面部暗示,他们能只根据语调就分出有意行为和无意行为之间的差别,不仅帮他们领会他人意图,还能指导他们如何行动。这一发现也让人们更多地关注音韵或语调在婴儿期的作用。(《科技日报》)
维生素和脂肪酸
延缓老年脑萎缩
老年脑萎缩是老人中常见的慢性脑病。伴随衰老过程,老年人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记忆力、判断力和思考能力退化。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老年人体内维生素C、D、E、B族维生素和欧米加-3脂肪酸水平较高,出现这种疾病的风险可能会降低。
研究人员还发现,维生素和脂肪酸水平高的老年人在记忆及思维测试中得分较高,而体内反式脂肪较高者在测试中得分较低,脑萎缩风险也较高。欧米加-3脂肪酸和维生素D在鱼类中含量较高,而B族维生素以及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C、E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
研究人员对104名平均年龄为87岁的老人进行了血测,确定了每人血液中营养成分的水平,然后让他们参加记忆和思维测试。这些老人基本没有与记忆和思维问题相关的风险因子。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和脂肪酸水平较高者的脑容量最多超出水平较低者37%,在记忆和思维测试中的得分最多超出后者17%。(《新华网》)
少量饮酒也不利健康
许多人说:每天适量地喝些酒,尤其是饮用一些低度酒,能“舒经活血”,帮助人体生成更多的优质胆固醇,可以降血脂预防心脏病的发病,还能阻止动脉血栓的形成……
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看法。科学家们认为,即使是最少量的饮酒,对健康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癌症专家提醒女性,每天只要摄入10克酒精(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约含酒精80克),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7%到12%!再早些时候也有研究证明,每星期酒精摄入量达到100克,患肠癌的几率就要上升19%。还有胰腺癌、口腔癌、酒精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管硬化、高血压、中风等多种疾病,更是同饮酒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要指出的是酒精对肝脏的严重危害,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全世界因肝病死亡的人数骤然上升了500%,其中85%的病例,同饮酒是有联系的。而且饮酒患肝病去世的病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
酒精能使人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人喝酒后会不同程度地失去自控能力。对于意志不坚定的人,喝酒不仅仅是有害健康,而且一旦养成恶习,还会给自己和家庭甚至社会带来问题。(《新民晚报》)
喝奶粉婴儿较好哄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靠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比较不爱哭,也比较好哄,但长大后也更容易超重。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研究了300个英国婴儿的行为。观察发现,吃配方奶粉的孩子比较容易满足,吃母乳的孩子比较爱哭,不容易入睡。研究人员解释,靠奶粉喂养的孩子每次都能吃饱,不会有不够吃的情况出现,于是这些婴儿就养成了靠吃来获得满足的习惯,但长大后也更容易肥胖。而吃母乳的孩子爱哭闹是因为他们希望妈妈在身边陪伴,也是正常的行为,母亲不应因此放弃母乳喂养。(《中国新闻网》)
常吃西式加工肉
与胰腺癌有关
瑞典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经常吃西方食谱中经过加工的肉类与胰腺癌患病风险升高之间存在关联。与不吃加工肉的人相比,如果某人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例如一根香肠或两片培根,那么其患胰腺癌的几率要高出19%。与不食用红肉(包括牛肉、羊肉、猪肉)的男性相比,每天吃120克红肉的男性患胰腺癌的几率会高出29%,但此次研究未发现红肉对女性胰腺有何显著影响。(《新华网》)
长期大量喝可乐
易导致瘫痪
长期喝可乐会造成身体血钾过低,表现出身体轻度虚弱、便秘直至瘫痪等一些症状。希腊研究人员记录了有关这一病症的众多病例,其中的一名患者是一位每天喝3~7升可乐的孕妇。研究表明,每天饮用2到10升可乐的人会出现血钾过低症状。
比起过去,人们现在饮用了太多的软饮料,导致出现了诸如牙齿疾病、骨头软化、新陈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之类的许多疾病,更多的病例越来越证明过量饮用可乐确实会导致人体血钾过低,进而导致肌肉疾病、心跳失常、瘫痪等一系列疾病。(《中国妇女报》)
做梦有助抚平伤痛
人们常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一项新研究显示,做梦也有助于抚平记忆中的伤痛。
研究人员发现,在做梦期间,也就是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人们的压力化学物质会关闭,大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再次处理情绪体验,会让不愉快记忆造成的痛苦减弱。这一研究结果也解释了那些伤后压力处理失调(PTSD)患者,如战后退伍军人等,为何常发生梦魇,并且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才能从痛苦经历中恢复。新发现同时也为研究人为何做梦提供了线索。
人类生命中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科学上对睡眠的作用至今没有统一意见。在健康人类睡眠中,做梦时间占了20%。此前脑研究显示,伤后压力处理失调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等受情绪紊乱疾病困扰的人,其睡眠方式被打乱。新研究为做梦的情绪功能提供了更深入理解,证明了做梦状态的重要性。(《科技日报》)
心肌梗塞快速检测法
德国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心肌梗塞快速检测法,可用3小时确诊心肌梗塞。
研究人员说,早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至关重要,因为长时间检测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新推出的检测法可在3小时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塞,准确率可达96%。
心肌梗塞患者通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所致,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医生对心肌梗塞的确诊。研究发现,心肌梗塞患者在入院3小时后,血液心肌肌钙蛋白含量基本翻番。患有高血压、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血液心肌肌钙蛋白含量可能出现升高,但3小时后,这一数值基本保持不变。
因此,研究人员设定了一个血液心肌肌钙蛋白含量临界值,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入院3小时后心肌肌钙蛋白含量没有超过临界值,可排除患有心肌梗塞的可能。如果患者3小时后该蛋白含量翻番,则基本可以确诊为心肌梗塞。(《新华网》)
失爱侣致心脏病高发
心脏病专家说,所爱之人离世第一天会让你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高21倍。在失去爱人的第一个星期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差不多是正常情况的6倍。一项研究发现,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个风险才会慢慢降下来。
医生告诫人们警惕此项风险,尤其对于有亲人已经去世,和已经有心脏病突发可能性的人。
美国对近2000名心脏病突发幸存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他们在失去身边重要的人的头一个星期内,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会上升。此前已经研究显示痛失亲人会对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人们会得上一种叫“心碎综合征”的病。深深的悲痛导致的心理压力会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和血凝结,从而在短时间内增加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新华网》)
宝宝学语言“双管齐下”
既听声又读唇
日前美国科学家称,婴儿不仅仅通过声音来学习语言,“读唇”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自闭症的诊疗。之前学界普遍认为,婴儿仅通过声音来学习语言,而FAU的科学家在对21个成年人和89名年龄在4个月至12个月之间的婴儿进行研究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研究人员说:“12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初步掌握字词、语言结构,也能辨别声音了,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言语体系,可以只看讲话者的眼睛,因为眼睛能传达大量的社交信息……眼睛是大脑的窗口,看他人的眼睛,我们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他有何欲望。”
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自闭症的早期诊断。(《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