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打拐,路有多长
2012-04-29马特
马特
【新闻提示】2011年1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创建“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他希望通过这个办法解救更多的被拐儿童。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能借此信息找到被拐的孩子。
“人贩子”,这个名词,相信是所有有了孩子的父母最大的噩梦。追究这个词的恐惧根源,大概来源于早些年前信息时报关于街头乞丐宫璇璇、拐子村的系列报道,稍有留意的读者,大概不会忘记那个丢到广州街头,被人反复挖开伤口,用于乞讨的小女孩宫璇璇,她那被人拐带操控的命运,当时刺痛了很多家长的心。但是街头行乞,操控乞童发财并未因此而停止,而且一直在跟公安城管做着猫鼠游戏,这其间丢失孩子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直至今年2月初在微博上才得到一次群体性爆发,那就是震动全国的“微博打拐”事件。
2011年1月17日,一位母亲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帮忙用微博寻找失踪的孩子,微博发出后,立刻引起网友关注。随后,在2月初,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
随后,该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直到2011年2月8日达到高潮:中国第一家“寻子店”店主彭高峰,终于辗转通过微博找到了被拐卖3年之久的儿子彭文乐。在新闻中,我们跟着阔别三年的妈妈一起去机场接孩子,一起期待着孩子喊出那期待3年的“妈妈”,然后又小心谨慎地跟着一家三口回到深圳的家,期望着孩子能适应新的生活,重拾记忆……这些情节,图文并茂地,像连续剧一样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更深刻地给大家上了一堂防拐防人贩的社会课,同时也更加深了所有人对“人贩子”的恐惧……
可能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雾都孤儿》等文学作品的巨大感染力,人们的同情心瞬间被激发起来。在这些乞讨儿童中,特别是残疾的乞讨儿童中,大部分孩子都是被拐卖的儿童,他们被犯罪分子拐卖后沦为乞讨道具,甚至有的被人为致残。打拐,不仅仅是公安部门的职责,任何公民都有义务解救被拐儿童。
以前由于报案手续繁琐,人们除了同情很难为解救孩子而专门付诸行动,而互联网、微博、手机摄像头这些伟大的发明使得每个人只要按一下拇指就可以救人一难,让拐卖孩子的“丐帮”陷入打拐的“人民战争”。
但关注打拐之余,我们要清楚,《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毕竟是煽情的电影,其实残害被拐儿童乞讨是个别案例。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陈士渠曾接受采访说:“(被拐儿童)主要是被非法收养,少部分被组织乞讨。”这倒不是人贩子仁慈,而是因为把儿童卖给不孕家庭比训练成乞丐赚钱更快、风险更低。
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法收养对被拐儿童未尝不是一个次优的归宿。打拐是治标,治本之道是反思为什么存在这种丑恶现象,而不是简单停留于道德愤慨。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最关键的是消灭这种社会需求。因此,我们要想真正为儿童好,就要改革繁琐的收养制度,让合法收养更为便利、更为快捷、更为低廉;废除不合理的禁令,生殖辅助技术合法化,大力发展试管婴儿、精子库、卵子库、代孕市场,让生命科学为生命延续服务,让每个家庭都能合法拥有自己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