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震撼人心的讽世歌
2012-04-29熊宪光
熊宪光
晚清巴渝才子钟云舫,又名祖棻,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于江津县高牙乡青草碚。同治六年(1867)考取秀才,后补廪生,在江津城南阙氏祠设馆教书二十余年。宣统三年(1911)辞世,葬于江津油溪灯油坪。
钟云舫生性豪侠,铁骨铮铮,愤世嫉邪,不畏强权,敢与黑暗势力抗争,人称硬汉,自称铮铮居士。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川大旱,江津知县武文源却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于是举人张泰阶联络士绅上告。钟云舫满腔义愤,不仅参与其事,且亲自草拟诉状。武文源终被革职,但钟云舫也因此触怒当局势要,次年即遭到阴谋迫害,被构陷下狱,囚于成都。正如其老友巴邑陈顼在《火坑莲序》中愤慨地指出:“徒以名高得谤,正直招尤。今白发盈头矣,讲学深山。无故而飞之以祸,致令流离失所,闻者酸心。”
钟云舫才高学富,“文名藉甚”。尤擅对联之作,现存者虽“仅得其半”,亦多达1850余副。脍炙人口的《题锦城江楼联》及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即其代表作,因而声名远播,被世人誉为“长联圣手”、“联圣”。其实,被列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人的钟云舫,不独擅对联,而且工诗文、词曲,著有《振振堂》八卷、《招隐居传奇》两卷、《火坑莲》一卷传世。但其诗文、词曲成就为“联圣”之名所掩,一般人还不大了解。特别是他满怀悲愤而作的讽世组歌《火坑莲》,更鲜为人知。
《火坑莲》为钟氏发愤之作,包括《醒酒汤》、《不该嫖》、《混世宝》、《悔后迟》、《自作孽》五歌。何以题为《火坑莲》?其友巴邑陈顼《序》说:“世言天地四大坑,曰:酒、色、财、气。今增一坑,曰:洋烟(鸦片)。合乎五行之数,而皆必济之以火,陷之者终身烂焉。”这就是说,沉溺于酒、色、财、气、鸦片烟者,犹如身堕火坑;“莲”指“莲台说法”,借用佛家语表讽世、警世、醒世之意。钟氏生活于清末,王朝季世,摇摇欲坠,社会黑暗,世风堕落。钟氏身为一介寒士,耳闻目睹乃至亲历堕入“火坑”之现实悲剧,不禁义愤填膺,郁结莫解,于是特意采用民间说唱形式,写出了“雅俗皆通”的一组五歌,直击世道人心,不仅是对腐败社会的有力控诉,而且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展现了一位有良知的下层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劝诫世人、惩恶扬善的主旨,自始至终贯穿了这一组讽世歌。
《醒酒汤》力陈酗酒的种种危害,旨在劝诫世人切勿饮酒过量,以致丧失理智,违礼失态,出乖露丑。作者写道:
也有些,吃醉时,英雄纠纠。也有些,吃醉时,眼泪漱漱。也有些,吃醉了,神魂失守。也有些,吃醉了,狂叫不休。也有些,吃醉了,颜青似柳。也有些,吃醉了,面赤如榴。也有些,发酒寒,颈摇身抖。也有些,说酒话,麻搭火钩。真个是,酒中妖,无奇不有。真个是,酒中怪,无恶不收。九鼎神奸堪刺绣,此中幻相笔难搜。呀,这都是你祖功宗德,才使你出乖弄丑。
最后作者特意以“我”的惨痛经历和深刻教训为实例,真切地讽劝世人千万不要酗酒:
曾记得,我当初,少年时候卖高拳,夸海口。三两壶,四五斗,饮长街,连昏带昼;醉青楼,寻双觅偶。到而今,湿滞心头。痰饮症,八年之久。日间来,常常干呕;夜间来,常常咳嗽。看看的,形消骨瘦。渐渐的,衰颜老叟。神仙药,想也难救。世间人,又何须,更来学某。他不是玉液琼浆,他不是冰菱雪藕,他不是交桂辽参,他不是淮柑蜀柚。纵然是,亲友们,十分劝侑。也无非,三两杯,就好忍手。却然何,昏昏到酉?衣冠化作形禽兽。劝诸君:吃不得,少吃几口!
此歌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而且充分体现了一种催人向善的道德力量。歌中还提及正反之典型,涉及古今之人事,足见作者视野开阔,笔力沉雄。作者对酗酒者失态情状的描绘淋漓尽致,不失幽默之趣,亦可见其才力非凡。
《不该嫖》主旨鲜明突出,即《叙》中所谓“为好色者戒”。此歌劝诫世人“不该嫖”,还讽及其他伤风败俗、违礼不法的婚外性关系。由此可见当时世风之败坏,亦可见作者具有针砭时弊、警醒世人的自觉的道德承担。作者写道:
说甚么花心柳眼,说甚么杏脸桃腮,说甚么翠翠红红、容妆焕彩,说甚么好好真真、才华绝代。无非是,妆的娇痴,演的声容,描的粉黛。无非是,一种情魔,一具枯骸,一般的妖和怪。花尽钱财,买将面糊猪八戒。细思量,该也不该?……且不说,好淫的,天绝后代。且不说,好淫的,惹祸生灾。只你那,无夜无明,好嫖又将烟酒带。销尽聪明,混尽光阴,荡尽赀财。到尔时,精神消惫,骨瘦如柴,枯痨病害。眼睁睁,瞧着妻儿没下台。细思量,该也不该?
其歌词通俗谐畅,文采斐然;铿锵有声,可唱可诵。故当时广为流传,影响及于楚汉。此歌各段皆以“细思量,该也不该”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旨,且具一唱三叹之妙,显然吸收了民歌重沓复唱的特点。
《混世宝》为深陷“财”坑者戒。对那些一心聚敛钱财、不择手段、贪婪无耻、伤天害理的“混世宝”,予以尖锐的讽刺和有力的鞭挞。作者写道:
混世宝,混世宝,混得生人忙到老。无求有,有求多,多患少。自从世界变金银,天下聪明都误了。孔夫子,没人把香烧。赵公明,处处都有庙。看将来,可不可笑?……
至若那,为银钱官司扰扰,为银钱口角嘈嘈,为银钱亲戚起争吵,为银钱骨肉动枪刀,为银钱入山寻虎豹,为银钱入海犯鲸鳌,为银钱迷津施毒棹,为银钱孽海起凶涛,为银钱功名办左掉,为银钱气节作球抛。狗咬耗,毕竟金山成缥缈。看将来,可不可笑?
作者以解剖刀一般锐利的笔锋,揭示了当时传统道德崩溃,世风日下,“孔夫子没人把香烧,赵公明(财神爷)处处都有庙”,“人人贪,个个要”的丑恶现实。其讽诫直击人心,足以令人警醒。不难看出,“混世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类型化人物形象。此歌集中描写了深堕“财”坑、一心贪恋金钱者的种种丑态和恶行,可谓穷形尽相,入木三分。
《自作孽》控诉鸦片的危害。作者苦口婆心地劝诫陷溺于“洋烟”火坑的同胞,赶快戒除这一恶习。当戒不戒,则终身受害。作者写道:
戒洋烟,洋烟须自戒。朋友不帮忙,妻子难替代。当戒你不戒,终身不自在。可怜居住奈何天,何日能消冤孽债?……三两口,精神爽快。一盏灯,团团精彩。好形影相傍相偎,结祥和烟光蔼蔼。道家常嘴对嘴,扣合同腮对腮。土地松香围住一堆,你起我睡,你让我推。因此上,人人贪,个个爱。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气摆。一片好花街,尽将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从作者的描述,可见当时鸦片在社会上为害之广、为祸之烈,亦可见其嫉恶如仇的是非观念和劝善规过的仁人情怀。这是一篇声讨吸毒滔天罪恶的檄文,也是一支促人戒毒,改恶从善的劝世之歌。歌中对鸦片害人的形象揭示,无疑融有作者的亲身感受,故其刻画栩栩如生,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悔后迟》。作者写作此歌的主旨在戒“气”,即劝诫世人,千万不要陷堕所谓“酒、色、财、气”这“天地四大坑”之一的“气”坑,但其客观意义远远超越了作者的主观意图。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写“我”蒙冤受屈,被昧着天良不讲理的地方官府陷害,投进暗无天日的监狱,身体受摧残,精神被折磨的悲惨遭遇:
到此来,天昏昏,地惨惨,还有甚么生机!叫弟称哥,都是些断头之鬼。琅珰铁锁,耳目前即是阴司。萧萧风雨严寒夜,耿耿星河欲曙时。案情官事多愁绪,父貌妻容有梦思。闻说今年又冬至,灯影房房鬼暗窥。梆声动而哭声起,墙影高而月影低。此间洗面惟清泪,哀情欲诉,没有旧相知。寒衾似铁天如水,城阙悲乌苦苦啼。回思被暖香温日,只教我,英雄血泪赤青衣。
其末段写“我”的遭遇,字字锥心泣血:
我也曾,考县府,名列前茅。我也曾,挂水榜,名居第二。只因我,生平好气抱不平,打过了湖南、陕西。是恶人,我不怕你;是善人,我也不欺。从此豪名遍乡里,自号长安游侠儿。那知道,而今州县不讲理,昧着天良哄上司。内禀夹片由他写,颠倒乾坤说是非。五云楼阁空中起,阳货居然即仲尼。惚的渎办我个十年长系,梦虫子昏睡不知。好乡绅不能道地,同道人浪逐花飞。自家扒,扒又扒不起,银钱有限坑无底。到而今,悔之晚矣!钻了圈圈跳不出,去这里头不是好耍的。劝诸君:凡百事,忍些儿气!
这显然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透过此歌饱含血泪的控诉,不难看到当时贪官污吏之猖獗,官府之腐败,社会之黑暗,世风之浇薄,以及平民百姓任人宰割的悲苦命运,无疑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不过,作者以为“忍些儿气”就可免遭牢狱之灾,未免过于天真了。由于所写为亲身经历,故真实可信,真切可感。笔下充溢真情,悲慨发自肺腑,具有耸动人心的力量。
《火坑莲》是钟云舫呕心沥血的力作。这一组五首震撼人心的讽世歌,是作者继承发扬忧国忧民的士人传统,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下的发愤之作。它不仅针砭时弊,暴露黑暗,劝诫世人,惩恶向善,体现了社会良知和道德向上的威力,而且其形式远绍先秦荀子名作《成相》的传统,又吸收了民间说唱文学的特点,再加上自己的创造,终于成就了这一洋溢巴渝地方特色、雅俗共赏、可读可诵可唱的韵文佳构。钟云舫发愤而作的《火坑莲》无愧为巴渝近代文苑中的一枝奇葩,虽时光飞逝,已过百年,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