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陷阱

2012-04-29徐光远李鹏飞彭佳玥冯乃希吴洁

时代金融 2012年20期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房价

徐光远 李鹏飞 彭佳玥 冯乃希 吴洁

近几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透支了人们的消费能力,破坏了城市的发展潜力,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高房价已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生活不能承受之重。当前房价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下,终于有了一定的回调,却有很多所谓专家学者马上言之凿凿议论起房价是要涨还是要落,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为了重塑健康的经济环境,为了更正社会普遍的“买房就能赚钱”的扭曲的价值取向,我们认为现在已经是拨乱反正的时候了,房价已经不是要涨要落的问题,而是应该要落的问题了。

一、理论探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目的是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手段只是实现目的的方式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相一致促进了事物的发展与良性循环,而两者的不一致性将导致灾难性后果。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其手段和目的的不一致。当前我们城市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城市化的发展来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只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手段和措施。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却把城市化当作了终极目标,忽视了现代化与城市化之间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城市化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化要求,出现了“城市化陷阱”。

(一)现代化与城市化

现代化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是一个不确定的、动态的概念,按照国际惯例,通常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经济现代化;二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三是城市科学技术现代化;四是城市社会现代化;五是城市环境现代化;六是城市政治现代化等等。具体到中国国情,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人口与产业的集聚;二是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分布;三是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四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进步。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目的与手段必须一致的原理,城市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体现现代化的要求,符合现代化的需求。然而,当前有的地方政府却把城市化简单化为钢筋水泥GDP,又把钢筋水泥GDP简单化为房地产的发展,城市建设一切都围绕着房地产展开,房地产建设成了城市化的核心。这样的城市化建设并不是为了实现人口与产业的集聚,推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解决,没有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这种建设理念的扭曲,导致了房地产业在经济建设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全民大搞房地产。其结果又导致了房价的持续上涨,这不仅违背了现代化建设的初衷,造成了手段与目的的不一致,更主要的是使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

有的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建设中,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中,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建设的核心,忘了产业建设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造就了众多的房地产项目,占用了大量耕地,又造成了房屋空置。县域经济的发展中,没有产业的发展,没有财富的增加,没有收入的增加,人们拿什么去买房子。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益,高价出售土地,通过卖地获取财政收入,推波助澜促使房价不断飙涨,而二三线城市房价的不断飙升,阻止了人们往这些城市的迁移,抑制了人口集聚,使城市化成为了一个口号,这不仅耗尽了城市发展的潜力,而且违背了我党以人为本,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初衷。不久前,某县政府为了刺激房地产的销售,竟提出以现金形式给予购房者补贴,像这种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建设方式将难以为继。

在这种扭曲的建设理念的误导及房地产暴利的刺激下,国企、央企甚至私企都不务正业,不搞实业了,都来投资房地产,挤占了实业的发展空间。由于房地产本身创造的是非生产性财富,如果以房地产的非生产性财富去替代生产性财富,将造成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房地产价格的攀升,不是财富的增加,只是资产泡沫的增加。长此以往,社会必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无以为继。

与此同时,高房价成了老百姓最深的痛,它榨干了老百姓所有的消费能力,严重损害了普通居民的生活质量,更透支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创造力与活力。更有甚者,这一现象造成了价值取向的扭曲,炒房盛行,房价暴涨,人们希望房价暴涨来获取暴利、不劳而获,勤劳致富的思想沦丧了,人们不再努力创造财富,只是等待房价上涨带来财富的增加,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诚然,房地产业关联程度很高,一业兴而百业兴,但是我们认为单纯追求钢筋水泥GDP,把城市化理解为全民大搞房地产实际上背离了城市化实现产业集聚和农民进城的初衷,违背了现代化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目标,违背了我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初衷……这只能使我们的城市建设陷入这种无以为继的“城市化陷阱”之中。炒作房地产带来的不断上涨的高房价不仅不能解决农民进城的问题,只能造就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加剧贫富的悬殊和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我们认为只有更正这样一种陷入“城市化陷阱”的歪曲的建设理念和价值取向,只有城市化建设回到现代化的建设轨道,城市建设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城市化与产业集聚

城市化的核心是实现产业的集聚,产业集聚更好的提升了城市竞争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促成了人口的集中,引起了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空间集聚,形成了劳动力人口的集聚和消费市场的发展,促成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及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加速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而产业集聚使得城市各行业分享共同的劳动力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规模效益,增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财源,为城市化及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

有的地方政府违背了产业集聚是城市化发展核心的命题,大搞钢筋水泥GDP,大搞房地产,就可以实现城市化,认为城市化的核心就是房地产业的发展,这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曲解。房地产的发展,房价的不断高起,造成了对其他产业培植的障碍。由于入住成本的增加,阻止了人员的流动;房价的高起,使得生活成本提高,造成了产业转移的困难;反过来,大量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业,又挤占了实业的发展空间。高房价使得人口集聚难以实现,优秀人才及大量劳动力资源流失;高房价使得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制约了实业的集聚与发展,城市化进程无以为继。鄂尔多斯靠着地下丰富的煤气油资源,大力发展房地产,仅5年时间耗资上千亿元打造出康巴什新区,由于没有产业支撑,在高房价泡沫破裂以后,资金撤离,人烟稀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城”、“鬼城”。

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的核心是实现产业的集聚,通过产业的集聚才能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城市经济学认为:产业是第一性的,城市发展是第二性的。产业是城市的灵魂,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单纯依靠钢筋水泥GDP和房地产是不可能实现城市的现代化的,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三)城市化与“城中村”改造

在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由于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建设和加速的城市化,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的脱节,使得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和村民生活城市化,导致“城中村”现象的出现。“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产物,因此对“城中村”的改造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一环。

“城中村”改造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进行。科学发展观有两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可持续发展。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审视“城中村”改造这一项新的工作,其一就是实现农民到城市市民的转变,其二就是通过改造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其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减小社会贫富差距。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中村改造的重要任务就是使农民成为现代市民,有新的谋生手段,能够安居乐业。但是,有的地方政府认为通过一拆一建,单纯让农民住上四十层的高楼就叫城市化。这是狭隘的。其一、农民没有成为自食其力有谋生手段的现代市民,就是住上一百层的高楼也是农民。其二、大多数政府采取一次性赔偿农民的办法,农民拿到了赔偿,却失去了职业,没有有效的产业提供就业渠道,很多农民坐吃山空,实质身份没有任何的转变,生活质量反而大幅下降了。农民没有谋生手段,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三、有的地方政府提出五年内改造300多个城中村,为达到这一目标,不惜采用提高补偿金的办法,而由房地产企业支付高昂补偿金必然造成房价的上涨。我们希望是更多的农民进城,但他们怎么可能负担得起如此高昂的房价。而每个房地产商都为了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每一个楼盘都大搞商业地产,其结果是造成商业地产严重供过于求。城市人口容量决定商业地产的容量,如此多的商业地产谁来买单?高涨的房价使得市民苦不堪言,透支了市民几十年的消费能力。

比照科学发展观,我们得出,这样的“城中村”改造不仅不符合城市化实现产业集聚、农民进程转化为市民的要求,更违背了现代化发展的各项目标原则,是不可持续的。深圳在进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除了给予农民补偿款以外,很有先见之明的将一部分改造用地建设成为厂房,将剩余的补偿款作为集体资金进行产业投资,在将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的同时,解决了其今后的就业问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问题协调各方矛盾的、渐进的、示范性的、实验性的过程。有的地方政府违背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初衷,为了眼前的利益,靠着出卖城市土地,粗暴的采取强拆城中村的做法,让农民进城,以为通过钢筋水泥GDP就可以实现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这实在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奢望,是对城市化的曲解,不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遵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把城中村拆迁后,将之建成现代都市的摩天大楼,应该是通过这一拆一建是达到改善民生,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实惠;让原来居住在城中村的传统农民转换成现代工人、现代市民的历史进步;应该是在农民结束依靠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生存、发展的生存方式之前,诱至性地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能的新的生存方式。城中村改造根本上来说只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一个突破口,不应该成为某些利益集团获得暴利的途径和手段。

二、城市化陷阱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各种资源快速向城市集中。然而,随着这种蔓延式的城市化扩张,房价不断攀高,实体产业不断萎缩,这都表明我们的城市建设出现了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明白,城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唯有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使城市化进程走得更健康,更持久。

(一)房地产与实体经济

我国的房地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在房地产泡沫不断累积的今天,它已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挤压,导致其自身和实体经济都陷入了困境之中。

房地产业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发展,这与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物质需求是密不可分的,也唯有实体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才能够保证房地产业长足的发展。而如今,房价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让人们头痛的一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使得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金池,将大量的资金吸引到行业中来,原本应该用于投资实体经济的资金纷纷掉头转向房地产业。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一书中说道:“对于那些手里有不少闲钱的人来说,本来想投资做点什么,考察一圈下来发现,制造业也好,服务业也好,基本没有什么钱可赚,那干嘛还要辛辛苦苦地做呢?我还是拿去炒房吧。10年前,马云花50万创立了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也差不多是50万,陈天桥的盛大网络也是50万,他们都用了差不多50万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手里有50万的话,他们肯定不会投到创业上去,那干嘛呢?肯定是拿这50万去付首付了。”目前的情况就是,发展房地产业总可以获得暴利,并且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而办实业风险大、税收重、困难多。就这样,泡沫的不断累积让房地产成为了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于是,在利益驱使之下,人们纷纷把钱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使得房地产成为众多投机者谋取暴利的手段,成为了不需要任何技术支持就轻松获取高额利润的印钞机。

而今,更为严重的是,人们的价值取向被现实所扭曲,认为投机炒房的赚钱速度远远超过了依靠劳动来创造财富,他们不再踏踏实实干实业,而是把钱投入到房地产中,坐收渔利,企图不劳而获。许多国企、央企纷纷成立房地产公司,想要在这个吸金池中投机赚钱,民间资金也都不办实业,而是把钱都拿去炒房了。的确,创造财富者无房可住不应该,但他们住上高楼以后不再创造财富那才可怕,正如郎咸平所说,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创造力的下降,才是最大的危机。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就提出,只有发展实业才能使国家强盛。今天,温总理又在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因此,必须强调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是真正能够使得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没有了实体产业的支撑,人们哪里还有钱买房?如今实体产业在房地产的挤压之下不断萎缩,那谁又来为这天价的房子买单?那些还在坐等房子涨价想要从中捞上一笔的人,还可能成富翁吗?

(二)钢筋水泥GDP不等于现代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而又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之所以说快速,是因为很多发达国家经历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城市化进程,我们只用了二十多年便达到了;而之所以说大规模,是因为我们正急不可待地进行着行各种蔓延式的城市扩建。近几年来,我们的GDP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增长,一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GDP总量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了将近70%。

细化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为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其中非生产性投资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纯消费性投资,没有盈利,投资不能收回,如对学校、国防安全、社会福利设施等的投资;另一部分是可转化为无形商品的投资,有盈利,可以收回投资。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非生产性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而这些非生产性投资的实现方式多是盖楼房,修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我们高速增长的GDP中,钢筋水泥所占比重很大,而用钢筋水泥支撑起的GDP却不能说明我们的国家已经成功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更不能说明我们实现了城市化。

事实上,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无疑在走一条难以持续发展的道路。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的GDP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几乎是百分之七八十,我们呢,恰恰相反,消费只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绝大部分是由是钢筋水泥支撑起来。消费是可持续的,可是这些钢筋水泥却不可持续,没有盈利,投资不能收回,再投资只能依靠社会积累。因此,我们的确是看到GDP增长了,可社会发展了吗?人民感觉生活幸福了吗?可以确定的是,这种钢筋水泥式的发展只是为城市化提供了条件,但我们的目的是改善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再者,这种激进式的钢筋水泥GDP使得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上升,这明显违背了城市化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的初衷,使得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无法提升,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在这样的状况下,改善民生又从何谈起?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钢筋水泥GDP只是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是为改善民生创造的一种条件,它并不等于现代化。

(三)凯恩斯理论的合理内涵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节约悖论”,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即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在阐述这一理论时,凯恩斯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

今天,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消费不断丰富,我国政府提出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等相关政策,强调了消费对推动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也表明了我党的执政理念不断发展。可是,目前的状况是,人们拼命工作,努力赚钱,然后把钱都拿去买房了,与此同时,过高的房价还使得人们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不得不为了买房而透支今后几十年的收入。为了买房,人们失去了购买能力,牺牲了现实消费,降低了生活质量,而这样的事实明显与改善民生相违背。正如凯恩斯理论所述,通过消费才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目前弱势的消费状况却使得现期产品得不到消化,使国民经济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认识到,让房价理性回归已经迫在眉睫!

(四)高房价之痛

房子,作为现代城市中一种必需品,其价格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一个当下出现的现象来说明:爷爷奶奶付首付,爸爸妈妈付按揭,等爸爸妈妈二、三十年后还清贷款,子女也需要成家立业买房子,而此时爸爸妈妈刚还完贷款都50多岁,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再为子女买房付首付,于是不禁要问子女买房怎么办?这个事实表明,目前按揭购房的方式,使得老百姓节衣缩食、捂紧腰包,透支了国人二、三十年的购买力。也就是说,在这期间若想进行点其他改善生活的消费,或多或少都会受按揭买房限制的影响。而这与我党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是相悖的。

由于抬高的房价,一般市民节衣缩食,大家都把钱投在房地产上来做投资、投机。钱都用在高房价上,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就不可能繁荣。比如,这些投资者或者投机者圈一块地,都想着暴涨,而为了牟取暴利,这些人可能通过违法手段,由此滋生了腐败现象,助推了贫富分化,收入分配不均,扰乱了社会公正。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因为我们的某些地方政府迫于土地财政的原因,抬高了土地价格,进而抬高了房价;更主要地产开发商由于利益的驱使,肆意推高房地产价格。因为这样的选择,人们缺少足够的资金购房,通过按揭的这种已经普遍的办法,透支了将来的消费能力。此外,高房价扩大了贫富差距,降低了人们现实生活水平,扭曲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更进一步讲,高房价会使得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了一句空话。

(五)城市化谁来买单

城市化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给城市和企业发展带来机会,而且可以给城市居民乃至全社会带来收益和福利。我国实行了城乡户籍二元体制,城市化水平较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展。但现阶段主要矛盾是城市房价过高,即使农民进城,他们也买不起房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在统计学意义上,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现在所有地方都在盖楼而且在盖越来越贵的楼,以为这是为城市化做贡献,其实偏离了我们的城市化,殊不知中国城市化主要为了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而买房子主要靠进城的农民。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吸引农民进城的过程,而到底谁来为城市化埋单?是进城的农民吗?但是,仅仅一个住房,进城的农民面对城市里动辄几万元一平米的房子,他们是绝对买不起的。而这几万元一平米的房子,都是城里人用来炒作的,而不是给农民买的。这样的城市化陷阱不得不关注。

都说房地产的产业关联性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但发展到一定程度,房地产业的自我膨胀已经造成对经济的巨大伤害,而且大家都不搞实业,都去炒房,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中央之所以要坚定不移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正是为了抑制经济泡沫,保持价值取向不出现偏差。所以,当前的房价不应再涨,而要回归真实,地方政府则应把精力放在发展实业上,不应一味依靠土地财政。

三、结论

由于建设理念的扭曲,有的地方政府把城市化简化为GDP的上涨,把GDP的上涨理解成房地产的建设,于是城市建设一切围绕房地产展开。由于建设理念的扭曲导致价值取向的扭曲,人们把炒房作为最赢利的项目,节衣缩食投资房地产,指望不劳而获,通过房价的上涨来获得财富的增加。殊不知马克思早就说过,劳动创造价值与财富;而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艰苦朴素,勤劳致富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劳而获是我们一贯摒弃的。就算是住在高楼大厦里,如果没有像样的家具,吃着窝窝头,又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这与我党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初衷也是违背的。面对如此不断高涨的房价,谁来买单,这样的城市化又如何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原理说明商品具有二重性,价值和实用价值。住房作为一种商品,具有遮风避雨,使人们安居乐业的实用价值,其价值会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及人口的增加缓慢合理上涨,不应该在现阶段就背离人们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大幅飙涨。价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脱离了它的使用价值,价格的上涨只是说明了一种符号数字的变动,不能增加任何价值。此外,当价值背离实用价值(房屋只是人们安身立命,生活的一个方面,如今却成为了生活的全部),十万元、二十万元一平米的楼盘就成了炫耀性消费,如果只是生活中的特例,还能容忍,如果成为了普遍的经济现象,那么谁来买单,又何以为继!工资不涨,房价飙涨,老百姓又拿什么来买房子,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岂不是一句空话?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曾明确指出:“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第一,要保持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如果盲目发展,出现泡沫,一旦破灭,不仅影响房地产市场,而且会拖累整个经济。第二,什么叫房价合理回归?我以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城中村城市化房价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