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同质异,聚焦整合,立足探究,彰显创新

2012-04-29丁玉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色光色散中学

丁玉祥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考查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方式。从第九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初中物理组中张店七中与南京营防中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看,两个教学设计各有特色,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总体看,两份教学设计在整体框架上相同,均根据竞赛要求,围绕“创新整合点、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环节进行设计。从技术角度看,张店七中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就是整个教学贯穿科学探究活动的主线,能够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与诊断功能,实现了学习上的“前移后续”,即不仅将相关学习内容前置,落实了课前探究,而且在完成“颜色的成因”探究后,将学习进行课外拓展,实现了课内学习的“后续”。营防中学重点突出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主要着眼知识的建构、重组,通过“思维导图”软件,让学生梳理和建构本节的内容结构,向学生传递“思维模式”,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但从具体内容设计看,两个教学设计在指导思想、教学整合点、教学过程、重点难点突破上存在各自的不同特点。以下进行对比分析。

● 聚焦创新整合,形式呈现有异

张店七中的创新整合点围绕难点,基于技术,重在探究,创新不够。具体说,张店七中的整合创新点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是虚拟的物理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在突破“对色散原因的理解”的教学难点上,仍然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信息。

营防中学依托信息技术,发挥技术的优势,充分考虑到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情景激趣,突破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能力”三个不同层次。重点将教学设计的创新整合点放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上,从整合的层次看,创新点要高于张店七中。总体看,营房中学的创新整合思路明确,整合层次清晰。具体说,营防中学除了在引入过渡、易混易错、重难点、建立抽象的概念、实验现象不明显等教学环节实施整合外,尤其是利用了“思维导图”软件为学生建立了知识点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和掌握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向学生传递有效的“思维模式”,展示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学生扩散思维的展开。这正是“思维导图”的内涵所在,也是发展高级思维的一个方法和手段。

● 立足教材分析,为教学设计夯实基础

好的教学设计基于设计者对教材内容和编写意图的分析和把握。正因为设计者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内容结构,才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教材分析”内容比较看,两个教学设计尽管在内容分析上有相同的聚合点,但是教材内容分析的差异也非常明显,营防中学的教材分析相比较而言,反映了设计团队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业务素养。张店七中从课标的内容要求入手,指出了本节内容在光现象学习前后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本节教材内容特点,力图展现光的色散是有趣和有用的。总体分析比较简洁,但不够深入,没有揭示教材内容上前后以及内在的逻辑特点。营防中学的教材分析相对较为专业和到位,具体表现在,不仅指出了本节教学内容的编写特点是从学生常见现象入手,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编写思路,而且揭示了本节教材与前后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指明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基础上对光现象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营防中学的教材分析,着重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对本节教材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最后明确了“各种色光、颜料混合后的结果”、“颜料三原色”两个不宜拓展教学内容,为教师把握教学要求提供了明确提示,有利于控制和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 重视学情诊断,为教学设计奠定认知基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离不开对“学习者的特征”的准确分析。学情是教学设计与教学要求定位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教学对象——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学习风格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张店七中的“学生分析”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指出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认识比较模糊,对色散的成因和颜色充满疑惑,学生难以在实验中观察到色散两次折射的细节,指出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同时,从教材前后内容学习的角度,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指出后续内容学习的可能性。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要求看,达到了基本要求,但还显得不够全面和细致,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把握的分析还不够细致。从营防中学的“学生分析”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仅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偏差认识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即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光现象的前概念进行细致分析。客观上反映出营防中学对学生的分析和把握更为到位和全面。从“学生基础分析”看,营防中学指出了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也指出了教材中的内容基础。从“学生认识偏差”看,指出了学生存在的对白光的认识不到位,错认为白光就是单色光,对色光混合容易与颜料混合混淆。还分析学生分解色光实验可能在操作上存在困难。另外,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角度指出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能存在不足,不容易从逆向角度考虑多色光再次经过三棱镜后会看到白光。同时,不会采用“类比”方式,从色散的各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迁移到两种不同色光混合后能否得到新的一种色光。

● 把握教学深度难度,实施基于目标的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教学设计的归宿。通常一个教师常态课堂教学缺乏实效,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教学内容教到什么深度把握不准,导致教学深度和难度偏离正常教学要求,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到什么程度”涉及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把握。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者期望通过一定学习活动后,学习者达到的学习结果和行为的变化。教学设计需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因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学设计者清晰地知道教学期望达到的教学行为变化。一节课好的教学目标编制不仅仅是三维目标的完整,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是否基于课程标准、是否结合学习者的特征,做到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与评价。两个教学设计的目标编制均包含了三个维度的目标。从具体的目标编制看,整个教学设计的目标编制反映了对课程标准目标分解的水平和层次。从目标编制的内容看,张店七中的目标较为简单,可观察和测量程度还显得不够。而营防中学的目标编制比较细致和具体,便于测量和观察。但从教学编制的规范性看,一个好的结果性教学目标或体验性教学目标的构成,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四个要素。其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或者为了表述简洁,一般略去不写。从营防中学的目标看,行为主体的叙写不够规范,如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一条,“培养学生物理探究的能力……”,这个“培养学生”反映了行为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式学习,需要进一步调整。另外,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建议放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第二条中,具体表述为: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通过对“三棱镜色散与水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比较”活动的探究,体验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物理思维方法(对比法)。

● 立足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设计彰显创新

从两个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看,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教学设计都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着眼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两个教学过程均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在光的色散、颜色的成因的难点探究各具特点,选择的技术软件或课件均达到了设计者的教学意图。但是两个教学设计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探究活动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张店七中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充分利用网校这一平台,将课堂延伸到课前课后,实现师生、生生的全天候互动。同时注意课内、课外的联系,将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前移后续”起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对“色光色散现象以及颜色成因”的认识,较好地突破颜色成因与颜料混合的难点。张店七中“教学过程”环节的科学探究活动呈现出一个明晰的线索,采取显性科学探究,即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将科学探究活动分成课前自主探究、课堂合作探究、课外拓展应用探究三个层次,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而营防中学的教学设计采取隐性的科学探究,把“问题导学”作为教学设计的明线,整个教学设计分成8个内容板块,具体围绕15个探究问题逐步展开,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清晰,操作性强。

二是难点突破彰显创新设计,充分发挥技术自身优势。张店七中不仅重视利用陀螺实验自制物理进行颜料混合和色光混合效果的探究,而且利用自制的技术课件进行物体颜色规律的探究,通过探究列表归纳总结出两类物体(透明体和不透明体)的颜色规律。而营防中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图景教学的优势,兼顾所有教学过程考虑到学生可能存在的“预期反应”,提高了教学设计的预设性。同时,营防中学的教学过程重视科学探究情境的创设,通过课件的图片播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引入“探究光的色散”的学习主题,而且重视利用自制的实验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如观察光的三原色时,选用现代生活中通信技术成果——彩屏手机,进行“光的三原色”现象的观察,利用动画课件模拟显示光的三原色,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色光与颜料的混合”的探究中,利用LED手电筒、红色滤色片、蓝色滤色片等器材进行深入探究后,结合播放“色光的混合”的视频,引发学生红、蓝颜料混合的颜色和红、蓝光混合的颜色是否一样,进一步体会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通过视频课件和动画帮助学生突破了色光颜色成因以及颜料颜色成因的难点。营防中学还有个教学设计的亮点就是,在“小结与反馈”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想方设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并重新组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回忆和重组,尽量借助图或表的形式把本节课中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托“思维导图”软件,投影自己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本节知识体系,从而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课堂“小结与反馈”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自己方式的“思维导图”,表达自己学到的东西,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了一次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关系的高级思维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色光色散中学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知识巩固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知识巩固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知识巩固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随堂练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