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
2012-04-29马起武顾康麟赵龙泉
马起武 顾康麟 赵龙泉
● 创新整合点
(一)网络信息平台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策略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平台上,如何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教育界人士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种尝试,本课题原本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作文指导序列课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固然有观点清晰、紧扣实际、讲练结合等优点,但在新的平台之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紧扣本课题的思维内涵,以更丰富的关联性材料文本、观点拓展、不同等级学生例文展示、思维图式指导等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导入,不仅要适时点燃思维火花,还要给予充足且生动鲜活的材料。
作文教学,其本质与核心是学生分析思维的深入与拓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能激发、促进、活化学生思维的工具手段都可以作为作文教学的最重要抓手。本教学设计从内容与平台的整合角度来讲就贯彻了这一原则。首先,我们将教学设计整理为三大流程:在导入阶段,教师依据强大的网络平台,很容易找到反应本课题核心思想的短小精悍的例证故事。教师在多媒体平台上向学生展示了这些由图片、视频、画面组成的生动材料之后,学生的思维火花迅速被点燃。待他们可贵的问题意识产生,教师再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次螺旋反复式上升,强化认知,分别对三大核心内涵进行分解细化分析。这种深入分析建立在大量的感性认知材料基础之上,教师在每一个要素的展示上,都设计有论点分析、例文思路、构思操练等环节,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网络搜索信息的便捷性、海量丰富性、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操作便利性,都深深契合了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特征。如此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展开、适时收缩,回归思维出发点,重新认识“辩证思维”这个概念在作文中的运用,经过一番有放有收的思维演练之后,在网络平台的推动引领下,学生思维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作文教学角度来看,可作为思维训练教学的典范途径之一。
● 教材分析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表达交流”中的第四单元。经过前面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辩证分析方法是对前面积累知识的一个提升与升华;教材要求学生学习并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思考,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更加理性地认知世界,更加成熟地面对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诸多问题。
●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普通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并没有系统接触、学习过哲学辩证法,因此,本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学习并理解一些哲学原理;而因为这是语文写作课而不是政治课,因此教师只介绍经典的、能为写作运用的常见的辩证法,来分析相关作文材料,提升审题立意的深度,提高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常用的辩证法(知识),能够运用辩证法分析简单的问题,并将其表达出来;进一步理解常用的辩证法(知识),能够在写作中运用辩证法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引导下合作探究训练、表达训练、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的世界观,能够用积极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
●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将沙丁鱼的图片展示在屏幕上,并讲述“沙丁鱼与鲶鱼”的故事,揭示出鲶鱼既能伤害沙丁鱼,又能“激活”沙丁鱼的简单哲理,并告诉学生生活中许多的事物都充满了哲理,因此在写作中、平时考虑问题时,都应该用一点哲学辩证法。
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下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理解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教师投影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即学习一点常用的辩证法;尝试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看问题中加一点辩证思维;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并进行解说。
学生记忆并体会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从学生角度明确学习的目标,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以更好、更顺畅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哲理
1.全面的观点。
(1)“小故事,大道理”:教师投影“段祺瑞”、“Lady gaga”等图片,简述他们的故事。段祺瑞是“三一八”惨案的制造者,却也享有“三造共和”美誉;Lady gaga举止怪异,如跳梁小丑,可其从小天赋过人,还是音乐奇才。
明确:看待事物要全面。
(2)思维训练:一位学生家长坚决反对孩子上网,并阐述了许多片面的观点。教师请学生分析这位家长看法是否正确。
明确:过于绝对地看待问题,则会忽视事物的全面性。
(3)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2.发展的观点。
(1)“小故事,大道理”:教师投影“狡兔三窟”、“青梅煮酒论英雄”、“吕氏春秋.察今”的图片,并简述他们的故事。
明确:看待人和事物眼光要放得长远一点,要用发展的观点(投影:发展的观点)。
(2)思维训练:“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请分析赵翼这样说的理由。
明确: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问题时,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内在的客观规律,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3.转化的观点。
(1)“小故事,大道理”:投影“赤壁之战”、“老子”的图片。
明确:很多事情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发生转化的。
(2)思维训练:讲述“小车与大车的故事”,提问大车小车是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明确:两者是小大的对立,但是在路宽度的变化中,两者的优势劣势也发生了变化。
(3)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的材料讲解哲学原理,让学生能够扎实地理解哲学原理;使用“病例”让学生讨论剖析,既是所学知识的运用,同时也是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小结归纳
归纳当天课堂中学习到的三条哲学原理,提醒学生写作注意点,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梳理归纳本课内容,强调要点,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体会哲学原理。
●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辩证法三方面的特点回顾,即以全面、发展、转化的观点看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堂课的内容做铺垫。
(二)明确目标
教师投影,并解说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从学生角度明确学习目标,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以更好、更顺畅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赏析思考
教师请学生阅读范文,并体会其中亮点,从中可以学习何种写作技巧。投影例文,请学生阅读1991年高考满分作文《近墨者未必黑》,以及200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寻找文章亮点,体会辩证法如何在文章的审题和谋篇中加以体现,并了解在写作中运用辩证法时该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辩证法分析问题,体会其运用在写作中的好处,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四)总结归纳写作技巧
1.一分为二,两面兼顾;突出重点,坚持转化。
2.捏拿分寸,把握尺度;多方求解,视通万里。
(五)随堂写作片段补写小练
教师出示一篇文章,要求学生为文章补写一段辩证性的思考分析。
(六)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布置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设计意图:着重训练书面表达,让学生全面认识事物,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
●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感觉到学生对于简单的辩证思维掌握是很迅速的,对于其运用也比较顺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各个哲学原理讲授分析得过于细致透彻,一来可能会把学生弄糊涂,二来也会喧宾夺主,让一节语文课变成了哲学课。这个写作指导加理论训练可以在一课时完成,但是我们的理念是一步一个脚印,与其赶一个课时以后再花时间弥补,不如多花一个课时让学生掌握透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