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中受众疲惫感成因初探

2012-04-29王睿涵

今传媒 2012年2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身体心理

王睿涵

摘要: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网络依赖性的加强使信息的取得与更新愈发简易,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受众逐渐意识网络环境引发的前所未有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感,文章将对产生这一状况的内外因素进行探析。

关键词:疲惫感;网络媒介;心理;身体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0100-02

互联网以不可阻挡的速度涌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时代沿着自身的轨道引领人类进入了网络社会,置身于现代生活的人都是网络社会中或大或小的一个节点。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和发展,新的现代科技成果在媒介传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网络对全球空间日臻完整的覆盖和在人类生活工作中日益完善的拓展是其重要体现。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疾发展使网络媒介打破了以往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传统格局,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网络媒介获取所需信息。广大受众在接受着网络媒体带来的迅捷与丰富多彩的同时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也产生了一些无可避免的疲惫感。在封闭空间内只有一个人与互联网相对,这个空间越大,疲惫感越早、越强烈;若是有人相伴,这种疲惫感会略微后置,但也会以更强的势头来袭,从外部的身体直至内质的心理。受众的此种疲惫感总是并发着空虚、低落等情绪,继而促使其进行反思、改动本初的计划。形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有网络媒介自身的特性、人的生理限度、潜在的心理要求等,种种因子交相融合,显性化为易感知的疲惫感。本文将从上述三个角度对网络环境下受众疲惫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阐释。

一、网络媒介自身的特性是致使受众心理疲惫感的重要因素

大众传播媒介由报纸、广播、电视演进到互联网,网络媒介已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虚拟媒介,网络媒介在具备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质之外携带有独特的传播特征,这些特性经过反向操作,在受众那里得以明确的显现并且对受众的身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网络媒介传递的信息具有现时性特征,更替速度极尽频繁,某种程度上越出了受众的接受限度。

作为一种媒介,它的根本属性是传播信息,是对某一领域信息的显性表达和外化;同时作为新闻媒介,在新闻事实时效性的内在需要促动下,它需要合理范围内的迅疾传播。传统媒介的报纸受印刷时间、出版周期的限制时效性较差,广播电视忌于播出顺序、传播成本和物质技术条件,不会单纯的追求时效性。而网络媒介的传播成本低廉、互动性增强,受众通过多种渠道可以同时占领信息流的接收端点和信息流动的传发端点。在网络媒体中,新闻工作者和受众都有促发信息传播的权利和途径,信息源的增加、传播的快速使受众得到的信息量极为庞大。更为甚者,对同一内容的信息进行反复传递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重复信息充斥整个网络,受众对有价值信息的筛选、提取需要耗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重复信息量越大,提取工作也就越艰巨。信息的提供一旦跨出受众可以接受的界限,便会回到“过犹不及”的原点,受众对信息不自觉的产生排斥,引发疲惫感由外至内的覆盖。

(二) 经济的发展是新闻传播领域前进的深层动力,而网络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方式更直观深刻的记录了经济对信息传播这一领域的入侵,甚至统领的痕迹。在市场经济的强势之下,努力在新形势中开辟出生存之道的传统媒介定会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但受自身印制时间等局限的禁锢,前后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而网络媒介在一系列经济因素的围剿中,陷入了生态失衡的困境,信息传播中的些许底线会受到了触碰、原则遭到了侵蚀。

1.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使得媒介生态系统发生错乱,网络媒介间的恶性竞争加剧。当今的媒介经济是眼球经济,为了获取受众的注意力会铤而走险,以图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需要传播的信息在网络媒介中以经过各种美化、异化、扭曲化甚至虚假化的包装面貌出现,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如:2011年9月14人民网娱乐版“新《还珠》结局"永燕"不成眷属,观众批太虐心”这一标题,以“不成眷属”激发受众的好奇和疑惑,进一步了解便会得知它的信息传播点应该是几经周折才成眷属,远非“不成眷属”,如此一来,这一偌大标题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

2.信息传递和广告宣传相勾连,通过大量夸张的煽情信息故作炒作,媒介品位被低俗化。信息中广告的硬性植入,使受众不得不满足信息提供者的额外要求才能获取重量性信息;媒介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还会选择与消费主义共谋,构筑消费乌托邦,虚假广告泛滥[1]。除此之外,网络媒介中的传播主体受利欲的蒙蔽,提供的信息按照与切身利益相关度进行排列,排挤、压制含金量高的信息,甚至会应物质、资金供给者的要求,私自删除极其重要、关键的信息,加剧了网络媒介环境中腐败堕怠杂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中,受众享有自身合理知情权的有效途径强遭阻塞,基本的知情权、言论自由的权利遭到剥夺。这种种状况易引起受众对网络媒介的反感,如果这样的信息比比皆是,受众在知晓真相前后的心理落差略经堆积便会形成沉重的心理疲惫感,转而寻找其他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上述两类引起受众心理疲惫感现象的出现,除了网络媒介自身的特点和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原因之外,还有网络媒介信息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成分。需要完善网络媒介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在顺应网络媒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以适时适量的宏观管理。从内在与外在、宏观与微观的相互结合中形成政府、企业、媒体间相互合法合理的良性交流和互动,注重维护受众的相关合理权利。注重信息传播方法的人性化,必要时可以探索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共同创造和维护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健康生态环境,缓解受众的心理疲惫感的同时增加经济收益。

二、网络媒介对受众的隐蔽控制力和受众的社会性属性之间微妙的尴尬与矛盾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均被媒介占领,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催生的网络媒介不仅改变了人们外在的衣食住行方式,并且对人们的文化精神有了卓有成效的渗透。

受众与媒介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顺延的动态发展之中。从传统媒介时代进入新网络媒介时代,网络媒介以海量的信息、迅速的传递、交流互动性增强等实用性优势赢得了受众无可比拟的依赖,这促使受众与媒介之间的联系日渐粘合紧密,“二者的结合使得新媒介对个体的控制愈加有力而隐蔽”[2]。网络使人们的工作方式更为多样化:远程工作者、互联网视频会议、网络兼职等,促生了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时间,使人们对工作和生活时间的分配更具弹性。

一切成就总要有相对应的代价才能顺利运作,这些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即是以人的心理压力的增强为前提的。受众选择通过网络媒介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够买东西、完成工作、维护人际,在信息的拟态环境中感知外部世界,这对受众的价值取向有了潜移默化的界定和修改,这些观念极具张力,落实到现实的行为动作中,而表层的表现重新生殖的新观念认知总是对原本意识的镶嵌和肯定。这一可能性的实践意味着其余可能性的不复存在:个体与个体的实质性相处渐趋消逝,受众总是处于独处与自处的状态中。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孤立的个性的个体会受到一个又一个群体的排异,除非这些棱角鲜明的个体自行聚合形成一个小群体。柔和的个体可以融合进大多数的小集体,在任何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人的社会性属性会在某个特定的阶段稀薄淡化,但它仍是个人生存的最根本原则,每一个个体都在寻求一个或小或大的团体,这个团体越大便越安全。网络社会中的受众也不例外,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受众趋于个体化,但这总会与受众的社会性本质产生一定的冲撞。受众长时间置于网络媒介形成的虚拟世界中,某种程度上可以进行这样的界定:这是独处的一种表现。在拟态世界中稍一长时便会有恐惧感出来提醒,需要受众在现实世界中寻求一个群体进而对自身进行肯定,以此缓解郁积于心的独处疲惫感。

三、网络媒介强烈的辐射是受众产生身体和心理疲惫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人们追求精致生活的需求,人们开始注意发饰、妆容、衣装的得体大方。审美思想也有了新鲜观念的注入,女性得体的职业妆、生活妆、晚会妆是对人对己的尊重的一种表示,男性对护肤品等有了相当的要求,这些都折射出当今社会审美价值的完整化,也是文明在文化层面和生活层面的拼接。网络媒介中的电脑,其键盘和屏幕都是相当厉害的辐射源。“这些辐射源会直接影响我们身体的内分泌系统,造成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从而使皮肤代谢不规律。加上电脑有磁性,会聚积灰尘和不洁的空气,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皮肤质量,加剧皮肤的老化程度”[3]。这种现实状况与受众对自身形象的注意有一定的冲突,受众会在置身网络环境一定时段之后出现某种疲惫感的自我心理暗示,使这种心理疲惫感有意识化,进而得以释放。

另外,长时间伏案工作极易引起颈椎病、眼疾等各种疾病,如果长期不关注自己的身体会导致恶性后果。电脑辐射带来的身体不适与心理暗示相叠加,加剧了受众的身心疲惫感。受众的身体健康与网络媒介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磨合,这就需要受众合理调整工作时间,自行制定相关计划,在面对电脑工作的间隙进行适当的调节,在工作之余加强身体锻炼,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网络媒介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生活的每一角落,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核心媒介。网络媒介作为新媒介的重要代表,蕴含有浓郁的时尚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新媒体的优化与深入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规律,但这并不表示受众在网络环境下付出的身心代价是理所应当的。等待这一问题的大众化解决恐怕还需较长的时间,无论假以时日网络媒介在技术层面的发展有没有照顾到这个侧面,受众自身都应当理智的对待网络环境,让自己的身心维持在稳定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健康.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浙江大学,2005.

[2] 王怀春.新媒介时代受众对媒介依赖的变化[J].当代传播,2009(2).

[3] 饶先华.面对电脑辐射你该这样保养自己[J].民防苑,2008(9).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身体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心理感受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