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成吧”

2012-04-29宫铃

大学生 2012年2期
关键词:哥儿们口音铃声

宫铃

2004年刚来北京时,原本以为这个城市会给我一种浓浓的古老感,但在这里生活多年之后,古老感只能在胡同里恍惚有那么一丁点,其余大部分时候感觉这座城市很“严肃”。

在北京经常可见的是各种交通管制,每每遇到这种情形必定会在马路上看见如临大敌的交通警察或武警。这在台北是很少见的。在北京一定会坐出租车,开车的师傅要不就是面容凝重、沉默不语,要不就是截然相反——健谈,但谈话内容必定是社会弊端、国内外时政分析。在车上,如果打开收音机听到的节目,内容方面总是会时不时来句“为了首都秩序”、“为了首都建设”等等,这种用语我在别国首都很少听到。

最严肃的莫过于搭地铁、飞机时的各种安全检查。我经常出入首都机场,由于经验丰富,我非常清楚身上不能随身携带什么,以确保在通过X光感应门时不会铃声作响,但已经不止一次即便通过感应门时没有发出警告铃声,我仍然被要求脱鞋并接受安全人员肢体接触的详细检查,这种如临大敌的氛围,让我感觉非常严肃,甚至有窒息感,总觉得下一分钟会有什么意外情况。

无论坐火车、飞机即将抵达北京时,都会听到广播告知我们到达首都北京了,或许是心理作用,总觉得广播里的女性声音是那么的明确、笃定且有一种压迫感,这里是首都,需要你乖乖的。

就连北京人都是如此的严肃,例如走在路上,衣着不如其它城市那么花俏,人们面容表情也是不苟言笑,更重要的是,拥挤的交通秩序让人觉得一切是那么的局促,以至于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而必须严肃。

对于北京的口音,那是代表礼仪时的专用口音,只有在大型典礼上可以听闻到,到了北京这种口音满街都是,刻板印象让我感觉,这种口音就是严肃的,即便说话人是笑着的。

北京的大,就无须多言了,人多、范围辽阔这是一种统计数据上的理性概念,但具体到一般人身上体现的就是嗓门大、动作大。人与人之间明明就在对面,却扯着嗓子像是东城与西城间的喊话,走在街上如遇到一群人,他们会占据的空间绝对是大的。在一个拥挤的城市里照道理说每个人应该尽可能地压缩自我,以避免侵犯到他人,但在北京,因为大气,所以动作必须大、空间必须大,而人与人之间的气氛也必须“大”,这意味着或许是火气大、或许是势力大。

但也因为这种大气,使得北京人在很多事情上比较不那么计较,只要是朋友、哥儿们什么事情都好说。所以跟北京人交朋友很爽快,也因为如此,使得判断人亲疏远近的标准变得很单一,也会给予他人一种“自大”的感觉,不过这都是出于许多人可能不理解他们的“游戏规则”所致。

总体来说,北京这座城市给我的气场是,严肃与巨大,长久以来在天子脚底下使得这个城市必然是严肃的,真正的“京味儿”有着严谨、繁琐的礼节,但也因为心怀天下,所以对于小问题不是太在意。与南方在细处琢磨的风情截然不同。时值冬日,在我脑中的北京气味就是涮羊肉,虽然我不吃羊肉,但在寒冷冬日中,一大群哥儿们聚在火炉前面高谈阔论、称兄道弟,菜不必太过精细,对胃口就成,朋友不在于多,最重要是够爽快。

有个小故事是我对于北京人最印象深刻的,曾经坐出租车经过鸟巢,台湾友人问及:“师傅,这鸟巢不错呀,您觉得呢?”师傅答曰:“还成吧!”北京人就是这样,凡事不能大惊小怪,太跌份了,这股北京爷们儿的气息在严肃的城市氛围中,就是如此令人感到轻松且饶有趣味!

责任编辑:刘贞

猜你喜欢

哥儿们口音铃声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段子坊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听不到铃声
深夜门铃声
个性铃声 等
感知他的“唯城”爱情呼叫转移
如今流行找“哥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