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联觉”
2012-04-29杨玲
一、审美联觉
众所周知,任何心理活动的首要环节都是感觉。一般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要求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正确的,符合客观真实的。而审美活动却不能满足于此,审美活动是在一般感觉基础上对事物个别属性提供的个别感觉加以多方面扩展而形成的复合感觉,在这一过程中,联觉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的作用。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或者说是以好几种感觉去接受刺激物的能力。[1]
现代心理学根据临床报告,认为这是经由某一感官得到的信息,在传递时,致使另一种感觉也得到了刺激。音乐艺术更是如此。如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玛格丽特·朗女士说:“在谱上我们看见的是音符间的‘空白,而我们听见的却应该是‘声音—这个音一直延续到下一个音。”[2]
本文基于音的四种基本属性,较为详细的阐述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它与情态兴奋性的联觉对应关系。
二、声乐教学中审美联觉
(一)审美联觉是声乐演唱与表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的关键
声波振动作用于听觉系统即产生听觉,同时声音的刺激还能使人产生非听觉性体验,如视觉形象、情感体验等等。这种声波刺激人的听觉系统而产生听觉之外的体验属于典型的联觉活动。同时在声乐演唱、教学活动中还有联想、想象等一系列的审美心理活动的介入,这主要是由于人的观念系统是高度联系的,因此,以一种感觉为基础完全有可能激活与这种感觉相关的某种经验或概念,从而产生联想并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联想活动。
由于音乐具有抽象性、非语义性、模糊性等特点,所以,在声乐演唱中直接引起的是审美联觉活动,而联想、想象则是在联觉基础引起的后续心理活动。
(二)声乐演唱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审美联觉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由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较为普遍。一般说来,对歌声的感觉兼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也就是歌唱者在演唱作品时,声音中所表现的速度、节奏、强弱、音色等不同的声音因素,在欣赏者的心理就会出现情绪、视觉、空间知觉、物理属性大小、轻重等方面的联觉对应关系。
下面我们以《嘉陵江上》中(“一样的流水—都仿佛留在我的心上”)这个音乐片段为例,从音的四种性质(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的角度来说明这四种性质与情绪状态之间的联觉。
1.音高与情绪状态的联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用“高”、“低”这两个本来用于描述空间位置与地面距离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的情绪。
在这段音乐中,旋律中表现哀伤、悲痛的情绪基本以低音及下行进行为基调。具体来说,音高走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从“一样的流水到欢笑和梦想”这句歌词所配旋律为一部分,其骨干音6-5-4-3-2-1-7-6(首调)均属于下行音阶的走势,这主要为了表现音乐的忧郁、哀怨等情绪特点。从“江水每夜呜咽的流过到仿佛流到我的心上”这句歌词所配旋律为另一部分,其骨干音3-#5-6在音高走势上属于上行音阶,且最后回到主音6上。这也是作曲家为了跟前面部分的音乐进行对比,使音乐激动、活跃起来,为后续音乐进行做好铺垫。
2.音的长短与情绪状态的联觉
在音乐中,由于情态活动存在着速度、节奏的体验,因此以同样或相似的速度、节奏为中介,悠缓、从容、急躁、紧张等情绪状态便与音乐有了发生联觉对应性的可能。一般来说,旋律中的主音一般都放在长音上、强拍上。但在“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这句歌词所配旋律中,骨干音6-5尽管在长音上,但并未出现在强拍上,不难看出,作曲家这样的创作,是为了刻意造成节拍上的错位,打破一种平衡的观念,与长时值的音符一起表达在日本侵略者的掠夺下,中国人民无助、哀怨、悲伤的情绪特点。相反,在“江水每夜呜咽的流过”这句歌词所配旋律中,“4”音本身是一个装饰音,但却在长音上,这样违背常规的创作手法,也主要是为了给后面的旋律形成一种期待感,促使音乐向高潮发展。
3.音的强弱与情绪状态的联觉
强弱是人们普遍能够感受到的心理活动体验,是情态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就是情态在强度维度上的差异,这就与音的强弱构成了联觉对应关系。[3]
在“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这句歌词所配旋律中,动机3-3-3-6-6;6-6-5-5较弱的演唱,是为了能直接的表现出作曲家创作时波涛翻滚的心理状态。从“一样的流水到欢笑和梦想”这句歌词所配旋律可以看出,骨干音6-5-4-3-2-1-7-6下行时,伴随着减弱、减慢,这主要是为了表现在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下,中国人民的无助、悲哀和痛苦的状态;相反,从“江水每夜呜咽的流过到仿佛流到我的心上”这句歌词所配旋律可以看出,骨干音3-#5-6上行时,伴随着渐强的趋势,是为了体现中国人民不堪压榨、奋起反抗的决心。
4.音色与情绪状态的联觉
研究表明,音色取决于泛音的状态,即泛音的数量与各个频率段上泛音的强度。因为音色的迥异,它们各自又擅长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般来讲,男中音音色浑厚、结实,善于表现强烈的情感,但还有些男中音音色以抒情见长,声音温暖而如倾诉。正因为这样的音色,它比较适合表达一些宣叙调、叙述性特点的歌曲。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这首歌曲都是由男中音来演唱。
三、声乐演唱、教学中审美联觉的培养
总的说来,审美联觉是一种在艺术活动中以审美统觉为基本心理机能,以感情为其心理动力,表现出创造主体人格、心境、意绪的一种统觉性、整体性、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一)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来自于大脑的思维功能,更多的是来自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来自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发现。
(二)丰富声乐教学手段
在歌唱发声中,审美联觉对学生认知歌唱与发声的帮助是很大。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词典[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45.
[2]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110.
[3]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67.
(作者简介:杨玲,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