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少年文化修养的路径分析
2012-04-29寇金玲
寇金玲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当中提高文化修养的黄金时期,塑造青少年完美人格,增强文化修养是当今社会主抓的重中之重,它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文化修养塑造需回归到最传统的层面。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衡量、研究、阐述当今青少年文化修养的有效路径,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修养;青少年;道家思想;儒家文化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大量国外文化纷纷涌入国内,这样的文化背景强有力地冲击着当今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提出挑战。一些发生在下一代身上的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境相继出现,这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思索:如何才能做好年轻一代文化修养的提升及精神世界的净化工作?如何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使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文化修养不断提高?
一、基本理论
笔者对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和完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决定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准绳展开对青少年传统文化学习和塑造研究的新路径。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出世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融合统一,之后会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思维环境来教育、完善、激发青少年自身的发展,进而完成两方面人性文化的和谐统一:本我——敢于面对自我与内心灵魂;自我——社会与自身的相互作用和评价,社会的人需要合理应对所遇事件、人际关系与交往等问题,对社会要有一定的责任和贡献。
二、创新路径
1. 青少年文化修养在道家思想文化基础上的路径探索
敢于面对一切的人眼中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但首先要做到的是敢于面对自己,让自己能应对各种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即道家思想强调的“悟性”,这个概念处处需要,如学习、工作、生活等,它对一个人拥有各种能力和最终成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当今的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说一不二,地位处于金字塔的最高层,一旦他进入社会,其地位也可用金字塔形容,也会处于一个金字塔之中,但这次却是最底层。青少年此时的心志肯定会有挫败感,从而衍生出种种问题。所以,青少年的心胸是否宽大决定其以后的社会道路是否平坦,而让他们实现宽广胸襟的办法便是首先提升自己的悟性。
悟性要求观其心、明其事、不断追求高境界。一生中不断感悟、思索继而明白、探索,这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就是真正的悟!悟的过程也是境界不断攀升的过程,这就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体味。让思想彻底解放、思维自由碰撞、时空任意遨游……让思想与心境最大化,触摸更高、更远、更深的境界,这样他的境界就会更深远,悟性就会越高。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用各种寓言和事实点化我们,境界大小决定了他对事物、对人生的判断。胸怀大境界者则总会在逆境中站起来,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反之,则会时时处处有挫败感。
大境界的养成需要从不起眼的小事物开始,通过安静的心灵、智慧的眼睛看出大境界、大道理,用淡泊、宁静的心境在广阔的环境中与自己心灵会话。首先我们要知道,有些时候大境界是从眼前的小事物上看出来的。只有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我们才会看到在不经意之处,有很多至极的道理。培养自己的大境界,主要在于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与神秘自然的交谈。而这些需要一个相对宁静、宽阔的环境和一个淡泊的心境。比如把自己彻底投放到自然当中去,去田野、海边、山顶……这些天然灵性之地,会让我们用最宁静的心灵去体悟大境界的本质。这样你的认识和感悟就更加深刻了,境界当然会随之提高。
境界提升的同时悟性也会随之提升,高的觉悟是身处社会为人处世之道的前提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觉悟高了,才能在这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站稳脚跟,始终保持超脱高洁的品质,才能有有容乃大的宽阔胸襟,才能拿到,不卑不亢,旷达从容。
2. 青少年文化修养在儒家思想文化基础上的路径探索
儒家思想的内涵与核心就是一个“仁”字,也就是近乎博爱的一种爱,对世间万物真诚、质朴的真爱。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礼义、仁爱”已成为了个人文化修养中标尺性的原则了。
(1)做社会中的人,人际关系很重要。社会经济的高度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一些外来文化的融入,让我们的思维方式变得越来越简单化、快餐化,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做事欠考虑,忽略了对文化、对修为、对情感的思考与品味。
独生子女从小养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很不利。应试着去以礼待人、仁爱至上、将心比心、胸襟宽大、宽容大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高尚的道德修养不能丢,它们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成功的人际关系和受人爱护与尊敬的人。
(2)做社会中的人,做事必须有原则性。“三鹿奶粉”事件刺痛了所有中国人的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应该有原则,不能损害公众利益。做社会中的人,就应该对社会负责任。我们青少年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省察一下自身呢?我们的精神信仰应该定位到哪里?我们所坚持、秉承的是不是应该继续下去?儒家所倡导的是心灵上、精神上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准则“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与之比”,我们内心有没有像”礼义“这样的准则呢?一次次感动与激励,我们是不是应该建立起这个准则呢?“礼、义”不可丢。
结束语:儒道思想让当代青少年个人文化修养有了前进的方向,让他们有了做人的智慧,运筹帷幄的睿智、危难之时的冷静、瞬变之时的勇敢机智、巅峰之时的稳重与正确面对……这一切给予了青少年成功的基石,让他们真正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毅然承担起中华复兴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人民
教育,2000(4).
[2]杨建新.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发展与
整合[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青岛市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