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2012-04-29钱程

决策探索 2012年20期
关键词:乐曲旋律音乐

钱程

音乐欣赏是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学生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唱、想、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主要手段。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必要途径。美国现代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因此,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要使学生“乐听”,又要引导学生知道如何欣赏音乐而做到“会听”。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令学生想听

创设富有新意、令人遐想并能产生美妙情境的视觉环节对音乐欣赏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教学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视频等形式的运用都可以创设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这样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观看相应的图片、录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失误,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更能加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电脑音乐制作日新月异,视频音乐、动画等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元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世界。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多媒体课堂教学,使多媒体教学成为音乐欣赏课中最亮丽的风景。

同时,要创设音乐故事营造氛围,激起学生聆听的兴趣。故事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他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是发展他们语言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故事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以帮助学生对作品理解。

(二)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对音乐的理解首先要依赖于人的听觉感受。日本的山叶教学法也提出:“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觉是首要的。”在音乐教学的各项内容中都应重视听觉的培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就更为重要。音乐听觉主要是指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辨能力与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这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提高了,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也会随之加强。音乐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组成的,如速度、节拍、旋律、节奏、音色、调式、调性等。培养学生对这些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

欣赏音乐之前,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聆听音乐,更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作品中,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与主人翁同呼吸,共命运。比如在欣赏《森林的歌声》时,听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如“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后你的心情怎么样”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在静听的过程中感受具体的情境。虽然这只是一些简单的小问题,但却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融入到乐曲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的直觉力、知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二、“唱和奏”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基础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参与实践,听唱结合,加深印象。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指导学生哼唱主题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很认真地进入音乐,同时也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演唱和演奏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把音乐欣赏只片面地理解为听音乐、通过演唱和演奏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当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之后,必然会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有时还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当用语言或身体的动作都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感受时,演唱或演奏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了。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演奏再现音乐时,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把他们的感情全部融进音乐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忽视演唱和演奏的作用。

三、“想和做”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目的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由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案例:笔者引导学生欣赏《森林的歌声》时,学生初听便对这首乐曲所吸引了,听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夜幕低垂,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蟋蟀、树蛙、猫头鹰与飞鼠一起奏响了优美奇特的森林狂想曲,ABC三段旋律轮番演奏出现,学生们一会儿便能跟随旋律和速度变化轻松哼唱。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音效”,新鲜感很浓,曲子有电声乐器、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非常形象、逼真,直到以后的复听,学生仍对此乐曲乐此不疲,十分乐意参与哼唱,这足以体现欣赏乐曲的魅力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做”是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是声音的强弱、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自然的、直觉的、即兴的。学生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态律动”就是训练学生用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它既不是简单的晃动身体,也不是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要求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用各种动作表达出来。可以教授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根据音乐把它们组合起来,然后启发学生即兴创编动作。

四、“说与划”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深入

“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当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后,有的学生说“非常好听”、“好听极了”,或者说“不好听”、“不爱听”。其实,这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只是这是一种最初级的表达感受音乐的语言方式。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音乐,就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语言表达力。要通过具体的音乐实例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语言。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较多的是标题性音乐,有比较具体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对这类音乐作品的感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划”出旋律线。学生在日渐提高欣赏水平后,又可以要求把感受到的、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与听力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在欣赏练习中,可以用图画法表达感受到、理解到的音乐。案例:在欣赏乐曲《森林的歌声》时,笔者引导学生边听边画出乐曲的旋律线。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边听边记音乐,结果发现很容易启迪学生灵感,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作者单位:郑州市金水区沙口路小学)

猜你喜欢

乐曲旋律音乐
春天的旋律
始乱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悲伤的乐曲
大地的旋律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