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2012-04-29包跃芳
包跃芳
摘要:随着高校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经济活动日益复杂,高校的财务监督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和弱化,从当前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强化高校财务监督职能,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务;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05-02
在“科教兴国”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随着国家对高校投入的增加和高校自主办学筹资多渠道、多方位化,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高校在促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控制财务风险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们也看到,高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屡屡出现职务犯罪等违法违纪现象,暴露出高校财务监督滞后和弱化。因此,探求更实际有效的财务监管方法,努力提升高校财务监督水平刻不容缓。本文从当前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强化高校财务监督职能,以利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一、当前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内部财务监督不够重视。《会计法》赋予了单位领导、会计人员财务监督的使命,然而,在具体工作中,与法律机制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相差甚大。有些高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监督的重要性,片面强调财务的服务功能,淡化了财务的监督职责,以财务管理制度替代财务监督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许多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手段不科学,主要表现为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界定不清、不相容职务未能分离,预算控制制度和财产保全制度不健全等等。另外,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致使单位经济活动及财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不力的状态,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转移资金、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屡有发生。
3.监督形式落后。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表现出财务监督的三个阶段,在实施财务监督过程中,应根据监督的具体内容和不同阶段,将不同监督形式结合起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而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监督仍着重于事后监督。一般只看凭证、账表,只针对事后财务会计结果进行检查、对违纪行为进行处理,不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监督缺乏时效性,使监督达不到的实质效果。
4.会计人员监督力度不够。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一是搞好会计核算;二是搞好会计监督,即依法对本单位内部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近几年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办法变化较大,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薄弱等,使得有些会计人员难以胜任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会计人员监督不力的另一个原因是片面强调会计核算的职能而弱化了监督的职能。
二、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的具体措施
1.增强财务监督意识,强化财务的权威性。财务部门是防腐反腐的前线,只有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才能代表学校利益行使监督职能。要改变高校财务监督乏力的状况,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赋予财务部门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大力支持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监督,使财务监督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经济行为的约束力度。首先,高校应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分离,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分离,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分离等,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其次,要加大对领导经济行为的约束力度,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设立问责制,对决策失误、滥用职权等行为要追究责任。并且把财务监督的各项内容分解到相应的各经济责任人,将其与业绩考核相结合。通过建立经济责任制体系,将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内部控制度制度必须被监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修正或改进内部控制制度。
3.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督转变。现行财务监督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仍以事后的直接检查为主。随着学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前、事中的监督越来越重要。高校应改变单一的事后检查型的监督方式,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综合监督方式,建立起完整的监督体系。
4.不断完善财务监督方法,由监督检查向监督管理服务转变。随着监督的范围和深度的扩大,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创新新机制来丰富财务监督手段。首先,要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着眼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日常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其次,要善于把握监督的重点,切实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和检查,把监督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并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第三,要提升监督的层次,变单纯的监督检查为监督管理,把监督检查与建章立制、提高管理水平结合起来,这样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5.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能严格按会计法来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第三,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真伪性进行辨别,主动承担起财务监督的责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总之,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实施财务监督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毛丹.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监管体系的构建[J].社科纵横,2010,(5).
[2]张井阁,张凤霞.加强高校内部会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问题探讨[J].经济师,2010,(6).
[3]曹宏.建立高校财务工作反腐倡廉监督制约机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