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012-04-29周琦
周琦
摘 要 英语听说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引入交际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合理展示语言材料、进行口头对话训练、设计教学情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是实施英语听说教学交际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英语;交际教学法;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0—0038—03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以及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学方法使用问题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一、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一)英语听说教学的概况
英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词汇识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因此,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的英语教育起步较早,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都把英语作为一门主要课程来教授。由于教学方法不科学,英语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虽然在进入大学时已具备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但是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却较差,普遍存在听不懂、说不了、写不出、译不成的现象。
(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问题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服从于交际的目的。交际必须具有两种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传统教学理念认为,语言知识的培养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就具有了语言交际能力。在这种理念影响下,现行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由教师讲授,师生的交际活动很少,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很少有机会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语言的听和说是密切相关的,但在形式上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相互影响的行为过程。“听”是说的基础,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之一;“说”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仅有大量的输入语,学生不一定就能习得语言,要给学生创造模拟的语境,提供语言交际的机会和条件,从听入手,听清、听准之后再说,再进行实践应用训练,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反复使用语言,有目的地培养交际能力,才能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
二、交际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施
(一)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是上世纪70年代根据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交际法是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书中提出了交际能力理论,即交际能力不但包括具有语言知识,还包括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交际教学法主要有两方面的理论基础:一是语言交际理论。语言是由其基本单位组成的系统;语言的最基本功能是交际;语言结构反映其功能和交际用法;语言的基本单位并非是语法和结构特征,而是体现在话语中的功能和交际意义中的范畴。二是学习理论。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能提高学习效率;语言是用来完成任务的活动;学习者感兴趣的语言材料能加快学习进程。
(二)交际法的基本教学原则
交际教学法可以定义为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交际活动来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方法。交际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过程,即交际过程。其基本教学原则可以归纳为三点:语言是交际工具,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先于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组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三)交际法的特征
第一,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要求语言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第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交际化。第三,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第四,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第五,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三、交际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习得英语的环境,在有效的课时内用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练习和使用英语。交际法应用于听说课教学实践中,以交际功能为核心,把“情景化”作为基本前提,追求有效的语言交际,即以“交际”的方式贯穿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交际法突出语言功能,要求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听说课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视、听、说为一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实际场景,创造真实的外语环境和外语声音,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佳的语言认知环境。交际法通过大量的视觉和听觉输入,向学生真实、全面地传递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能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真实意义和交际功能,促进学生内化、吸收语言知识,并通过有意义的、真实的交际活动,有效地将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目的。
四、英语听说教学中交际法的实施策略
(一)展示语言材料
材料内容要求是真实、自然、连贯的对话,展示过程中突出语言材料的情景和功能,但要注意输入的材料不能超过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范围,也不能接近于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应在现有的水平上,既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不至于太难,避免出现学生因无法理解或掌握而影响交际的现象。
(二)以对话进行口头练习
根据对话的话题与情景进行问答,并进一步以对话主题为中心结合学习者的个人经验做问答练习;学习对话中出现的基本交际表达法及相应的语言结构,帮助学习者发现并总结用于表达功能的交际规则。
(三)教学情景设计
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形式从由教师指导到完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1.情景对话
让学生根据听说材料的实际交际情景,在教师创设的交际活动中,用获得的语言知识,模仿、掌握交际句型并得体地表达,从中切身体会用所学语言交际的快乐,促进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2.角色扮演
让学生根据视听媒体传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模仿真实社交情景中的角色,特别是注意模仿规范的语言、得体的动作,并根据所扮演的角色,灵活地使用不同的语言、表情和语调,创造性地进行交际,从而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中习得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提前给出讨论话题,合理地分组,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体等获取相关信息,让学生学会使用目标语对讨论的话题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影像配音
给学生播放喜爱的影像作品,将其中的某些经典片段消音,让学生根据画面场景的提示为其配音,激发学生用目标语交流的兴趣。
交际教学法对外语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因为交际性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系统,要求教师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常用语、同义词,多用短语、简单句,避免过多使用复合句。
参考文献:
[1]Widdowson H.G. Aspect of Lang— uage Teaching[M].Shanghai: 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Jane 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3]Byme.Communicative in the Cla— ssroom[M].Longman Group Ltd,1983.
[4]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6]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刘玉梅,肖肃.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10]罗立胜,郭瑞,张文霞.试论大学英语阶段的实用性教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