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色体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

2012-04-29刘先军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异化

绵阳师范学院青年课题:四川省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及开发研究,课题编号:MB201012。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辩证分析法等,红色体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进行解读,红色体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优秀文化根基,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目前高校体育在发展过程出现本质的异化,“工具性”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思想的误读和唯“体育健康论”的观念异化现象,已经威胁到了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红色体育在大学生中的开展,有助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高校体育道德发展;坚定理想信念形成以人为本的体育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体育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红色体育 异化 和谐发展

当前,全球化进程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极端主义,这些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深刻的影响,体育领域不可避免的受到此思潮的影响,竞技体育教育的错位、体制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人文精神的缺失、过度的商业化、对名利的追逐及职业道德的丧失,国内赛场黑哨、假球、斗殴、兴奋剂等异化现象频繁出现,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本质的异化、“以人为本”误读为“以学生为中心”、“工具性”教育思想、唯“体育健康论”的观念,导致高校体育训练和比赛中虚报年龄、冒名顶替、借用专业运动员、无视赛场纪律、打架斗殴、贿赂等现象频繁。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加强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的重要性。

所有红色体育项目均取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诠释红色政权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红色体育文化相结合,不仅能使大学生健强体魄、掌握技能、磨砺意志、发展个性、凝练团队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而且充分发挥红色体育教育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特点,营造浓郁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使其在实践中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精神的熏陶,同时把教育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在和平时期继续传承红色文化,使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红色文化的育人机制,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价值观体系,对于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大学生符合新形势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主义人才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文化与红色体育文化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一科学命题和它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

2.红色文化的内涵

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从本国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实践中、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的选择、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伟大人格、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而且还反映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汶川精神、舟曲精神等。这些伟大的红色文化,被历史赋予了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强劲的社会感召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生存及发展的强大动力。

3.红色体育内涵

红色体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独立在继承传统体育文化和吸取了西方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事件。所有红色体育项目均取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等这些“红色元素” ,并巧妙融入在体育活动和竞赛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诠释红色政权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发展,人们在强身健体和体味运动快乐同时,也能感受到革命年代老一辈共产党人和老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契机,形成新时期高校红色体育文化。

二、高校体育在发展过程的异化现象

1.高校体育本质的异化,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

体育在高校中地位始终被边缘化,在学校层面上仅注重体育的教育功能,仅看作一种身体锻炼,然而体育教学也承担着文化继承和传播的任务。另外体育中的运动项目大多是西方意识形态体育项目,作为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比如武术、太极拳等,长期没有得到象日本、韩国的学校教育对待他们的柔道、跆拳道一样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缺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样的文化载体,体育教学谈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弘扬无异于无源之水、缘木求鱼。

2. 高校体育“工具性”教育思想导致道德观、荣辱观的缺失

高校体育在国家教育系统指导下,行使着教育与体育健康职能。在体育系统的指导下,主要以竞技体育运动为主,如举办运动会,开展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及参加各种级别体育比赛等。高校招受的高水平运动员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赛,看重的不是体育本身,而是锦旗、奖杯、名利,甚至成为提高学校知名度手段和某些高校官员加官进爵的工具,如在大型竞赛中,高校体育管理者不惜虚报篡改学生年龄、借用专业运动员、冒名顶替等行为等改变运动员的参赛资格;运动员为争取留校或好的就业单位(赛而忧则仕的“黄穗”现象),服用兴奋剂、殴打其他球员等行为。这种道德观、荣辱观的缺失,严重违反体育道德和奥林匹克精神,使得高校体育教育有所偏失作为教育对人的培养,使人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的要义。

3.“以人为本”思想的误读不利于高校体育科学的发展

部分高校体育老师将“以人为本”的内涵片面地曲解为“以学生为中心”,体育课程教学过程过度突出学生的兴趣、意愿和本性,而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思想认识和控制力的自身局限性,忽视、降低或抹杀了老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必要地位和引导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呵护”,缺乏吃苦耐劳教育,对事物的判断尚不全面、正确,许多孩子好逸恶劳,稍有难度和强度的运动势必遭到许多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以及不肯吃苦的现象。

4. 唯“体育健康论”的观念夸大了阳光体育的作用

许多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无限延伸和过度夸大学校体育、阳光体育在“健康第一”上的功能,把健康问题都揽到学校体育头上来,使得学校体育不堪重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保障体系、预防医学、卫生学等,体育只是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之一,是促进健康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学者王占春也认为“通过学校体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但健康并非体育的惟一目标,而且体育也担当不起健康的全部目标”。单靠体育运动乃至学校教育控制对学生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是不现实的,诸如营养、遗传或自然环境等。

三、红色体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

1.有助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和共同生活基础上积淀而成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在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心理特征、精神气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在中国近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红色体育项目中蕴含了国家和民族艰危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中华儿女在争取民族解放独立的革命实践中与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实事求是、勤劳俭朴、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意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是优秀的民族精神载体。

时代精神是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10]“改革创新”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统一战线”的斗争方略、我党“建党理论、军事理论、政权理论”、到“三个代表” 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突破,无不彰显我党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富于进取的民族思想品格与实践相结合“改革创新”精神的伟大成果。

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机整体论思想,具有为集体、民族和国家的荣誉,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团结互助文化内涵。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11]

充分挖掘这些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功能,通过生动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将红色体育项目之中寓含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教育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弘扬大学生爱国情感、创新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提升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激励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高校体育道德发展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良好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而红色体育蕴含革命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豪情,其中大批进步人士和知识分子离开大城市舒适的生活,放弃高官厚禄,来到偏僻贫穷的革命根据地,自愿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艰苦的生活,为的是“为民族而忧、为民族而战”的崇高理想,这种“弃小我成大我”的伟大胸襟正好与“八荣八耻”相呼应,可以帮助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转变,有助于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荣辱观。红色革命斗争史同时又是一部野外生存生活史,[12]每一个红色体育项目需要在团队配合下制定计划,走、跑、攀爬、跳跃等多种挑战体能、耐饥渴的人体极限运动方式充分运用,全身的筋骨、肌肉得以超强刺激和锻炼,而且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必须要团队合作,树立学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体育工作者、运动员的荣辱观,提高其职业道德。

3.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以人为本的体育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体育和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每一个红色体育项目都蕴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坚贞崇高的理想、至死不渝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人生价值观,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的奋斗精神和光辉业绩。每一个红色运动项目都铭记着一段历史,昭示着一种精神。如:四渡赤水、艰苦长征路、英雄炸碉堡等。凭借这种理想和信念,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可以说,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体育项目的精神内核。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长期影响下,竞技体育异化出“金牌至上”、“以物为本”价值取向,诱使人们物欲膨胀,各种黑哨,假球、赌球充斥在中国体育赛场中,运动员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明显减弱。大学生中一些人政治信仰迷茫、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影响日渐凸显,理想信念缺失不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构成巨大威胁。红色体育项目具有人民性强,趣味性浓、普及性高、反对锦标主义的思想的特点,虽然军事性较浓,但是也蕴含了为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和健康的思想,这种“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符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人为本发展的思想一致,是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组织参加学生红色体育运动项目,把书本中的概括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实践情景相结合,让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领会到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崛起的革命豪情和那份厚重的历史,将革命传统教育和“以人为本”体育发展观相结合,把对历史的深度反思和对现实的回应相结合,有助于坚定大学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体育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古文东.当下竞技体育中异化现象的致因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1):86—88

[2]陈育钦.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再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

[3]左益,杨全海.论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82—83

[4]刘晓莉,于学岭,王珂,吕欣徽.红色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138—140

[5]李吉远.学校体育的异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336—338.

[6]张玲,王麟.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异化现象[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4—106.

[7]张世威.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审视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6):523—525

[8]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2):89—94

[9]田燕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09(16):247—248.

[10]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48.

[11]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

[12]彭勇,阳芸,胡达道.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11):102—104.

作者简介:

刘先军(1983—),男,湖北省随州市人,硕士,现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绵阳师范学院青年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