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互联网

2012-04-29于浩陈春燕

考试周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娱乐理想大学生

于浩 陈春燕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行为。2012年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已经达到了1.56亿,互联网网民规模更是达到了5.13亿。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消息称大学生互联网用户占青少年互联网用户的10%。如今大学生上网使用率有多高,上网频率如何,我们做了一个简单调查。

随机抽选600名在校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人群中,只有1位学生从未使用过互联网。有效问卷599份。其中一星期只使用1次互联网的学生占总数的3.3%,一星期使用2—5次的占总数的6.2%,一星期使用5次以上的占总数的13.7%,而每天都使用互联网的占总数的76.8%。于是我们对大学生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长做了调查。每天使用互联网2—4小时以内的大学生占25.9%,5—6小时的占54.2%,7—10小时的占4.9%,超过10个小时的占4.4%,不足1个小时的只占10.4%。以上数据足以说明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那么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究竟是为了学习还是单纯为了娱乐呢?在调查的大学生中,使用互联网目的为上网查阅资料的占总数的10.4%,11.9%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观看国内外的新闻,9.3%是为了晒博客写微博,2.7%是为了网购,5.1%是为了看网络小说,35.2%是为了玩游戏,24.5%是为了聊天。这些数据表明,如今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并不是仅仅为了学习和关注政治,超过70%的学生使用互联网是为了娱乐。综合上述互联网使用次数和互联网使用时长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学业和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如此高和互联网使用目的娱乐化呢?传统研究认为大学生上网娱乐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对于刚刚进入大学,并未具有成熟思想的大学生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所以以往各高校为了规范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采取了在大一,或者大一至大二上学期间限制宿舍用电的方法,来规范大学生作息时间和互联网使用频率,也许这种做法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本次调查特意选择了没有用电限制的大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的结果表明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是治标不治本的。要引导大学生使用正确互联网,必须寻找一种正确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方式。

想要治病得先知道发病的原因,这是医生必须遵守的规矩。想要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必须知道其需要引导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良好素养。所以必须了解造成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出现问题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大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被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所吸引,另一些学者认为对于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双重压力的大学生来说,互联网的虚拟性是其逃避现实生活的最佳避风港。我以为这两个观点都有待商榷。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大学自由的生活时间给了大学生更多生活的选择,互联网并非是大学生课余生活唯一的可以选择的活动项目,而且大学生在自控能力和成熟程度都远远超过了高中生。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认为互联网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只有15.5%,84.5%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对他们有正面选择或者没有影响。这说明大学生知道自己上网是在干什么,同时也具有分辨上网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是的利弊能力。他们大多数并不害怕或者担心自己的互联网使用状况,使用互联网和使用互联网的目的都出自是他们自主的选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高使用率和娱乐化倾向严重呢?当我们询问为何使用互联网时,多数大学生表示自己上网的原因仅仅是无事可做。对于面对学业和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学习和自我深造是极其重要的大学必修课,但对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却显示出如今大学生并没有那种压力带来的紧迫感。于是我们又对大学生人生观方面做了调查,在所有600名大学生中,认为自己有理想的只有31.6%,68.4%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没有理想。通过前面的调查不难看出,很有可能正是这些没有理想的大学生构成了使用互联网主要目的为娱乐化的学生的主体。看似与互联网使用毫无关系的理想观反而成为影响互联网使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的目标,没了追求就没有为之奋斗的努力,于是在宿舍上网玩游戏聊天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生理想缺失呢?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却并未有所提高。素质教育的素质并非只是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同样包含个人的自我发展。而我们的教育却忽视了个人的自我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而我国的教育也旨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但如今的教育在注重道德、文化和纪律的教育上忽视了对于学生理想的教育。没有了理想,即使青年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也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自我深造的追求,仅仅停留在符合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水平上。这就是为什么“四有”把“有理想”放在首位的原因。理想是人类发展动力的根源,梦想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才有了飞机的创造;有了对光明的追求,才有了电的发明……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又一个理想的实现史,没有理想,人类就会停止不前,同样,没有理想的大学生自然会选择在宿舍里上网娱乐,哪会去辛苦地钻研学问,去费力地自我深造、自我追求呢?

理想并不是从大学才开始有的,理想是每个人人生成长中因为某一种远大的欲望而产生的。它可能出现在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甚至是老年时期。理想观的塑造也会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所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在理想观的塑造中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各行各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学校价值标准被学习成绩取代了,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而考上名牌大学也成为“含金量”高的代名词。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是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一些有特殊爱好、有理想的学生不得不放弃爱好、放弃特点去追求总体的优秀成绩,这也是我国在某些领域缺乏拔尖人才的主要原因。从中学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独特的个性,变得简单单一,仿佛一个模板印刷出来的。所以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我国教育。

那么是不是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必须从中小学开始教育呢?未必。在没有理想的大学生中“有理想,但是淡忘的”占86.1%,“有理想,但家里反对,所以放弃”的占3.2%,“有理想,自己放弃”的占10.7%,没有一个大学生是缺失理想的,他们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这些放弃理想的大学生重拾信心是可行的。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基础。

(一)树立“理想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重拾自己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娱乐化并非是有目的地娱乐,只是为了排解寂寞。在没有追求和未来的情况下,娱乐自然成为一种消磨时间的手段。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盲目使用互联网,而是主动去学习,去做实验,去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同时大学必须为大学生创造适合他们个性理想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二)树立“求知观”。求知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发财,为了炫耀。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知观”,了解到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像中小学那样单纯地追求学习成绩,而是为了使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做贡献。学习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学校,应对家长,而是出于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追求。学习因此转变成实现自我理想和个人价值的阶梯。这样大学生学习才会学得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自己的需求,更能学进去,学得开心,钻研得起劲。

(三)树立“生活观”。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拒绝“宅”在宿舍或者网吧里使用电脑。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读书、运动、艺术和发明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要让大学生了解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不是过得懒散轻松,追求理想、实现抱负、贡献社会也不是突然的心血来潮和临时拼搏就能实现的。这些都需要有科学正确的“生活观”。有正确的“生活观”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时间,有更多的精力、更有效的时间去深造自己、发展自己。学校要运用自身的设备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性强的课余活动,通过辅导员和学生会举办各种贴近社会的聚会或者讨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大学生更多课余活动的选择。这样就会让大学生的生活更科学,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引导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以上的“三观”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里提炼而来的,是针对引导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教育引申出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引导更是大学教育不能忽视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一个国家的人才实力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同时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大学生活呢?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在中小学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都带着远大的目的,带着奋斗的理想,这才是科学的教育体系所应具备的品质。

猜你喜欢

娱乐理想大学生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