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2-04-29马江伟

科教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毕业生人才职业

马江伟

摘要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680万人。而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减弱,无疑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职业生涯规划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概述

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680万人,而且几乎都是备受争议的90后。而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开始减弱;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减弱。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了心理上的焦虑、思想认识上的困惑。更为严重的是,部分高校存在着重视业务素质培养,忽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重视表面就业率的提高,轻视学生职业发展。所有的这些无疑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

2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分析

2.1 社会方面的问题

2.1.1 就业岗位问题较大

就业岗位问题首先表现在社会岗位总量不足,就业岗位因为区域、产业、行业以及专业需求的不平衡,导致带来的结构性失调的就业难问题。劳动密集型行业人才需求量大,而高科技企业人才需求量不够。这些都不同层次地挤占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2.1.2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过于苛刻

很多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以很多条件作为门槛。如211高校毕业、英语六级425分以上;是否党员等。这些条件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可以筛选出较优秀的人才,但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只因为没有满足上述其中某一项条件而被淘汰出局,使得他们的潜力遭到遏制甚至完全被埋没。

2.1.3 就业过程显失公平

时下整个社会都刮着“拼爹”的不正之风,一些有关系有条件的毕业生通过特殊渠道涌向了比较稳定的企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岗位,同时一些相关部门的中间人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其他本来有资格、有实力的大学生的工作与发展机会。这种做法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得整个就业市场一片混乱,从而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2.2 高校方面的问题

2.2.1 专业设置明显过时

目前,企业对毕业生的录用标准不断在提高,但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却严重滞后,学生能力和素质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专业设置和调整并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只是单纯地参考学校的教师资源和目前的硬件条件,造成了毕业生知识面相对狭窄,学习适应能力差,专业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存差异,最终无法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2.2.2 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发展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更别谈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多高校甚至都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老师,仅仅是由就业指导中心来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工作,目标也仅仅是停留在形式就业上。

2.3 学生个人方面的问题

2.3.1 就业观念存偏差

目前,备受争议的“90后”大学毕业生开始大规模“上市”了,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他们总是不能将自己的期望和自身特点、个人优势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定位。

2.3.2 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综合能力待完善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的掌握不够,应用水平有限,但社会的需求却是倾向于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2.3.3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目前有7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且大多数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理论知之甚少。而一份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完全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比较缺乏,很少有学生会针对自身情况而专门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毕业时,往往会受到所学专业、志向、家人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在茫茫的求职大海中迷失方向。

3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研究

3.1 社会方面的对策

3.1.1 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初涉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在能力和方法上肯定会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所以不建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的要求太过苛求,而应对他们多培养和指导,并做好人才储备。社会用人单位还应与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合作办学、校企互动、订单式培养等。这样既能让企业招聘到更多的符合岗位要求的优秀人才,又能为企业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3.1.2 改善社会就业风气

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想自己的子女能够端上“铁饭碗”、“金饭碗”。这种思想对大学生择业与就业产生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现在大学生找到一个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能让其本人和家长都感到满意的工作。“望子成龙”这种想法固然无可厚非,但应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同时对于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加大公开和透明度,以便公众能有效进行监督,防止就业的不公平,影响社会的和谐进步。

3.2 学校层面的对策

3.2.1 高校应该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调整教学方式及教学科目

若要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就要将学科建设、专业、课程随着社会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大力发展当今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课程或品牌专业。这样才能达到专业课程与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应,同时,要注重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2.2 高校应注重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教育

即在整个大学期间向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生进行辅导,让大学生从大一起,就开始学习职业规划课程,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付诸行动,并不断做出适当调整。所以高校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提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引进一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并提供相应指导。

3.2.3 高校应积极创造锻炼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积极创造锻炼平台,指导大学生从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大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注重自我学习,加强知识的积淀,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学生课外科研,培养创新素质并树立团队观念,增强合作精神。

3.3 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对策

3.3.1 转变陈旧的就业观

大学生若想在职业生涯中一帆风顺,那他就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今后的工作,必须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放下自己高贵的身姿,低姿态进入工作岗位,先就业再择业。

3.3.2 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大学生若想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就业洪流中,把握住机会,争取主动权,那么大一入学时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计算机水平,努力培养自身的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比赛,不断地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些必备技能,增强自身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和道德修养。只有不断地让自己升值,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处于不败之地。

3.3.3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大学生必须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多学习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多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通过职业测评来了解自我并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并在工作期间,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对自己的当前的处境进行分析指导,并不断修正。只有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完美,更有意义,才能让自己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1]王秀娟.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高校研究,2011(10).

[2]桂正华.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的举措.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5).

[3]杨继瑞.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高校理论战线,2009(2).

猜你喜欢

毕业生人才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