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青年:Butter+Fly=Butterfly
2012-04-29尹颖尧刁雅琴
尹颖尧 刁雅琴
黄油青年会议
关键词:
梦想 行动 反思
Q:为什么叫黄油青年会议?
A:黄油青年会议(Butter Youth Conference),是从Butter+fly=butterfly(蝴蝶)而来的。黄油可以到处抹,梦想可以到处飞。它是青年志团队定期举办的年轻人分享活动,一月一期。每期设立一个主题,邀请不同的年轻人来分享他们的故事,谈论梦想、热爱、正在进行的项目、生活中的思考……会议在提供一个发声和交流的平台的同时,旨在启发和鼓励年轻人独立思考,追求梦想。
“从重述中寻找共鸣,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发展的可能性。”
这句话是江舟忆创办“重述”时的梦想,它也被写在“重述”网站的主页上。江舟忆是中国传媒大学大三的学生,在大二的一年,她采访人物,以podcast的载体形式让被采访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她称自己的工作为“重述”。她在一年的“重述”中得到了思考和启发。
江舟忆的梦想、采访和思考与青年志创办的黄油青年会议的宗旨“梦想行动反思”不谋而合,2012年6月30日,江舟忆来到黄油青年会议所在地青公馆,分享了她的“重述”,让在场的几十位青年看到了生活中的另一个可能。
都是有故事的普通人
江舟忆创办“重述”纯属偶然。
大一时,江舟忆参加了各种会议,结识了很多志愿者,他们当中有的曾去非洲做义工,有的单车川藏线……在她看来,同龄人有自己的想法,做的事情很不一般,她当时就想把这些故事写成一篇篇文章,却担心文字的传播力度小,不能让更多的人读到这些有梦想和激情的经历。此时,江舟忆了解了苹果公司推出的podcast,这让她眼前一亮,“podcast就像博客,不用花很多时间,有人发现我的podcast订阅后,故事就能定期推送到对方的手机上。”江舟忆梦想着采访同龄人,把他们的故事录下来后,podcast传播出去,“面对面的声音肯定比文字更有感染力。”
青年志团队举办黄油青年会议,也正是看中了青年人的激情与梦想。
黄油青年会议主理杨雁清(Candy)告诉记者,青年志是专门研究青年文化的机构。2008年,青年志因为一个研究项目去了全国多所大学,了解大学生们的生活状态与梦想。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大学生面临很多的困惑与迷茫,并不能很好地享受大学生活。同时,青年志在研究工作中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年轻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与想法。青年志开始邀请不同青年来分享生活、梦想和正在做的有趣的事情。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有机会认真地谈论与思考梦想,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可能。“Butter can fly,黄油可以到处抹,梦想也到处飞” 杨雁清解释黄油青年会议这个名字的由来。
到黄油青年会议来分享故事的人要有“梦想行动反思”,故事既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去西藏,体会在路上战胜困难;在北京,对日常生活思考……我们希望有一个让普通人表达故事的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不同个体的状态。当时,国内确实没有太多这样的分享活动。大学虽有讲座,可是很多演讲人很高端,比如成功人士。大学生们知道,这些人离他们很远。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严肃地谈论梦想、讨论生活的意义,但是,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想法。”从一开始,黄油青年会议定位——选择有故事的青年都是普通人。“这种选择没有标准,可能对生活有思考,可能做的事有意思,可能做的事对生活产生了影响,总之,这些人离大学生不那么远,让听众觉得,‘噢,原来我也可以做的。”2009年,黄油青年会议成立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去反思生活,积极地思考,那生活会变得更有意义,从而不再抱怨生活忙,或者生活没有目标,或者存在没有意义。这或许是黄油青年会议的梦想。
听众都觉得是讲自己的事
来黄油青年会议演讲的青年,并不是吹嘘成就或者梦想,而是分享自己都真正干了些什么,以及从中得到的思考。从黄油青年会议的创办之初,杨雁清就投入到了会议的组织工作中。刚开始,黄油青年会议“杀熟”,从朋友开始寻找有梦想的青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黄油青年会议,有的人毛遂自荐,有的人推荐朋友……黄油青年会议开始储备青年。江舟忆便是黄油青年会议在举办的一次活动时认识、储备的。
2012年1月,黄油青年会议受邀参加香港的MaD大会。与平时由五六名青年分享故事的形式不同,在场的八十多位青年都分享了各自的故事——在过去一年自己最大的改变。“我就讲了自己的podcast重述。”江舟忆说。事隔半年,黄油青年会议联系了江舟忆,了解了她“重述”项目的进展后,邀请江舟忆来黄油青年会议分享——《从重述中寻找共鸣》。
在大二的一年,江舟忆利用暑期打工赚的钱,买录音笔,租用服务器,创办了自己的网站。虽然一年中只采访了14个对象,但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都是一点一滴做起来的。通过这件事,江舟忆重新思考了梦想,她认为“梦想不是用来说的,执行力最重要。”曾有个朋友向江舟忆推荐了一个在北大校门口贩卖梦想的人,这个奇特的新闻素材引起了江舟忆的注意,她请朋友帮着录一期人物采访放到网站上。听完朋友录的访谈后,江舟忆大失所望,“不能说是骗子,却是一个打着梦想旗号贩卖梦想的形式主义者。这个人的本质是为了出名,搞一个行为艺术。我要的是实打实的经历,看中的是做了什么,而不是站在大学门口高呼贩卖梦想。”调研贵州隆里生态博物馆的笑笑、从环境工程到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乐实……一年中,江舟忆分享了14位不同轨迹的故事,每期都有七八千的下载量。
在黄油青年会议里,像江舟忆一样的普通青年还有很多。两年来,黄油青年会议共举办了22期会议,115名青年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除了要找到这些青年,杨雁清的一项工作是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在15分钟内分享最有趣的故事和最有意义的观点。这绝不是件容易的差事,杨雁清经常遇到“谦虚”青年,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一点儿也不值得说”。桑巴亚鼓手吴彤便是其中一位,这是位自称在鼓队里“混”了四年的女孩“南郭桑巴彤”。
吴彤在桑巴亚鼓队坚持打鼓四年。最开始当她接到杨雁清的邀请电话时,她拒绝了。在演讲中她说:“因为来黄油(青年)会议讲故事的人,都是有过真正地沉醉做一件事,可我在桑巴亚呆了这么久始终在拒绝。”杨雁清对她说:“桑巴亚鼓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你用四年学习打鼓,一定有所收获,你可以分享小故事。比如,为什么要学这个?学鼓过程中的有趣故事?从这个兴趣爱好中的收获和反思?围绕这三点就行。”后来,吴彤做了PPT,来到了黄油青年会议会场。虽然在演讲的一开始,她就声称自己是当天最弱的演讲者,演讲的途中还由于紧张、流汗一度中断,但是,她的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在场的听众,“她讲的故事太真实了,每一位听众都觉得在讲述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为什么坚持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她战胜困难的故事像是对每一位在场的听众说的——吴彤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
杨雁清认为:“参与黄油青年会议的人可能有个共同点——真正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可能寻求改变生活,去寻找让生活变得更精彩的养分。”而这些青年所做的有很多与生活相关。杨雁清曾邀请了一位向往大自然的青年,她在北六环租了个小院子,不但自己住,还呼吁一帮人前来种花、种草,周末在小院子里读书、喝茶、谈论兴趣爱好,“这个项目不是她的工作,也不会给他带收益,只是让生活有更多的乐趣,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会议扩展到工坊
每次要举办黄油青年会议,杨雁清都会提前在青年志网站上发布信息,邀请大家免费参加,“我们希望黄油青年会议像吸引力法则那样,让热爱生活的人主动参加。”
刚开始,黄油青年会议并没有主题,五六名演讲青年各自述说自己的故事。后来,黄油青年会议的形式多样,有时会围绕小主题开展。比如美食、音乐、设计,黄油邀请在这些领域有梦想行动思考的青年来分享他们的故事。最近的一次黄油青年会议是围绕音乐展开的,6名青年中有曲折办“糖蒜广播”(podcast)的;有文科生成了音乐科技极客,做出了自己的电子卡祖笛;有音乐爱好者创办了拥有10万以上粉丝的在线社区,宣传hip-hop……
虽然都在讲音乐,每个演讲青年却从不同角度,诠释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理解。这场围绕音乐的黄油青年会议从不同的维度,向听众传递在音乐上有很多选择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包含着6位青年克服种种困难坚守爱好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向听众指出——如果对音乐或其他事物感兴趣,应该更多地思考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即使是一个小兴趣,也能展现大的社会责任。
除了演讲和现场提问环节,杨雁清还发现,有的听众希望跟演讲青年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体验他们做过的事情。黄油青年会议便开发了黄油工坊,让演讲的青年在现场拥有自己的展示空间,当演讲结束后,让现场观众体验。有一次,黄油青年会议的主题围绕美食,其中有一个演讲青年做有机农夫市集,推广有机食品,他把市集带进了会场,让大家亲身感受。为了让更多大学生聆听这些青年的梦想和故事,黄油青年会议计划于2012年秋天走进校园,开展黄油校园行。
故事分享、工坊、校园行……黄油青年会议所做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从中得到启发。梦想是青年讨论的永恒话题。杨雁清还发现,现在的青年更勇敢,不再把梦想停留于口号,他们更注重行动,“以前的青年说I dream to,就是有一个梦想。现在,他们行动力更强,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梦想。梦想的领域也更广,更具多样性。比如,以前的公益大多指支教等,现在,公益和摇滚结合,公益和科技融合……这就是有意思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给黄油青年会议等分享类活动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反思再反思
当越来越多的人被其他青年的梦想激发起热情时,2012年夏天,江舟忆从忙碌的podcast“重述”中静了下来,陷入了思考——这种对梦想的追逐是玩概念?还是装励志?
江舟忆并不是无的放矢,黄油青年会议、万有青年会、香港MaD全会……她征战南北参加了各种青年会,可以说是青年会控。在大多数的活动上,现场观众被台上演讲者的故事弄得激动不已,“‘我也可以像演讲者一样,打破生活、搞创新。但是,可能听过之后大多数人都忘了曾发的誓言。”江舟忆还认为,不是所有的演讲者都很优秀,“很多分享者为了炫耀讲故事。比如休学一年走了很多地方,途中遭遇了抢劫。”这些故事的确让听众觉得演讲者有勇气,但是,江舟忆分析后发现有些故事并没有体现太多的思考,“这样的演讲我听过几场,除了激发叛逆心理外,真的没有收获。”
从大一接触不同的人萌发创办podcast“重述”,到大二采访了14个对象……这些交流让江舟忆知道了梦想的存在,了解了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我当时也很激动,觉得自己被生活困住了。”在“重述”中,江舟忆也提出了类似“make a difference”的概念,当她静下来时,她反问自己:是不是过于强调这些概念?这些并不是度过大学的唯一方式。“我们要传达的这种价值观就一定对吗?在做出休学骑单车环游等时,我们是否从家庭、父母、职业生涯的角度来思考这些事情吗?我还想,我们的目的曾是告诉其他人生活中有更多的可能性,其实,我们并没有告诉,而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做。比如,没有告诉被我们鄙视的那种生活也是另一种可能性。”梦想青年、志愿青年、文艺青年……在江舟忆看来,遭人鄙视的学霸青年也很好玩。“我觉得,梦想和行动并不是唯一要强调的东西。”江舟忆说。
其实,江舟忆的深思正是黄油青年会议所提倡的——梦想、行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