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林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过程的考量

2012-04-29修峰张绪成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林权市场资本

修峰 张绪成

摘要:中国自2009年6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以来,其林权市场已大跨度的迈向资本市场,对其过程进行了考量。

关键词:林权;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037-02

回顾: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2009年6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截至2010年底,已有20个省(区、市)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全国共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24.31亿亩,林木总蓄积40亿立方米,占总面积的88.6%。发证面积20.1亿亩,占总面积的73.4%,7 260万农户拿到林权证,3亿多林农直接受益。林业总产值已由2006年的1.07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9万亿元。

“十一五”以来,中国林业贴息贷款规模大幅度增加,成为林业贴息贷款政策出台以来种类最多、增长幅度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据资料显示,全国落实林业贴息贷款510多亿元,比“十五”增加320亿元,增长2.7倍;中央财政贴息资金达到22.3亿元,比“十五”增加14.8亿元,增长3倍。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林农有了大量的林业资本,激发了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的热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就业渠道得到有效拓宽;增加了林农的财产和收入,林农群众得到了巨大实惠;调处了大量林权纠纷,农村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改善;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林权市场开始步入资本市场。全国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累计营造速生丰产林185万公顷,抚育213万公顷次,营造经济林67万公顷,改造经济林31万公顷,种植经济植物近47万公顷,多种经营项目创利税近104亿元,安置就业人员约57.2万人,林业贴息贷款已成为中国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分析:解读现行林业政策与法律条款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为集体的村民对本村的林地享有完整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与政府对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并行不悖。而对于流转后的林地,国家赋予了林农使用期内的林权。由此可见,林农要珍惜林改所得的森林资源,不能轻易的失去林地。林民可以以入股的方式,保有林地权。地方政府也无权随意流转集体的林地资源和林农手中的林权,这对于某些地方政府以种种公益事业为借口正在推进的“林地大流转”做法,是一种驳斥和谴责。

2009年11月7日,中国第一家区域性林业产权交易所——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南昌成立。11月23日,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北京正式揭牌运营。仅隔半月,南北两家林权交易所相继挂牌,主要从事林地、林木、股权、债权、项目(工程)、技术等的转让交易,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森林资产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自运作以来,已经开展林地、林木等林权交易400多宗,成交13.7万亩,成交金额近5亿元。让人不禁对林交所满怀期待,而且寄予厚望。

按照中央要求,2010年末完成林地确权任务,2011年完成林权证发放任务。2011年4月15日上午,中国南北联合林业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将以南北联合林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台,完善市商、金融服务商、经纪代理、中介服务等会员体系,树立区域性市场地位;积极筹划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和适时建立森林碳汇交易中心,组建森林资产评估中心和森林碳汇检测中心;加强南方林权交易网和林产品网上商城升级改造及推广,形成全国林产品销售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南北联合林业产权交易股份有限公司是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引进风险投资基金5 000万元后,所搭建的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力争三年后进入证券市场上市。这是中国林权市场迈向资本市场的深度标志性一步。

一是林业产业实现资源和资本市场的有效链接。虽然林权交易市场还刚建雏形,但其潜力却在逐步彰显。浙江、江苏和江西等地的产权交易所已经陆续有林权项目上马,而随着两大林交交易所的成立,掀起新一轮的林地投资热指日可待。林权交易所成立更加强化了森林资源的商品性,增加了市场要素,加大了林地的流转功能,使林权等不能流动的资源也具有了流动性,从而提高其价值水平。由于目前的林权改革主要是针对集体所有的部分,而国有林权改制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预期林权交易的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林权将会成为未来新的投资和热点,林权交易所的成立正是为极具潜力的市场提供了一个规范操作的信息平台。期待林权交易所将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注入林业产业,使林地、林木和林产价值最大化,同时也逐步提升林业产业投资的回报率,从而实现林业资源和资本的高效链接。二是林业低碳经济步入市场化运营。当前中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虽然中国是最有潜力的碳交易资源供给国,但仍存在国内企业信息不对称,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相关碳交易存在严重的价值低估现象,且在国际碳交易规则的制定上也缺乏有力度的凭证。中国林权交易所作为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许可经营森林碳汇的交易所,将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规范森林碳汇市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将提供是一个有力的平台。林权交易所将充分发挥自身凝聚国内外企业、中介、银行、投行等市场主体的强大市场平台作用,发展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真正成为中国“市场化手段解决节能减排环保问题”的一块基石。期待进入市场化的碳汇能更高效地发挥森林固碳的作用,使森林低碳经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三是林业第三产业由此蓬勃发展。在林业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一直是个薄弱产业,而其中的林业信息咨询业还尚处在孕育状态。新成立的林权交易所将信息咨询业放在重要的业务范围,这是一大亮点,一大突破。成立后的林权交易所将提供全国范围林木林地交易托管及信息查询服务、林权证抵押融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大宗林业商品交易等服务、为林业企业提供改制上市的咨询服务以及林业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服务等。期待在林权交易所的带动下,林业信息咨询等服务行业将由此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林业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因此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结:考量认为,“林地和林木都有资源概念和商品价值,只是现在的价值表现不合理。趁眼下价格便宜先把林地盘下来,至于五十年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这中间能有多大的收益,现在很难估算,最关键是土地的价值一直在飙升。”

有林地就有钱,这是林农的普遍共识。公益林补偿、造林补助、天然林保护补偿、森林抚育采伐补助、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等国家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林地是林农当前最大的融资平台”是现行林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融资元素。通过林改林农真正拥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自2009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之后,林业贷款贴息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小额贷款公司林业贷款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旅游项目等纳入了贴息范围,并提高了贴息率,将地方单位林业贷款贴息率由2%提高到3%,同时延长了贴息期限,将林业龙头企业加工和养殖项目以及林场苗圃、森工企业多种经营项目贴息期限由二年延长到三年,将林农和林业职工个人造林贷款的贴息期限延长到五年。通过积极扶持林权抵押贷款和开展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近五年全国共落实新增小额贴息贷款74亿元,落实中央贴息资金2.1亿元。

针对当前集体林改革中的林地流转问题,考量的结果是林地是林农当前最大的融资平台,维护林农林地权益就是保护和完善林农的融资平台。林地流转要充分尊重林农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少占林农的林地。就是占也要置换,不能定额。集体公益事业也不应用林地流转金来解决。

展望:林地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价格已经相当可观。种种迹象显示,林地投资背后实际上是资本对资源的争夺。考量发现:“集体林权改革而引发的投资热潮才刚刚开始,目前不能说已达到白热化程度。辽宁国友大正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现在的评估价每亩每年商品林租金84元;公益林租金168元。”

作为龙头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源资产和好的发展项目,当前林地流转加速与热资金的流入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尤其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使大量资金流向发生改变,不少原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开始流转林地,其目的就是看中当前林地价值在所有土地价值中表现的最低,能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的最大化。

林业收益除了来自木材销售之外,不乏一些项目,如国家政策扶持、林下经济开发、搞生态旅游等都更加吸引他们的眼球。加之森林保险的跟进,可以说为经营林业项目穿了防弹衣。

当前的林业融资政策(林权证抵押贷款),加剧了林地流转速度。现在林业投资市场上有大户和散户之分。林地面积多则数十万亩,少则几万亩,甚至几千亩,私下里交易活跃,流转价格也水涨船高。

吉林省集安市辉山林场通过林地流转成为吉林省内一家最大的私有林场,现有林地3万亩,折合林地、林木资产3.4亿元。2009年秋林地流转金每亩每年5.2元,2011年秋就达到8元/亩/年的水平。

2004—2005年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每亩租金大概才两三块钱,现在平均可以达到10元/亩/年的水平,翻了两三番多。当前国家公益林补偿每年每亩10元,江西省达到15.5元,超过全国平均林地租金水平。广东省此前的价格为100多元/亩/年,现在则在200元~300元/亩/年,而且还流转不到。

流转金价格的飙升,拉动了林权转让过程中的利益飙升,而动辄五十年以上的流转期,让隐含收益透露出神秘诱惑。

中国“十二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协调有关部门完善财政贴息政策,优化林业信贷投资环境,与金融部门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同时,突出扶持重点,进一步优化贴息贷款项目结构,加强对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的监管工作和贴息贷款管理基础工作。

目前有来自湖北、安徽、福建、广东、山西、重庆、广西、四川、浙江和湖南等省份的林业投资者进入南方林权交易所进行交易,南方林权交易所区域性影响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林业产权交易所影响力要迅速辐射全国,但仍存在市场培育需要持续和足够的资金投入、收费标准和单位管理模式、调动员工积极性、缺乏吸引战略投资者投资的平台等问题亟待解决。

利益多投资就多,投资多矛盾就多,势必给今后林业发展隐埋诸多不安因素,将来,涉及到林业投资者和林农之间的纠纷会凸显,其影响恶劣程度堪比城市拆迁,应提早加以规避。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林权市场资本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