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无风险”是乌托邦
2012-04-29
Q1最近我比较看好消费行业的非上市股权投资,有几个项目考察很久了,但资金门槛很高,我需要融资。做信托产品的劣后级投资人,是不是一个好选择?吸引我的还有资金杠杆。
Q2 我三五百万都很难抢到信托额度,很多客户经理把信托当做“高收益无风险”产品推销。即便有些产品提前兑付,本金也都能拿到。我能否理解为,这类产品都很安全?
有些人要买它抢不到,有些人却成天骂它“早晚要出事”。没错,这么一个令人纠结的产品,就是信托。本期,平安信托产品研发部总经理金智勇和金融市场观察员唐学鹏,为大家提出的关于信托产品的问题答疑解惑。
金智勇
平安信托产品研发部总经理
A1:首先要看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PE投资周期长流动性差,不适合孤注一掷。搞得好爆发一把,搞不好“一铺清袋”,甚至弄个“父债子还”。当然,如果只是一时间资金短缺,则另当别论。我的建议是投资PE的资金最好不超过家庭财产的25%,即使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强,也不要超过一半。
至于做劣后级投资人是不是好选择,取决于项目质量和未来回报如何。如果回报率计入风险补偿后能超过你的融资成本,理论上就是个好选择,不过“计入风险补偿”这几个字充满了学问。
A2:不瞒你说,我们发行的10亿元以上规模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经常遭遇“秒杀”。接近国家破产的西欧诸国的国债收益率只有约6%,我们还在发行10%左右的固定收益信托产品。但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真有这样“高收益无风险”产品,社会资金必将大量涌入,最终,收益率将下降并达到均衡,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讲,“高收益无风险”产品是个乌托邦。过去几年信托行业发行的信托产品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但个案风险屡次出现。好在有些信托公司凭借自身资本实力,在个案爆发风险时,为维护声誉悄悄替投资者“背锅”。但如果大家都“掩耳盗铃”,狼来了的故事就可能发生在你身上。建议选择一些实力雄厚、专业度强、品牌声誉好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可能同类产品收益率低一些,但买着放心。
唐学鹏
金融市场观察员
A1:消费行业的确应当看好,并不仅是中国政府要改变经济拉动方式,从投资拉动变成消费驱动,更重要的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如果将中国看做一个人,那么年轻时他会不断劳作储蓄,支撑高投资率。随着年纪增大,储蓄率下降,投资也下降,消费上升,吃点动点看看病,这是生命周期理论。房子会不值钱,医疗会很值钱。
至于信托中的劣后级投资人,这是一个很流行的设计。我们可将信托比方为某种公司结构,优先级(普通)受益人好比公司的债券债主,他们不管事拿着固定收益,如果公司完蛋清盘,将优先获得补偿。而劣后级有点像股票股东,他们主导公司方向,享受的是浮动收益,但受益或清偿时,序列也排在后面。
劣后级投资人现在有很多“猫腻”玩,简单说,就是享受着股东权利,却承担着债券义务。所以很多普通信托受益人并不信任劣后级,不断要求提高劣后级在总体盘子里的出资比重,也就是降低你所希望的杠杆。但是,如果你能找到“坑爹”的机构们帮你做这些事,也许你能骗到很多人。
A2:不能这么理解。信托在兑付方面还没有出太大纰漏,但不代表以后就是安全的。只有非灵长类动物总是通过过去来判断未来,比如巴浦洛夫的狗,或安吉娜小姐的猪,总是被规训得不知道还有一件事叫做“事情正在起变化了”。我相信,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甚至房地产信托,都将有“倒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