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策略初探

2012-04-29陈淑雅

考试周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建设

陈淑雅

摘要: 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策略出发,对新的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维层面实践层面建议策略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的新情况、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我国的经济、综合国力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实施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渗透,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所以,正确分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社会多样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消减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有效发挥。

2.文化多样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文化领域中出现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借鉴,共同发展的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文化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社会成员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及行为规范选择上的困惑、迷茫;由于社会成员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人们已经不会盲目信奉某一阶级意识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凝聚作用;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丰富多彩的带有丰富意识形态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商品面前,以灌输、宣传和教育等为主的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已经过时。

3.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当今世界,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碰撞也日益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种经贸活动,运用高科技传播手段,如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对他国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其价值观念、政治体制、道德信仰和文化方式等,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加大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难度。

4.信息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意识形态的传播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地域、时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传播。信息化和网络化一方面拓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范围,提高了传播效率,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带来巨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功能难以适应全球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观念、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二、在思想层面进一步树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观念。

只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才能团结和凝聚全体人民为实现党的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因此,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观念,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

1.在理论方面,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创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产生以来一直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在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步,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其科学性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科学的方法论,可以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独特的理论魅力和实践的吸引力,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不竭思想动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国内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专家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进行准确解读,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实现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为目标的观念立场;要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和时代相结合,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影响力;要坚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善于把握时代特征,根据时代特征认识新问题、新变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解答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内容;在意识形态宣传过程中必须做到语言平实化、百姓化、大众化,才能使社会成员愿听、愿看,听懂、看懂,才能使马克思主义获得认同,真正做到使“马克思主义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它是不可超越的”。

2.在思想观念方面,不断树立开放整合思维。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思想观念,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当下历史情境与时俱进,树立开放整合的思维,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环境或土壤、以西方意识形态中积极的元素为补充,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使其既立足传统又反映时代要求,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义。首先,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坚持与时俱进,对于异质思想观念,通过比较研究,吸取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其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具有中华民族的特征,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3.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意识形态建设的目的是使意识形态起到引导人、教育人、改造人的作用,离开了人的参与的意识形态建设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以前“意识形态工作常常把其对象客观化,处于‘目中无人的难堪境地,运行过程处于断裂状态,即宣传者与接收者之间仅是单向运动,没有互动和信息反馈……民众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接收如果是被动的,他们就有对其他意识形态进行选择的自由,这必然影响民众的意识形态认同”。所以,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首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要真正掌握社会成员所关注关心的问题,以及社会成员的需求和兴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针对性;其次,在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解决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中出现的问题要本着尊重人和理解人的原则,利用各种方式营造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氛围,有利于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认同;再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灌输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共鸣的人或事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最后,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对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话题进行解答,排疑解惑,及时化解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增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从在实践层面全方位加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力度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丰富的思想资源、可靠的主体力量,而且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灵活有效的方法。只有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从实践上全方位多层面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得以充分展示。

1.构建全方位宣传格局,增强意识形态建设合力。在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宣传工作等传统载体的重要作用,又要不断拓展传播的途径和方法,构筑全方位的传播系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进行塑造和引导,使其形成统一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当今社会,报纸杂志、广播电台、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们传递、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手段。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控制和管理,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舆论引导的作用,并高度关注互联网,加强互联网平台和阵地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使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又一有效途径和工具。

2.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愈发激烈,更具隐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显得分外重要。首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法治领域的直接渗透和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内容本身包含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次,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和要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法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最后,借助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用法律、法规及政策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来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和经济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多元思想观念。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强大的法制保障。

3.加强意识形态队伍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序高效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要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有效抵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与侵蚀,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首先,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理论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深入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分析等多方面知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使其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意识形态规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其次,不断加强实践锻炼,切实增强应对实际工作能力。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具体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理论,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最后,健全意识形态队伍的科学化管理机制,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严把队伍的入口关,把素质好、基础好、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引进队伍中,不断充实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力量,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优胜劣汰,保持队伍的严肃性和整体的高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顺利进行。

4.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外部环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意识形态建设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我国,只有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并代表着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只有经济的高速发展,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得到广大社会成员的认同,才能对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健全和丰富民主制度和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使其拥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充分发挥各自的政治角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医联紧密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