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馆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走向
2012-04-29余建国
余建国
安徽省阜阳地区除界首、阜南、利辛等为解放后新建的三县外,其余七个县解放前都设有民众教育馆,解放后在民教馆的基础上组建“人民教育馆”,不久改为人民文化馆。1952年全专区各县人民文化馆都改为:文化馆。
文化馆是国家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开展群众文化而设立的事业机构,也是群众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长期以来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方面,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今后,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队伍建设
文化馆的干部文化素质高低是搞好各级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注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举办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干部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不断提高他们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我们阜阳的群众文化队伍,由解放初期的几十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几百人,我们这支群众文化队伍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紧跟时代的步伐,配合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采取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有的参加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及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有的受到中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表彰。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阜阳地区的群众文化有了飞速发展,各县文化馆、文化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为了适应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从社会各条战线上选调了一批具有文艺才能的干部充实到各县市文化馆,形成了阜阳地区群众文化队伍,采取了“四个推荐”、“一个明确”的办法。“四个推荐”是指:所在单位发现本单位具有文艺方面才能的人向文化馆推荐,社会上发现具有文艺才能的向文化馆推荐,另外,具有文艺才能的人员自我推荐,组织推荐。“一个明确”指标准明确,文化馆干部必须具备“吹、拉、弹、唱、书、画、照相”等一技之长。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由于人事冻结,群众文化部门人员不出不进,群众文化队伍相对稳定,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群众文化部门调进了一部分部队复员转业干部。群众文化队伍中的老同志,达到离退休的年龄,陆续从群众文化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安排了不少接班顶替人员和复员退伍转业军人,而这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吹、拉、弹、唱等,群众文化事业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经过培训,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所提高,群众文化事业又有了蓬勃生机。
文化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阜阳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个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地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为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业务辅导与培训
文化馆采取对口辅导的方式,群众文化干部,每人基本上都有一门或两门以上专业知识,主要是组织和辅导基层文化站、业余剧团和人民群众音乐、美术、曲艺、戏剧等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馆对阜阳业余剧团的辅导共十个。其中京剧团一个,梆剧团9个,演员285人,这些业余剧团大都成立在建国初,为党的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并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为专业文艺团体输送大批骨干。这十个业余剧团在阜阳文化馆业务辅导下,排演了《虎孩翻身》、《两兄弟》、《应征前夕》等175个现代戏、相声、快板、山东快书、大鼓等82个曲艺节目。
上世纪50年代举办的训练班是普及型,分专业门类举办,大部分都是群众文化活动骨干训练班。如幻灯训练班,主要训练幻灯放映和讲解人员,一般十天左右。黑板报培训班,主要学习通讯报道和黑板报的编辑等。文艺创作训练班,主要学习不同体裁的文艺创作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是培养业务骨干。据1957年阜阳专区10个县文化馆统计,参加业务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22500余人,其中经过培养训练的有5081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阜阳文化馆都举办了3次左右的培训班,培训对象有文化站干部,有文艺创作,戏剧演出,音乐,美术等。
上世纪50年代各县文化馆编制一般为八人左右,60年代编制增至十一人左右。内设机构有分股的,也有分组的。以前县文化馆业务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文、教、卫、科、体、广六个方面的工作。文化:剧场、剧团、电影、博物、图书、群众文化等;教育:扫盲、职工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等;卫生:爱国卫生、防疫卫生宣传等;科普:科学普及宣传等;体育:各种体育活动;广播:各县有线广播宣传等。1955年后各县剧团、剧场、电影划归文化科管理,图书馆、博物馆自成单位。1953年扫盲和识字教育划归扫盲办公室,城市职工教育移交给各县工会。卫生宣传归卫生部门。各县科普协会有线广播站,体委成立,上述工作分离出去。上世纪80年代后,各县都成立了县文联,又把群众文艺创作从文化馆分离出去。再后来县文化馆分为三区文化馆,即:颍州区文化馆、颍泉区文化馆、颍东区文化馆。各区文化馆配合着各区委区政府开展各级工作。
三、现状和发展
文化馆在区文化局的正确领导下,搞好各项工作,目前文化馆配套设备不全,14人挤在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由于文化馆缺乏办公和活动经费,现有的设备、器材等无法更新,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严重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但是,回顾近年来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全馆人员就在馆舍不足文化经费严重短缺等等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全体文化馆干部职工,以一份良知、一份责任和一份使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努力地工作着,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总而言之,文化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群众文化工作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并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文化馆的同志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大计。从事文化馆工作的同志,更应该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中全馆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勤奋工作,努力实践,抓住机遇,奋力崛起,文化馆将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文化馆事业将会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阜阳市颍州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