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让我很纠结
2012-04-29
我今年大三,学的专业不喜欢,但喜欢的东西和自己的性格完全不搭。我做过性格测试,是INTJ型,其他各种测试也是类似结果,测试说我比较适合和机械打交道或金融财会方面的职业。私下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但兴趣却在人文艺术方面,且不喜欢过于封闭的生活方式。真正找起工作来总会遇到麻烦,因为现实是人们更倾向于看你现在如何如何,去应聘越是初级的职位越是竞争激烈。不知该如何寻找机会?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议。
每一个年轻人都是爱好人文艺术的,我相信你是真爱好,你大概在某个艺术领域也颇具天赋或鉴赏能力,不过心头好跟职业还是有差距的,比如遇到好看的图片喜欢右键“另存为”不代表“懂设计”;喜欢淘宝不代表“对电商行业有一定了解”……想靠兴趣吃饭不是不可能,那你得先把兴趣变成专业,每天练8小时,10000小时后兴趣就真成了你的职业。当然那时候可能你已不再爱好它了。
最后想对你说的是,无论什么行业,真正做进去都会越来越有乐趣——注意,不是兴趣,越来越有挑战性,更何况你做得烦了、累了的时候,你还可以逃去自己的业余爱好——注意,是业余爱好——里放松放松舒展舒展。
贞子
现在越来越多和你一样的小朋友喜欢在毕业的时候做各种各样的测试,但让一个测试的结果告诉你,你的未来应该在哪个领域盛开,你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人生,这显然不太靠谱。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去尝试,去亲自动手去做。你提到自己的内心与所学习专业不符合,我的建议是如果只是实习,可以尽可能多地去尝试一些不同领域的岗位。你可以去尝试你内心想要做的那些人文类的工作,在尝试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对于自己内心喜欢和期待的,要去进行简单地学习,比如你喜欢文学,那就去读一两本文学著作,感觉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同时积累一些这个领域的知识,面试的时候方能说出个123来。
赵星
就业率不高该不该考研?
我是一所普通农业大学大三的学生,本科学的是生物技术,我们老师说生物技术这个领域在中国整整落后美国几十年,在国内很是冷门,因此就业率不高。我确实也不知道学这个出来该干嘛?眼下我已经决定考研了,别人推荐我考法律硕士,说每个公司都需要法律顾问,就业好。但我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考什么硕士?很是迷茫,求指点!
看过一篇杂志文章,有句话印象很深:一个行业最能让企业赚钱的时间一般是5~8年,之后随着资本越来越多的进入、竞争加剧,利润慢慢变薄,企业盈利趋于平常。也就是说一个行业最“好”也就是8年。假如一个高中毕业生看准了某个行业目前很火很赚钱,大学选择了对口的当下最火的专业,4~6年后学成毕业顺利进入该行业,而这个学生能力超强一进入公司就飞快成为主力,那么他最多也只能赶上4年好时光,之后随着行业环境变化,不得不趋于平淡。
当下越热门的专业越学不得,也许这么说太绝对,但的确不无道理。与热门专业相对的冷门专业情况比较多,一种冷门是因为已经热过了,像现在的会计、中文,最劲的风头已过;另一种是刚兴起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作为普罗大众之一的我不太了解你学的专业,但我想你专业的冷应该是第二种。“比美国整整落后几十年”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消息,几十年的差距意味着巨大巨大的发展空间,倘若我们追赶美国要花几十年,那么赶上后再繁荣8年,这岂不说明至少20年内你从事的行业都是向上走的?
贞子
我的前任助理就是农业大学的硕士,前几天刚刚应聘到了北京最好的一家专科医院的科研助理,在国家重点试验项目组里工作,她同时还被另一家大学的医学院录取,同样也是做相关的生物科研工作。如果说,国内的技术落后,那或许反而是你的好机会,所谓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所系,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比如农业这种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那么这个行业永远不会消失,会有长远的未来。
就业前景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任何专业只要设立就一定有就业市场,哪怕是很冷们的考古专业,就看你是否愿意去做了。而学习的初衷应该是内心喜欢和充满兴趣,而不要考虑太多未来能否容易就业,也不要听信太多别人的说法。学一个你有兴趣的专业,毕竟你要花三年的时间去研究它,才能让你的未来感到幸福。
赵星
大三的两位童鞋:
大学的下半场好玩不?
我的大三一点也不好玩。上半场那两年可劲儿疯玩闹,一晃大三了。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在酝酿着毕业后的去向:想考研的舍友开始制定高三学生一样的作息,早起晚睡,不在自习室就在去自习室的路上;想工作的童鞋组团去照“美丽证件照”,天天在网上看各种笔经、面经,海投简历;想出国的童鞋每天抱着红宝书,隔天一节雅思课,憋申请材料时恨不得把小时候用的尿布的牌子都回忆起来……考研?工作?出国?每个大选择背后,又藏着无数个小选择:考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做我喜欢的工作还是我妈喜欢的?去英美帝国主义还是便宜的欧元区?同学之间见面的问候都变成了:“你什么打算”?突然之间,各种外力内力把自己推到了岔道口中间,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想说说我从大学到现在这几年,几次处在岔道口的情形。
第一次是大三,选择考研还是工作。我记得一开始我是准备考研来着,从英语专业跨到对外汉语专业。因为觉得自己中文表达不错,当老师也符合自己一直以来“给别人积极的影响”的价值观,而且也考虑到如果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不管在哪个国家好像都生存得下去。选了想去城市和学校,买了全套的教材,看了各种过来人经验帖,收集了各种考研励志帖,每天都在学校最北边的英文系和学校最南边的中文系之间穿梭。就这么穿梭了几个月,有一天我在照镜子的时候,看着镜子里面那个背着书包,有些灰头土脸的自己,突然觉得这家伙好像我不太认识了。我想了想,也许我打从心底里,并不真的那么想考研吧。于是,我便放弃了。
第二次是大四,选择做什么工作。我是学商务英语的,最好找的工作就是国际贸易,我也确实尝试过。在贸易公司实习的时候我发现,做贸易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单做的是什么产品。而我对那些冰冷的器械,实在很难提起兴趣来。我也试过去网络公司做实习编辑,面试我的人说媒体人能比其它行业的人更快地增长见识、扩展人脉。可单纯写字,跟商业完全脱离了关系,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最后选了营销咨询行业,虽然也不知道具体都会做什么,但知道大方向是对的,这种“对的”感觉,会让心里很踏实。
第三次是今年,我跳槽加转行,从第一份工作换到现在这份工作。工作会帮助一个人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营销咨询行业呆了两年半,我想要在某个细分领域沉淀下来,而且很清楚自己还是想做跟营销相关的事情。于是选择了到一家多元化的公司做市场研究工作。
有时我常常会想,如果我考上了对外汉语研究生,如果我在贸易公司做了翻译,如果我当了网络媒体的编辑,如果我没有离开第一家公司,现在正在过得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但在几次选择中,我渐渐明白,一次选择不是一辈子,只要是彼时彼刻自己排在优先地位的,都是一个好选择。
换做以前我会跟问我如何找机会的童鞋说“把你能想到的方法都试一下”,跟问我到底该考什么硕士说“追随你内心的声音”。现在,我只想跟两位,也跟大家说,在我短短的生命历程里,越发觉得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手头正在做一个年轻人洞察项目,发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工作五年内的年轻人,大家面临的选择都只指向两个问题: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怎么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这两个问题贯穿我们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解答这两个问题,是一种能力,需要日渐培养。
暖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