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问卷调查及其对策分析
2012-04-29邹玉瑾
邹玉瑾
摘要地方普通高校存在创业教育起步迟、发展慢,大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差,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不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创业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社会环境和条件不成熟,大学生创业的思想认识不够高,政府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等。本文在问卷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对成都地区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对改善大学生创业现状,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创业素养
1 调研的概况
1.1 调研的背景
目前全球经济还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还没有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本来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而众所周知,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选择,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调研方法
主要是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和面对面交流访问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结合了重点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每个学校各种400份。回收问卷数1456,问卷回收率为91%。问卷基本达到了文理兼备,同时考虑到艺术类、体育类的学生。其中男女人数各占一半,以大三、大四的大学生为主,以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为辅。
1.3 调研目的
问卷主体部分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分别为个人看法、高校态度及社会政策环境。因为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比较全面地描述和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意向,兴趣、动机和创业意志、品性、态度的情况,进而可以了解学生的创业精神现状,以及现在各高校中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情况和所起的作用,创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情况。
1.4 调研内容
(1)研究成都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创业的基本看法。(2)研究成都大学生所具有的创业素养,了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现状。(3)调查成都地区为高校学生创业所提供的环境,社会是否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提供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4)成都地区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情况 ,以及各大高校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创业。
2 调研结果分析
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数据以更直观、更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初步整理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题目和选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使用了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际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加以说明,辅以百分比的对比与饼状图、直方图等图表形式,更加直观地体现现实情况。
结果显示,有59.3%的学生创业的动机是为了挣钱,有40%的学生创业是为了解决就业,有30%的人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有24%的人是为了积累经验,有16%的人是为了为社会服务,有6%的人是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由上述数据可见,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目的集中在挣钱和解决就业,大学生创业大部分是为了追求物质方面的满足,而非精神层面的需求。
有75.5%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困难在于缺乏资金,有78.3%的人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有18.7%的人认为困难在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有17.6%的人认为困难在于没有合适的项目,有33.8%的人主要是害怕失败带来的后果难以承担,有23.6%的人认为困难在于没有合适的伙伴。对于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大部分人集中在缺乏资金和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上面。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除非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同学,一般大学生创业都需要贷款,这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3)为了今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创业,我们为大学生整理出了创业所需要的几种能力,为大学生以后创业提供了参考意见。具体如图3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63.5%的人认为拥有强烈的挑战精神比较重要,有73.6%的人认为拥有出色的交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有35.2%的人认为拥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比较重要,有31%的人认为拥有良好的管理及领导能力比较重要,有45.9%的人认为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比较重要,有42.9%的人认为对市场的发展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比较重要。以上数据可以为大学生以后创业中,人才的选拔提供依据,选择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的员工,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树立风险意识
从创业动机和面对失败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成都地区的大学生风险意识淡薄,对创业缺乏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没有正面意识到创业的艰辛、困难与失败的后果。绝大部分同学把创业等同于赚钱。这表明了一部分高校学生对创业理解的误区,没有意识到在创业的大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而且往往失败一次后就很难站起来。对他们来说,收获的与其说是金钱不如说是经验。因此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地帮助大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全面了解创业的艰辛与失败带来的后果。创业者需要的是信心、勇气和平和的心态,还有恒久的动力,不断的自我激励。
3.2 解决资金瓶颈
(1)政府资金支持。通过相应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减免各种各样的税收,减少纳税的手续,减少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还可以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降低申请创业基金的门槛。
(2)社会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支持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还有30.5%的人会很传统地选择向亲朋好友借钱,62.9%的人会选择向银行贷款,看来成都地区大学生的金钱观念还是比较保守。除了银行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息贷款、小额贷款外,还可以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让风险投资成为新创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例如:积极鼓励大型工商企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发挥民间资金的巨大潜力,促进民间储蓄转化为风险资本;政府牵头设立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投资基金,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
(3)学校资金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小额的创业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创业点子,让许多好的创业点子不至于被扼杀在摇篮中。
3.3 利用网络媒体积极宣传,增长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获得创业知识的途径还是比较传统地受家庭、朋友的和自己各方面的影响,而没有从社会媒体这方面获取太多信息。我们应利用网络媒体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事迹,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利用网络强大的辐射性,引发大学生的强烈创业共鸣,从而可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在大学生比较喜欢的几个网站首页上及时在线更新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迹,创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让有创业意向和正在创业的人积极交流,获取经验与方法。
3.4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知识
(1)大学生要积极学习社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在调查中发现,有73.6%的人认为拥有出色的交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有31%的人认为拥有良好的管理及领导能力比较重要,有45.9%的人认为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比较重要,有42.9%的人认为对市场的发展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比较重要。而以上这些能力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是不能获得的,社会是个大学堂,对社会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经验:一是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组织和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子。二是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策划竞赛,通过竞赛了解创业流程,获得创业的经验。三是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或直接尝试创业,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与领导艺术,积累社会人脉,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四是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群体,在网络信息能力方面有优势,大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方便快捷的网络,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关注市场动态,不与社会脱节。
(2)大学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加强创业知识学习,知道如何融资,了解关于税收和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怎样做商务活动策划,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制定公司战略,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熟悉公司整体运作和管理。
(3)大学生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素质。培养坚强的人格心理素质,如:强烈的创业欲望和意识,诚信,自信,执着。具备了心理素质还不够,还应该要有身体素质,所谓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健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以满足创业的需要。
3.5 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应主要包含帮助大学生制定创业发展规划和进行思想指导;建立统一的管理大学生创业的组织,该组织主要负责提供大学生需要的各种服务和咨询工作;建立创业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创业相关信息的公布和宣传,鼓励交流与沟通;建立创业价值评估和新创企业管理咨询体系;加强创业园区建设等。创业服务体系方面,成都市还做得远远不够。成都市的大学生创业大部分都是大学生的自发行为,成都市教育局、科技局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可以联合起来,为建立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努力。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师资。有了师资,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建设一支拥有良好创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体验及实践。政府和相关单位应针对高校开展有质量、有规模的教师培训,严格选拔和培训创业教育教师,注重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
3.7 规范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育
根据调研的结果显示,有39.6%的人希望学习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有26.1%的人希望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有57.7%的人希望得到个性化方面的指导,有62.9%的人希望学习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有4.4%的人希望得到其他方面的一些指导。学校方面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建立相关的课程服务,规范教学内容。
3.8 加大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4%的人很清楚国家的优惠政策,有48%的人完全不清楚相关的政策,有48%的人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具体还是不太清楚。看来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国家的优惠政策还是不了解的。因此政府应利用各种途径,如网络、社会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以便学生能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