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道德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2-04-29杨海静许伟田晓燕

科教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人才

杨海静 许伟 田晓燕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诚信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品德修养论述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诚信教育问题及探析

1 中国传统道德向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国是礼仪之邦,“以德化人”一直是传统道德所推崇的,《大学》中所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即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财仅是一种末梢之物。修道人,第一戒条就是要“注重品德”,品德高尚的人一直受人们尊重。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理想人才的品格应该具备德才这两方面,孔子所讲的“君子”即为之前提到的“理想人才”。子曰:“君子学以致其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即君子要立志为学,重在求道,而非求食;君子应该担忧自己不能学道,而不是担忧自己的贫困。孔子还期望君子能“固穷怀德”,要时刻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如此,自古以来理想人才的第一条件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非高水平的智能。

西汉时期,高等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汉代的高等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而创立了汉代的太学。此外,他还倡导“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同时对受教育者提出了道德方面的要求。

唐代著名文人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道”所指就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以看出,唐朝时期道德修养已经作为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品德教育已经居于人才培养的至高地位。

明清时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明代中央设立的大学国子监,把办学作为培养朝廷官员、教化民心、治理国家、维护政权的一个重要手段。王阳明云:“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就充分强调良知、德性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到了清朝,清政府设立学院、学道和学官,以专门培养维护清朝统治的人才。政府要求“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同样将良好的品德作为立人治世的重要基础。

2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诚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当今社会“信用是金”,缺失了诚信,任何人和企业都无法在社会中立足。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建立企业之间的诚信环境也逐渐被世人关注。大学校园作为树立社会良好风气的引领者,应该不断提倡大学生群体建立精神文明的首善区,率先创造诚信风气的良好环境。

(3)诚信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提出“诚信”作为一种品德修养,不止是一项道德义务还是做人的根本准则,要求每个公民都应遵守。因此,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

(4)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忽视,以及受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逐步显现,甚至在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例如考试作弊,毕业作假,无故拖欠学费,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利用网络发表不实言论等。这些行为都违背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因此,各高校应以诚实守信为教育基础点,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观。这些对大学深化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手段

首先,诚信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重视课堂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另外,还要广泛宣传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性,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广播电台、报纸刊物、板报等方式为学生树立诚信观建立良好的环境。高校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一个好的示范。

其次,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只是针对个人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普遍信任的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每个学生的诚信档案内,分数为100分,通过加减分看出学生的诚信状况。如考试作弊,记减50分,并根据《学生手册》采取相应的惩罚(我们山东万杰医学院《学生手册》规定考试作弊处分为记过)。如被评为“诚信标兵”,诚信档案内显示加分30,其他诸如此类按照同样方法加减分,当然此分数有上限,没有下限,上线不超过200分,最后按一定比例算出学生的综合测评分。除此之外,也可以建立通用诚信档案,把学生的在校情况、家庭状况、助学贷款、图书借阅、学习成绩等记录在册,对大学生进行约束。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诚信,还可以促进诚信教育的良性循环。

再次,应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在高校内,我们要在宣传诚信的基础上,让大学生通过实践让大学生体验诚信,不仅要树立诚信,更要践行诚信,在日常生活中某些特定的情境中体会诚信,做到知行一致,通过行为的互相影响改善学校及社会的风气。诚信观念的确立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检查自我、改正自我,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最后,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校大学生中文化素质教育的理性知识过于繁多,其中认识教育占了主导地位,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理解有偏差,是因为情感教育处于附庸地位,导致人文教育趋于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因此,高校应加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比例,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任继愈.中国文化大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2]郭建庆.中国文化概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岂之.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6.

[4]林群,赵伟.诚信传统与大学生诚信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人才
人才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