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意识的培养
2012-04-29刘宇辉
刘宇辉
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在求职过程中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避免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相互牵制陷入恶性循环,如何培养学生就业权益维护意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行为,成为就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关键词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就业歧视就业维权意识
1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1.1 就业歧视行为
(1)性别歧视。据中央电视台和智联招聘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74%的求职者遭遇过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上,限制性别的招聘广告比比皆是。许多单位表面没有对性别作出限制,一进入面试程序就“男士优先”。有些私营企业在女职工孕期采取“变岗变薪”的方法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当然,也有些用人单位也根据自己的意愿只招收女性或者女性优先,这也构成对男性劳动者的歧视对待。
(2)学历歧视。过去就业要求(一般职工)高中毕业生,而后是大专生,现在普遍要求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更有甚者,要求研究生学历和学位。很多单位宁愿大材小用地公然招收博士、硕士来担任本科甚至专科足以胜任的岗位以外,对于非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或者非本地高校毕业的学生,如果想留在本地,均要求具备本科或者研究生以上学历。而这种限制,更多的是限制了非本地生源的学生,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户籍限制。诸如户籍、性别、年龄、身高、相貌甚至婚姻状况都可能成为招聘者堂而皇之的“区别对待”理由。
1.2 招聘陷阱
工资被克扣;白交手续费;“黑中介”横行;窃取求职者的劳动成果;试用期陷阱等。
2 通过一项调查来了解一下大学生的就业维权情况
大学生就业维权情况调查[共有340人投票] 背景资料: 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而同时与求职相关的就业维权、就业歧视等问题更是受到多方关注。为了警示大家维护自己就业求职的合法权益,中国教育在线特对此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存在就业岐视现象,而其中大部人是求职过程中亲历职业岐视。对调查者而言,大学生就业最主要的岐视表现为经验岐视,例如我们在招聘信息中最常见的语句是“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的企业还要求工作经验必须与应聘岗位相关。看来网络流行语“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打过仗,凭什么非得要我有工作经验”不仅仅是戏谑之言,更多地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对在求职中遭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的无可奈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只想获得而丝毫不愿为培养员工有所付出的不正当的作法。另外,还有一部分女性会遇到性别岐视问题,企业认为女性就业后会面临婚育问题,因不愿支付休假工资而不愿接收女性。虽然在招聘条文中基本上不直书性别倾向,但在面试时这绝对是一个问题。调查中发现,在北京地区,遭遇过户籍歧视的青年中,有93.9%是因为非本地户口而在求职中被拒。在其它城市中,如果是农村户口或是非本地户口,也有一多半会被拒之门外。还有许多学生因为毕业学校不是重点或不是本科而遭拒等等。总之,遭遇过经验、性别、户籍、学历以及专业、健康、外貌等就业歧视者比比皆是,情况各不相同。超过半数的就业青年对目前的就业歧视感到不满,但是却无能为力。面对这种情况,20%的人却是认为是正常现象而默认接受;谈及是否会诉诸舆论或借助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只有5.1%的人会有这样的意识,而大部分人则认为,企业是高高在上的,而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无钱无权,所以维权成本高、难度大,“折腾”不起。
3 就业权益维护意识的培养
3.1 学好法律,培养意识
正视现实,认真学好法律,逐步培养成一种用法律进行思维的意识,即法律意识。市场经济虽是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它同时又是法制经济,依法办事也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原则。大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要保护好自己,首先要学法懂法,先要了解自己在就业中有什么样的法律要遵守,有哪些权益要争取,如在就业前,先去发了解国家有关的劳动用工的相关规定,明白哪些规定是合理的,哪些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学习这些法律、政策、规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一种用法律进行思维的意识。
3.2 学会应对,谨慎签约
要学会应对可能遭受的歧视,谨慎签约、积极履约。知法懂法,自我保护是前提,在与企业接触的过中,毕业生在最终同企业签约时一定要重视协议,明确它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在签约前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而一旦签约成功,就要把协议当法律条文来对待,努力遵守合同,认真履行就业协议内容,尽量不因自身原因而产生违约纠纷。
3.3 执著应对,依法自卫
在求职过程中要执著应对,不轻言放弃。当毕业生意识到自己的合法就业权益受到了侵害时,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一定要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依法解决问题。不要自轻自贱,不要轻言放弃,也许,坚持一下,你的正义就迎来了曙光。毕业生只有养成了强烈的维权意识,最终才能够平等地与用人单位对话,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4 搜集证据,依法维权
用证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在依法维权的过程中,毕业生要有意识地叫对方出示或者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来佐证一定的事实,避免自己的权益因不知情而受到伤害。如去一家小型企业应聘,你可以要求公司出示营业执照、要对方出示表明身份的证件等;当自己的权益受到挑战时,不要惊慌,要从容镇定收集和保存现有的证据,要有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意识,法律只相信证据。只有证据在手,才能有在将来的仲裁或诉讼中支持自己观点的实证;同时要知道哪些证据证明是有用的,是有利于自己的,知道一定事实的举证责任是在对方还是己方等。
3.5 权益指导,一路护航
权益保障指导服务需进一步加强。有效协调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与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高校就业指导应以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和毕业生的职业意向,有效协调二者的关系。具体措施为:一是通过开展诚信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准确把握自身的职业意向以及就业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不盲目签约,不随意签约。二是加强各院系就业工作队伍法律知识、就业权益、就业政策、就业流程及手续的讲解,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法律意识,提升他们自身的就业权益保护能力。
[1]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2012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2.
[2]文东茅.200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4]王丽娟.中国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3-1:65.
[5]杨晓芸.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