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思政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2-04-29李勤

科教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李勤

摘要高职教育过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被弱化甚至被忽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了当前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着重探讨了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改革高职思政教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以重塑该项教育的重要地位,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问题对策科学发展

1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种思潮涌现、碰撞,我国大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正进行着激烈的变动。因此,抓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对继续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意识薄弱,思政教育工作落后,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失衡,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思政教育意识薄弱,思政工作不够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最终目标,以能否满足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标准,没有认清当前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些院校甚至把思政教育看作可有可无的形象课程,完全不加以重视。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思政教育,但这些活动只局限于某个部门和某个特定时间,没有贯穿于院校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仍以专业技能的学习为重,思政教育收效甚微。

(2)思政教育师资缺乏,思政工作力不从心。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都是改革开放后正式发展起来的,存在时间较短,师资队伍、管理人员及各项资金都未完全到位,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更是如此。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思政师资奇缺、思政素养偏低、优秀教师缺乏等问题,从而使各大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力不从心。

(3)思政教育方式老套,“三贴近”缺乏实效性。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缺乏创新,教学方式老套,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无法适应时代要求,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接受思政教育。加之教师理论素养不足、教学经验缺乏,很多思政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并未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教学仅限于理论而没有实践,学生们无法有效地把社会生活与所谓理论结合起来,有时所学理论甚至会与现实生活脱节,使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等问题凸显。而思政教育进展缓慢、思政工作缺少现实效益等问题又进一步导致了师生逐步淡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把目光聚焦于能迅速带来成果的专业技能培训上去。

(4)高职院校自贬身价,思政教育无用思潮抬头。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缺乏,专项资金不足,设备资源落后,社会认可度偏低。很多高职院校缺乏战略性思维,自贬身价,认为其教育是次等教育,不能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提并论,而在思政教育方面更是如此,无法快速产生实效性作用。因此,这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缺乏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对自身承担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认识不清,从而逐步忽视了思政教育工作。

2 高职思政问题成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建立并完善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由于对综合国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多部门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导致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极其不协调的状态。此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受现实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对经济利益与思政建设两者的关注度方面严重失衡,导致人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淡化。这也是高职思政教育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2 师生的思想观念及态度因素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而非研究型理论型人才。为了使其院校的学生尽快习得一技之长,高职院校的老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大都把重点放在专业技术的教学上,对于思政教育持可有可无的态度。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为了在与大学本科及专科毕业生的竞争中获胜,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进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学习,造成思政涵养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有些高职学生甚至认为思政教育无用而排斥思政学习,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不能顺利进行。

2.3 国家及高职院校的工作缺失等因素

首先,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不够重视,相应规范不够健全,对落实工作没有紧密关注。相比之下,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和关注度都要大得多。其次,很多高职院校对相关思政工作的规范轻描淡写,有些规范只是大体框架,没有细致要求,因此落实也常常不到位。再次,高职院校的党、团与协会组织等在思政教育中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工作缺乏现实性与连贯性,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最后,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师资匮乏,专业素养不高,相关思政工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较为保守传统,缺少灵活变通的方式,明显缺乏创新。教学仅限于表层理论,不够深入,也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

2.4 学校体制因素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为了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满足各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将自身定位为短期培训机构,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大规模压缩思政教育的授课时间。这反映出高职院校体制的极大弊端——缺乏相对独立性。由于对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依赖性极强,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只能按照前者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导致思政教育被严重弱化乃至被忽视。

3 重塑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

3.1 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密切关注落实进度

国家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积极主动地为思政教育的师资配备与相应的实践活动提供政策及财政支持。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法律规范,使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规范化、体系化,并加强细节健全,使各项思政工作都能找到相关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方案。此外,国家应密切关注高职思政教育的落实情况,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使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步入轨道。

3.2 院校调整教学规划,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应积极承担重任,认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首先,高职院校应适当调整、改革原有教学规划,以服务学生为基点,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并重,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理论教学并行,保证职业技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引进先进的思政教学队伍,加大思政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思政师资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再次,高职院校要增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使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不因一时的经济形势变动而调整,而时时保持各方面课程的协调性与稳定性。

3.3 师生转变观念,共促思政发展

一般来说,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居于引导地位,因此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政教学的成败。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纵深学习思政理论,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符合当今经济社会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体现恰当的人文关怀,服务学生,以人为本。同时,教师应积极进行课程创新,注意史论结合,重视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在思政教育中,学生是直接的理论接受者和实践者,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因此,高职学生应摆正心态,认清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政理论,合理调整专业学习与思政学习的时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专业技能与思政意识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业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