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玉树说辞
2012-04-29柳闻莺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邻,东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相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西南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专区和那曲专区交界,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接壤。玉树藏族自治州是省内藏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青藏地区重要的藏族文化交融地之一。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游牧的生活方式缔造了藏族人民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孕育了浑厚的民族文化。
玉树藏族的口头文学非常发达,流传极为广泛,内容丰富,是当地群众喜爱的表达和娱乐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说辞,藏语即咔西,它类似于汉族的颂赞、品说。玉树说辞生长、渗透于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牧民牧羊的草场、山头及纺毛线的场院,只要有藏族群众的地方就有它们的存在。说辞以口头相传,耳听心记,曾在玉树盛行一时。但经“文革”这一浩劫后,能娴熟掌握这一说唱技能的人已为数不多,并且健在的艺人年纪偏大,记忆力衰退,加之较以往,近年来玉树地区交通、信息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使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特别是文化娱乐和生活习惯都发生极大的转变,导致说辞这门藏民族的传统文化慢慢遗失,逐渐不为人所知,面临绝迹的危险。
一、玉树说辞的历史渊源
玉树说辞是本地区藏族曲艺的一种,起源年代十分久远,有些文献资料将其归如谐体民歌。它是远古时期,以人们驱赶动物发出“曲、曲”之声为雏形。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出现和逐渐发展,融入生产劳动经验,寓含自身对生活愿望、祝福和赞美,在这些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上脱口而出创造出来的,以口耳相传、形式灵活,为群众所喜爱,争相袭用。相传早期藏王朝梅松赞时期就有了说辞这种说唱形式,到赤松德赞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公元十七世纪已经是非常兴盛了。由于说辞存在于社会最底层,在等级森严的旧时,无法得到当时社会或史学家的关注,因此对说辞历史的文字记载少之又少。说辞从最初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到日渐丰厚,自始至终饱含生活激情,紧贴人们心灵深处,反映了玉树藏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玉树说辞的题材
说辞所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日常生活及衣食住行,应有尽有。说辞是采用诗歌的形式,分若干个段落,句子长短较自由,可说可唱,亦可半说半唱。曲调简短流畅,语言通俗却极其夸张,感情饱满,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叙说和赞美被述对象的功能和制作过程,深刻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审美理念,并赋予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玉树地区的说辞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以反映本地区风俗习惯、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颂赞,是一幅展示藏族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如祝酒辞、哈达辞、婚礼辞,这类说辞有其一定的程式。比较典型的是婚礼辞,它根据整个婚礼仪式中不同的阶段各有其说唱内容,一般有哭嫁歌、迎宾歌、乐宾歌和送宾歌四个程序组成。哭嫁歌是姑娘出嫁告别娘家父母及亲人时唱的;如:“阿妈养我的恩情比山重,阿妈的恩情怎么报答?如今年女儿要出嫁呵,只好把恩情装在心里。购买锦缎的阿爸多艰辛,出嫁的女儿我知情,报不了阿爸的深恩我伤心。”迎宾歌是男方迎接新娘及送嫁的客人时唱的,包括迎亲颂、茶赞等;乐宾歌是婚宴上男女双方对唱的;送宾歌是送女方的宾客时唱的,主要有赞美、行礼和叮嘱。如这段新娘的亲人赞美男方的颂词:“还没到你们的门上,欢乐已把村庄抬到天上。前面迎来了人的大江,后面已汇成了人的海洋。男人们迎亲的颂词说得好,妇女们迎亲的赞歌唱得好,青年们一碗一碗美酒敬得好,门台上吉祥的青稞柏香撒得好,你们的肉堆成了高山,你们的酒灌满了大海。”整个说辞既有亲人告别的悲戚,又有男女新婚的欢乐和祝福,内涵丰富,生动的场面跃然于眼前。二是充满了劳动气息、包含许多生产制作知识和经验的赞歌,他们创造于劳动生产中,在说明被颂物品的制作过程和作用的同时深情地赞美和歌颂了劳动。如刀剑歌、弓箭歌、枪说、子弹说、衣服说、靴子说、帽子说、帐篷说等。例:《刀歌》中说刀的打造和出鞘的两段:“羊皮的大风箱‘滴日日的如龙吼,羊皮的小风袋‘呜呜呜的赛过牦牛叫得欢;大锤恰似雷电击,小锤好像细雨落一般;大钳犹如鸟疾飞,小钳宛似游鱼水中翻。”“宝刀抽出一指来,无锋无钢一指宽;宝刀抽出二指许,有锋无钢也等闲;宝刀抽出正三指,有钢有锋光耀眼;宝刀全部抽出了鞘,恰似猛虎出了山;高高举在天空中,天空通红烈火燃;举目细看宝刀时,光辉耀眼虎纹闪;平举宝刀面前横,滔滔碧河流胸前。”像刀剑歌、弓箭歌这些说辞,最早在出征打仗前举行誓师仪式时也有说唱。第三类就是对人类自身以及与这种游牧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其他的说唱。这类说辞使用形象、简练的语言绘声绘色地阐述了说辞对象的来龙去脉、功能及甄别方法或通过观察动物的皮毛、姿态、声音、器官来识别其优劣的技能。如手赞、头发说、猎狗说、马说、牛、羊说、藏獒说、藏牌说等。例:《手赞》中对手的概括:“五指中的大拇指,洁白的象牙扳指戴上边,飞快的利箭射得远,有力的硬弓拉开弦;五指中的第二指,穿针引线本领强,裁剪绸缎做衣裳;五指中的中拇指,戴上指环金色黄,指环的松石嵌儿放绿光;五指中的无名指,向三宝献供弹往上苍,向贫苦人施舍很大方;五指中的小名指,播扬豆麦时它最忙,年轻人勾起小拇指歌舞欢唱。”
三、玉树说辞的艺术特色
1、玉树地区的说辞具有口头性和群众性,说辞内容极其丰富、题材广泛,什么都可以为之一说,并且说唱形式活泼、灵活,无一定之规。
2、高度的现实概括和高度的艺术夸张相结合,形象鲜明,比喻生动。玉树说辞的创作者善于概括现实生活的本质,展现其浓厚的民族风格,语言朴实却极尽夸张渲染。
3、曲调结构简单,曲体小巧玲珑,乐句巧妙呼应。可谓体积小,容量大,流畅上口,令人百唱不厌,宜听。
4、玉树说辞发自农牧民的肺腑,根植于他们生活的土壤,都是群众的口头语言,其语言技巧常常不加任何雕琢和装饰,最大限度地表现生活本身的美,富有乡土气息和斗争精神,展示了民间艺人驾驭语言的本领。因此说辞使用语言朴实、清新、通俗易懂,宜记。
(作者简介:柳闻莺(1974.8-)女,甘肃秦安人,馆员,现供职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