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

2012-04-29徐正飞

文教资料 2012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徐正飞

摘要: 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前进、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学校的育人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解决,以大学文化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无疑有着全新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文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升作用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而学生管理工作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则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使得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将改革推向了深入,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历来是对社会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接受着社会转型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着社会变迁带来的种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受单一计划经济影响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深化,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转变:学生就业由“统包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学生管理职能由权威管理向人性服务转变,学制由固定学制向弹性学制的转变,等等。

这些变化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凸显了原有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和漏洞,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需要。

(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

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1]高校扩招使得高学历的人才成倍增长,毕业生越来越多,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日趋加剧,造成高校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或心理困难的学生日益增多,这就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学分制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教育的一种普遍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学年制那种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改变了专业班级的理念,传统的以班级为学生工作为主要载体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听课群,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高校后勤化就是通过分流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为主、高校选择、办学需要的市场化服务体系。[2]高校后勤按市场经济运行,其经营者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与高校的公益属性产生了矛盾,与高校学生的需要不时发生冲突,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

(三)网络普及带来的挑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其中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已达96.1%。[3]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广大学生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加强了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很多的网络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地和传播地,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已影响着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色情、凶杀和反动谣言等不健康的信息,使高校学生难以识别和抵御,有的学生上当受骗,有的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以至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发挥。

二、大学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提升作用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通过一定的活动和方式繁荣大学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于做人的环境,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规划、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1],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学工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大学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另一主体。辅导员是教书育人的角色,是管理育人的角色,是服务育人的角色,更是文化育人的角色。

辅导员要扮演好这些角色,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正确的政治方向,执著的政治责任感,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把大学引向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同时还要知晓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全面的指导。

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对辅导员队伍作出整体规划,明确规定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与目标,同时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与培训,鼓励有奉献精神的辅导员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学工管理队伍。

(二)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力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校园网络成为师生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也成了弘扬大学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同时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又有很多消极作用,因此必须用大学文化来占领这个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建设。

要占领网络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必须建立集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加强网上教育宣传力度,使网络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大学生,为大学生喜爱、受大学生欢迎的重要媒体,成为传播大学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前沿阵地,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对社会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使命感。

新媒体为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快速的信息传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充分借助校园网络、即时通讯工具、E-mail等大学生常用的网络工具,调查、了解、掌握大学生的信息、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重视加强网络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三)丰富大学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大学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之中,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为大学生接受。大学文化活动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专业特点,注重活动内涵品位,创建活动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享受愉悦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给他们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美好、丰富自我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健全心理和人格,提高社会竞争力,促进全面发展。二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高校学生社团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它既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又是学生素质拓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总之,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高校要在新时期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就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稳定、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919193.htm.

[2]周木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fdef9d01014kz5.html.

[4]王明清.育人功能: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