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语言艺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012-04-29周凯
周凯
“化学”一词,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合成规律的科学。二十世纪的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深化。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必须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能切实掌握和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实验技能等。而一节成功的好课,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备课是教学艺术的创作过程
要切实增强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先备好课。首先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充分了解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体中的地位、应选择的课型和基本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及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方式。课后评估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习题类型、数量等。接着就是仔细阅读参考资料,要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授课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及课堂讲演水平,课前就必须大量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我们在阅读各种资料时,应当区分资料与教材在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有选择地取舍,不要盲目搬用,此外应当做好摘录,可根据化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分门别类,便于查阅。最后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采用课前、课后测试,下班辅导谈话,学习骨干反馈等。把这些做成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很好地复习旧知识;预习并掌握新知识。
二、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艺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教学的情境艺术、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教学中教师随机应变的艺术等。下面主要谈谈如何注重教师的语言艺术,来增强化学课堂效果。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语言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机智,它能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对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必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语言的技巧,必须注意经常训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注意把握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化学的一些定理、定律是十分严密的,教师必须严格给予界定。例如:阐述电解质定义是“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若其中“或”字误说成“和”,则概念全非;如在讲氧化物时,氧化物指氧和另一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而不能理解为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注意课堂语言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定义、公式、例题把握系统性和逻辑性及语言的层次性,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逐一理解并掌握。深入理解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切对象和范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应用概念的基础。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其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1)电离条件: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2)电离主体:化合物本身(不是与水反应的生成物)。(3)导电原因:电解质在电离条件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外延:具有以上共同属性的化合物。这样就容易理解并掌握。
3.掌握课堂语言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饶有趣味的科学小故事、日常生活小知识、小实验,都能给予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提供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做一些改进革新,增添趣味性,则能启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实验的动力。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按部就班地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要防止试管炸裂,但学生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试管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只能按照教师的说法强记,其实他们很想看到炸裂的现象过程。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时间,不妨故意设计一个试管炸裂的破坏性实验。将玻璃片蘸上水,不擦干,用试管夹夹持加热,观察是否炸裂。试管夹夹持干玻璃片加热后,滴上几滴水,观察是否炸裂。将连好玻璃导管、胶皮管和单孔橡皮塞的试管安放在铁架台上,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先撤酒精灯,后慢慢地撤导管,观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热试管中,引发炸裂。实验前不少人缺乏生活常识,以为“炸裂”等同于“爆炸”,现在明白这只是热量传导不均匀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原先错误的先觉经验得以更正,满足了好奇心。
所以,教师应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勤思多练,用艺术的语言带领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课堂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在不断地演练中又会有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