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生不可忽略的几项教育

2012-04-29龙彩颜

考试周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家长心理教育

龙彩颜

摘要: 当今有些学校仍存在着教育误区,“应试教育”未能得到改变,教师对学生只重视分数,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影响等,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虽然很优秀,但在安全、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为国家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值得深思、研究和行动。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科学技术更加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将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教育对象将面对并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教育教学必须不断改进,不断探索新策略、新方法、新途径。除了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外,还要重抓学生的安全、思想道德、身心健康、感恩等方面的教育。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在此谈谈对初中生不可忽略的这几项教育。

一、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没有安全作保证,什么教育都谈不上。处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行为上有自己的支配能力,但自控能力不强,容易为外面形形色色的娱乐活动所诱惑。当今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的不确定因素,家庭的过多保护,使许多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给孩子安全一生的承诺和保护,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能力,才可获得最大的平安。因此,安全教育的关键应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

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行为,遇到有异常状况的,及时了解、教育,并与家长联系。(二)每天严格登记考勤,遇到有旷课的同学,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他们旷课的原因。在班主任没有课时,由班长负责,班长必须在第一时间把旷课的同学情况通知班主任,由班主任了解原因。(三)了解学生和校外人士的交际状况,不提倡与校外陌生人交往;不提倡学生私自外出旅游或者频繁地集体外出;杜绝学生私自外出游泳;监督好学生不到外面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在家上网的同学要让家长了解他们常上什么网站。(四)向学生灌输一些体育活动必须注意的安全措施,比如:做些准备活动,在铅球、篮球活动中应注意一些不规范的动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组织班会、团队活动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二、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周围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中各种不良的现象,如一些暴力电子游戏、色情网站、毒品等严重地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而许多学生由于年纪小,知识贫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上当受骗,结果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已成为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我觉得首先应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疏导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光靠说理,他们的道德行为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感悟、理解、思考,从而提高辨别假、恶、丑与真、善、美的能力。另外,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时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或者在班集体开展各种活动、比赛,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这样学生那些不良的思想行为就会得以纠正。家庭教育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面对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队伍,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家庭中去,及时和家长联系,多渠道帮助有困难的父母,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被人们称为“焦虑的世纪”。据专家调查,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依赖、任性、退缩、孤独、懒惰、逆反等心理偏差现象,如果不及时矫治,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以文化知识灌输为核心,忽视了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心理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导致学生片面、畸形发展,整体素质明显下降。转化后进生不能靠高压手段,不能用加重课业负担的方法,也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内在心理动因,用科学的心理分析方法找出原因所在,才是治本的最好方法。

要做好这一项工作,我觉得首先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通过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信息,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群体性和个别性之分,群体性心理问题可采用主题班会、参观、讨论、游戏等方法解决,个别性心理问题可采用访谈本人和家长、观察、测试等方法解决。而对于过分孤僻、自卑,甚至行为失常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内心格外需要有同伴相伴,对这部分学生应采取“一帮一,交朋友”的方式,通过家访、谈心,使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改变习性,树立自信心。

另外,加强隐性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在长期的耳闻目睹中得以熏陶和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隐性教育。这种教育必须通过学生周围的心理环境发生作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因此,教师的心理素质、家庭心理氛围是形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心理环境之一。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开朗健康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可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子女无方,违背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规律,造成了孩子厌学、逃学、孤独、任性、依赖、自私等一系列异常心理,学校应教育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家长教育经验交流会、家校互访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及时纠正孩子的异常心理。通过隐性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正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四、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对学生或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它包括感恩社会的关爱,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等。当今不少学校忽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方面的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和“升学教育”,使青少年变成了感恩之心的缺失者。假设如果没有了爱,没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会变成怎样?社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强感恩教育已越来越受各级学校的重视。那么如何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感恩”的榜样。“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同时也须从周围的环境耳濡目染,感受效仿。如学生帮了老师的忙,老师千万别忘了向学生说一声:“谢谢!”就这一声“谢谢”,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二)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教育者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第二,要创设各种感恩情境。包括家庭、学校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第三,要付诸生活实践。教育学生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此外,再利用班会,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开展讲感恩故事、看感恩影片、吟感恩诗歌,唱感恩歌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

新世纪的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失范问题将以更复杂的方式表现出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何,关系民族大计,关系国家前途。教育者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安全、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应坚持不懈,把不良的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高素质,健全人格,从而茁壮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生命教育读本,2011.

[2]张锡华著.李绍膺主编.浅谈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基础教育研究,1996.1.

[3]谭岁寒著.雷靖责编.学校如何做到德育为首《广西教育,2008.7-8.

猜你喜欢

家长心理教育
看见具体的自己
国外教育奇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