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2-04-29张亮

考试周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通识师资课程体系

张亮

摘要: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尤为重要的育人作用。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发展迅速,正在承担着日益加重的高等教育任务,其通识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其育人作用发挥得如何,值得关注。本文以广东省部分独立学院为对象,对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的欧美大学,当时有不少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从而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识教育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关注,90年代中后期通识教育的实施成为国内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独立学院加入高等教育大军之后,通识教育也变成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同,其重在“育”而非“教”,也不像专业教育一样有严格的专业划分,它能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选择。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教书、育人两者不能摒弃任何一个,否则学校将无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学生踏入社会前最后一个教育阶段,作用尤为重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高校将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1.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现状

高校通识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开展,独立学院也不例外。但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存在诸多先天性不足:办学历史普遍较短,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另外,社会和大多数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都是以“应用型、实践型、专业型”人才为主,这就造成独立学院势必将有限的绝大部分精力投身专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改革,没有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入通识教育的探索和创新,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要么模仿沿袭母体学校的教育模式,要么按照已有不成熟的体系任由发展。所以,通识教育在独立学院可谓徒有虚名,是典型的走过程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1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教育模式的缺乏或不科学性导致了课程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形成较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一方面师资力量薄弱,另一方面满足学生通识教育学分的需求,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成了大锅饭,盲目为了数量而不重质量,不考察教师是否具有开设这门课程的资质和能力,不去论证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1.2师资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通过专业评估,所以师资的主力军自然而然是专业教育方向,学院不惜代价引进高水平教师谋划其专业发展,聘请大量兼职教授进行专业课教育。这部分高水平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投注在通识教育,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教师不会申请开设通选课,这就造成了通识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独立学院行政人员、教辅人员、青年教师成了通识教育的主力军,这部分人员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教学经验缺乏,这也造成了通识教育课程的整体质量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这样的师资对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3教学效果差。

通识教育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教学过程缺少监督,教师责任心不强,只把完成教学内容作为任务,不进行课堂管理;

1.3.2采取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无法进行具体指导;

1.3.3学生学习风气较差。独立学院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习基础薄弱,自律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个体意识较强;学生参加通识课程学习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很多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在通识教育课堂上,往往自娱自乐;

1.3.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敷衍学生,学生敷衍老师,形成恶性循环。

2.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对策

独立学院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差等问题,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各方面还未形成固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通识教育的发展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立学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突破口取得通识教育的良性态势发展。

2.1通识教育理念要达成共识。

对通识教育的理念的认同是其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独立学院上下达成对通识教育的共识,才能打开通识教育发展的突破口。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通识教育针对的只是被高度片面化和极端化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绝不是造就空想家,而是要造就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创新勇气与能力的善于思考和探索的人。我们的专业教学需要贯穿通识教育的理念,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独立学院学生学风不浓,旷课率比较高,这和学生本身的自律性有关,但是教风也会对学风产生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传统老套,照本宣科现象严重,不能联系实际,教学枯燥乏味,这些教风都会直接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将通识教育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学生胆子大、动手能力强等特点,用教风影响学风,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2逐步构建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重培养教育学生和自己相处、和他人相处、和社会相处、和自然相处的能力,形成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主导课程,兼顾道德素质、交流能力等课程的结构体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3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建设。

利用母体学校的资源,引进各学科学术骨干教师,通过教学参与和指导青年教师帮助学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在独立学院教师数量普遍不足、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分配利用师资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办学灵活的特点,大胆改革。在师资建设方面,要合理分配利用资源,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发展,多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与优秀骨干师资交流和学习,培养学院自身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坚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将青年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结合,真正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一批有实践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成为通识教育骨干力量,从而提高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

2.4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教学监督。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规则的约束。在通识教育过程中必须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淘汰机制,以此约束授课教师的行为,督促其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保障通识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3.结语

独立学院必须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这关系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至于独立学院如何克服通识教育的困难,突破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等问题还需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祝立英.独立学院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理性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

[2]张益新,魏坤.关于大学通识教育出发点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

[3]吴丽玉.简论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开展[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

猜你喜欢

通识师资课程体系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