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应如何对待儿童

2012-04-29李海青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6期
关键词:儿童观教育

李海青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也是解救当前学前教育错误教育观的一剂良药。传统观念中忽视儿童、把他们当做小大人、当做没有独立权利的个体、只是成人的附庸等等,忽视儿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儿童是有内在发展潜能的,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自己的世界。针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可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正确对待儿童的重要前提,也是解救教育的当务之急,一刻也不能耽搁。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儿童到底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需要?他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一简单探讨。

关键词正确;儿童观;解救;教育

一、儿童是谁

相信很多人都未曾认真考虑过这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的问题,他们也许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儿童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是我们夫妻爱的结晶,是老天赐予我们的宝贝,他们就是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小孩儿,可是,儿童真的是这些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究竟是谁。

1.儿童是哲学家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柏拉图曾说过,哲学源于惊讶,而这些都是儿童所具备的,所以他们就是一个个小小的哲学家,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对世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这大千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充满神奇意义的,很多成人看来是无聊的,没有意思的事情在儿童看来它们都是有意思、有意义的、是很值得探究的。正是源于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的神圣崇敬与惊讶,才使得儿童勇于探索。很多儿童提出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可是困扰很多成人哲学家的复杂哲学问题,所以可不要忽视儿童所提出的那些问题,成人的不耐烦可能会使一棵棵哲学幼苗早早夭折,这样对于他们内部潜能的发挥是很不利的。

2.儿童是梦想家

在梦想里儿童生活在比现实世界更为宽广宏大的世界里;在梦想里他们可以过任意他们想过的生活,而不受现实世界的约束;“在梦想里,他们可以是诗人,可以是艺术家,他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这上,梦想给了儿童诗意,也给了他们自由。”所以,我们成人绝不可以随意的剥夺儿童的梦想,剥夺了儿童的梦想,就等于剥夺了他们过他们想要生活的权力,剥夺了他们做人的自由。

3.儿童是游戏家

儿童的游戏是儿童内部潜能的外部表达,游戏是儿童浓缩的复演人类生命进化史上各种活动形式的一条捷径,所以,在儿童出生时,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已作为一种“原型”存在于儿童的身上,所以儿童是天生的游戏家,我们成人所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这些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儿童自己知道他们在什么时候该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同时,游戏也是沟通他们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4.儿童是艺术家

儿童的艺术是儿童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显露,他们天生就喜欢涂涂画画,一棵小树、一所房子、一弯月亮、一只小鸟……这些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和情感。所以我们的艺术教育就不该把传授一些艺术技巧作为主要目的,关键是要以艺术为手段使儿童的那种天真、自由、纯真的天性进一步得到解放。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是他们能够理解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强迫儿童去模仿一些他们不理解、不知所谓的东西,这些是无法使他们产生情感上得共鸣的。这样的教育是不利于他们内部潜能的自由表达的,从而会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说要让儿童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那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呢?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自己的世界,他们在梦想中,在游戏中构筑着属于自己的世界,现实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对外界也有自己的理解,通过在头脑中对现实加以改编而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所以他们要过的生活应该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成人强加的。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必须是他们有浓厚兴趣的,让他们产生惊奇的、能让他们产生探索的冲动,因为只有在适度紧张的探索活动中他们才是快乐而充实的,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所以说“儿童的生活是自然的、生长的、富于创造性的,儿童生活不像成人生活那样刻意追寻规律,不受规律束缚,所以儿童的生活是常新的,自由自在的,可以天真烂漫,可以率性而为,因此事事有收获,天天有长进,当然不会像成人生活那样呆板和停滞。”

三、正确的儿童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艺术家、诗人、梦想家……他们是自己的教育者,他们一出生就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仿佛是大自然为了保护儿童免受成人经验的影响而给予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内在教师的优先权,在成人的智力能够影响和改变儿童之前,儿童已有机会建构起完整的心理”;他们是人类生命进化史的浓缩,天生携带有丰富的种族信息,他们就像是一粒粒富含植物信息的种子,刚从泥土里破土而出的嫩芽。因此,对于刚刚来到世界不久的儿童,我们也应该像对待植物一样,在他们成长的早期不应该给予太多的影响,最好是顺其天性让他们自由成长,到了他们将内在天性都表达出来之后,身心发展能应付外部影响时再予以施加也为时不晚。

参考文献:

[1][美]加雷斯·皮·马修斯著,陈国荣译:哲学与幼童[M].三联书店,1989.

[2]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侯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主校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儿童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比较电影《看上去很美》《小人国》中幼儿教师的行为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探析
《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的儿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