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上的“缄默”教学法

2012-04-29王静

成才之路 2012年25期
关键词:化学课师生化学

王静

当前,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下正逐渐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间传统的“满堂灌”,逐渐被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所代替。但是,个别老师生怕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担心冷场。在这些老师心中,学生“缄默”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本人认为,化学课堂上的“缄默”并不是什么坏事,学习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上要给学生“缄默”思考的空间。

缄默的实质并不意味着停止一切思想活动,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与对话,是一种无以言表的默契。在化学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缄默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区别在于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有价值。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倡积极的缄默,打破消极的缄默。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缄默”的必要性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提出每个问题之后,至少要给学生两三分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空间。依据“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在人的大脑中有个知识结构组成的“完形”,当学生接触到未知的知识时,大脑中的“完形”就会产生一片空白,这样会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促使大脑积极地去填补空白,形成新的完形。因而,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恰当地给学生一些缄默时间,让学生有足够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产生积极思维,并主动乐于探讨,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注意力较集中时,在大脑皮层会出现一个优势兴奋点。对学生来说,这种优势兴奋点有助于学生准确迅速地把握化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因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在非常紧张的教学活动之后,我们化学老师要适当地给学生一点缄默时间,让同学们的思维由紧张状态转变为松弛,这就可以让他们充分地利用这些时间来熟悉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以前的化学课教学过程中,老师掌握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的思想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了的师生之间关系变得非常“僵硬”“呆板”,无形中阻碍、压抑了老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新课改实施后,传统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大满灌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现在的教学要求相适应,要确立在课堂上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教学地位,老师变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参与者,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化学教学呈现出师生之间互通有无、“热闹”“繁荣”的景象。毋庸置疑,课堂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动静结合相宜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改更多强调的是动态教学,而静态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了。实际上,一堂好的化学课动态教学与静态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一堂化学课只是处于动态教学中,可能形成课堂上难以控制的局面,使教学出现放纵自流。所以,化学老师要有意地在课堂上创设缄默,给学生一个静静思考的时间,使其经历幡然醒悟的过程,亲身感受到成功者的喜悦之情。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方式作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在平时的公开课中,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课堂讨论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这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种小组合作讨论形式引入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二、在化学课教学中,“缄默”的策略

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融入“缄默”是很有必要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已经是无可厚非的常规,可是每个学生对老师提问的问题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也并不是与老师预计的完全吻合。提高课堂效率不是理论上的那么容易,要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解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问题,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思维火花。对于学生的课上发言,化学老师不要立即下结论,应该保持聪慧的缄默,认真地聆听学生关于此问题的不同见解与看法,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获得学习上的长足进步。

事实说明,化学老师没有耐心地去听学生谈话时,提出的不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见解,无形中抑制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在向老师倾诉时,老师能够认真聆听,保持缄默,学生在说话时也会有积极性,其自尊心也不会受到伤害。并且,以更为适当的方式去回答学生的问题,体现了化学老师的教育机智。

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沟通。可是,有些化学教师,把课堂上的教学对话简单地认为只是指导与提问。比如在化学课上,当同学们在认真思考着氧化还原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时,化学老师为尽快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旁边不停地插话引导。这样的“教学对话”无形中抑制了学生们的凝神思想,阻碍了他们的思路,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文本对话,也同样重要。每个学生知识储备存在着差异,对文本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例如:我们在给学生讲解电解质一课时,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只要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等等。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化学老师要着重强调: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学生对这句话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但是,在解决关于电解质的文本问题时,却发现仍存在一些学生错误理解其概念的情况。因此,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对于学生理解的差异性,不论学生对于问题理解的对与错,化学老师都不要立即给出评判,要机智地保持缄默。

老师在化学课堂上,要讲究缄默策略。此外,学生在听讲时也要缄默。学生听讲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真思维的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思维,互相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化学探究学习时,要学会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提出见解,使自身的思维在缄默的思考中得到发展。唯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历“感悟”“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课师生化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奇妙的化学
有毒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化学课,你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