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如何突破发展迷局

2012-04-29林代欣

中国市场 2012年26期
关键词:突破人力资源战略

林代欣

[摘 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千头万绪,本文通过重新解读技术创新、转型机制、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概念后的转型与定位、分析影响因素最终提出中小企业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突破;发展;创新;战略;管理;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25-02

1 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

有些中小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的是别人已经成熟的技术,在引进技术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技术消化为自己的东西,也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开发再利用。引进一条生产线并不能一劳永逸,不断地创新才是发展之道。

不可否认,企业在创业之初很难拥有自己的成熟技术,依靠别人的技术进行生产、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长期依靠别人的技术,企业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未知数,更不要说做大做强。在国内,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山寨生产厂商。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等山寨产品凭借着IT民间力量,通过盗版、克隆、仿制等手段,迅速占领中低消费市场。人们曾经期望有山寨厂商能够脱颖而出,依靠市场占有率打造自己的品牌。但结果是,随着一线品牌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山寨厂商原来所占有的市场不断被挤占。

究其原因,山寨厂商只是单纯的拷贝、利用别人现有的技术进行生产,并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升级和开发。没有进行研发投入的结果只能是走别人走过的路,永远慢别人一步。其实国内企业中不乏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这些企业经过积累,将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一切创新的基础都是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但是,模仿的时间久了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让人丧失了创新的勇气。当下的许多沿海地区企业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更多采用的是别人的技术,引进的也并非最先进的生产线,既然一直需要被扶着走,摔个跟头便是意料之中的事。

现在很多企业真正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人力资源,而是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胆识。创新和创业有很大的差别,创新需要有比创业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只会是昙花一现。

2 强化转型机制

对于企业的升级转型,中小企业优势得天独厚。中小企业创新性强、机制更具灵活性。从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台湾地区的新竹一直到北京中关村、深圳,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创业活动最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是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的专利和新产品已分别占到全国的66%和82%。而且,中小企业与市场贴近,“船小好掉头”,在管理、经营上更容易进行及时调整。此外,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大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大企业加快转型。

加快升级转型,对中小企业而言尤为紧迫。从宏观形势看,2012年春节后出现的“用工荒”,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利用低廉劳动成本获利的发展方式必须做出改变,转型升级时不我待。从企业内在发展看,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小企业正处在生死抉择的重要关口,能否加快升级转型,已成为检验企业是否具有逆势成长、基业常青的战略智慧的试金石。

3 拾遗补缺战略

这是根据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应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无”的原则,通过寻找市场上的各种空隙,凭借自己快速灵活的优势,一举进入空隙的市场努力取得成功。采用这种战略是小企业能充分发挥它的灵活性,企业“钻进空隙”后,进退自如,进可以扩大空隙,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退可以在别的企业随后进入空隙时,迅速撤离,寻求新的空隙。

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利用各种手段将产品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消费者。对中小企业来说,可供选择的推销手段很多,如做广告、办展销会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加以选择。这种战略一般适合于那些比较弱小,或者刚刚兴办的中小企业。

这种战略具有较大的过渡性和可塑性,对于它们积累资金逐渐扩大规模具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必须充分认识到,采用这种战略具有较大的不稳定型,经常变更产品,在管理上带来很多不变,对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采用这种战略的小企业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实力之后,就应该考虑实施战略转移,以便能够保持长远的经营优势,摆脱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被动局面。

4 特色经营战略

根据中小企业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规模小,一般不能够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领先地位,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但中小企业经营的范围窄,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能够通过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中达到以奇制胜的效果。采用这种经营战略对中小企业的好处是:这种经营特色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为它能够博得用户的信任,满足用户需要,所以就能比较长远地树立起优势地位,而不被其他企业所替代。尤其是这些经营特色往往与企业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中小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同大企业展开竞争。实现特色经营战略有许多途径,如新奇的设计或品牌形象,特别的技术,独特的外观,幽雅奇异的购物环境,优良的服务等。

5 加强企业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企业管理,这是所有企业都在做却不知如何做的事情。仅“企业管理”的概念与定义在不同的书籍与理论中就各有差别。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按照成长过程和流程划分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循环。按照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按照层次上下划分为: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等。按照资源要素划分为: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政策与政府资源等。

作为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人力资源是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也是最有开发潜力的资源。新时期条件下,如何定位并发展好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自身至关重要,且已成为构建与维持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录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人力资源源管理分为六个模块:人员招聘与培训管理、岗位设计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以及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理清思路,掌握配置、激励、培训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把重点工作放在思想方法上,努力创造适合人发展的环境,给高层管理者当好决策顾问,给其他部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方面的指导服务,就会从源头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新形势下企业一直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会聚之地,具有很强的人力资源集聚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使企业人尽其才,由人才集聚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或人才胜势,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认真思考的课题,更是企业如何加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2)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观念,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取代旧的管理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三大基本方面:一是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组织中的地位,确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决策部门的重要作用。配置相应的权力,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其他部门的依附之中解脱出来。二是要注重该部门管理者个人的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如定期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与考核等。三是要培养企业正确的人才观,防止“重才轻德”选人才。破除“划定格式”圈人才、避免“求全责备”失人才。

(3)完善企业中长期人力资源战略研究与制定工作,使企业人才战略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与具体实施计划形成对接。从分析企业战略价值与组织功能入手,清晰界定每个岗位对于公司战略的价值,以及每个岗位对于组织目标所承担的责任,通过统筹分析企业业务流程与工作流程,包括流程环节、关键任务与主要成果,保证每个战略价值点都有相应岗位承担。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获取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对企业发展、竞争具有着决定性意义。因此,改革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人才开发和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是保证未来企业发展最有效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斯蒂芬?罗宾斯.员工管理[M].王敏,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陈佳佳,等:企业文化资本的内涵及价值浅析

猜你喜欢

突破人力资源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