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下一站
2012-04-29黄朝艾可心范永恒杨婧
黄朝艾 可心 范永恒 杨婧
拥有了3亿多季度活跃用户,掌握着手机浏览器这一平台级移动互联网入口产品,UCWeb CEO俞永福有了更大的梦想:向全球市场进军。
美国将是UC CEO俞永福的下一个目标。他曾是年薪百万元的联想投资副总裁,在中国企业家“教父”柳传志身边工作过6年。而在出人意料地加入UC之后,他用了6年时间,把产品“卖”到了全世界。
要做正规军
2009年之前,UC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软件技术及应用服务提供商。UC提供的核心产品UC浏览器能运行在塞班、安卓、苹果、Windows Mobile、Win CE、Java、MTK、Brew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的100多个手机品牌、超过3000款手机终端上,可以帮助用户获取互联网资讯、娱乐、电子商务等各类服务。
显然,对于一家成熟的公司而言,光有UC浏览器一个产品是不够的。
2009年底,俞永福团队开始重新定位UC。2010年6月,他们推出了UC乐园。按团队的规划,UC浏览器将继续保持移动用户最重要的上网入口位置,提供更强更快的技术化服务;UC乐园将打造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开放的平台,鼓励各类应用进驻此平台。“目标是每年让合作伙伴从此处分到上亿元的收入。”俞永福说,“这是一个五五分成计划。”
在推出UC乐园之前,俞永福团队意识到,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讲还是一家产品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十年,UC离一家真正的品牌公司还有一段距离。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团队必须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过渡。“最明显的变化是多目标作战了。游击队是单一目标的,打游击战时,可以对兄弟们说,我们今天要打这个山头了,所有人都是这一个目标。”接下来,俞永福说,“但是,正规军是今天A方面军打哪儿、B方面军打哪儿、C方面军打哪儿,在哪天我们再汇合。这是多任务。”
UC乐园成为公司的新引擎后,与之相应地是组织架构的调整,换句话说,UC要学会多层级作战。 2006年底,俞永福加入UC时,团队只有17人。“我认为企业的发展阶段跟人数密切相关的。17个人的团队,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做产品上,因为你的‘孩子还没养大。当团队从17人到300人的时候,要快速地考虑组建自己的市场体系,市场问题是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300人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你的管理架构出现层级了。”
2009年7月,UC站到了300人这个坎上。当月,UC召开了重要的誓师大会,要做“正规军”。俞永福特别强调,是没有官僚味道的“正规军”。“当你遇到了合适的人一定要让他加入你的团队。”
在UC,3位创始人分工明确,产品总裁何小鹏负责产品,技术总裁梁捷负责技术,CEO兼董事长俞永福则是把握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找钱。下决心当正规军后,UC的管理团队扩充到10人,除了3位创始人外,朱顺炎、陈石、韦东、王桐、刘峻谷、李明远、刘忠华和周鸿祎先后加入。“在一个团队里会有一些人说NO,但是一定要有人说YES。比如说,小鹏在产品这边精通,他就是做产品决策的一号位。”俞说道。
当仁不让的CEO
“你来做CEO。”何小鹏、梁捷对俞永福说。
“投资可以,惟一的条件是,你跳进来做CEO。”雷军对俞永福说。
这是一段业内熟知的故事。一次开会,俞发现,梁和何的名片上居然印的都是副总经理,问一把手在哪时,两个人说,没有。一问,俞才知道,商业谈判时,如果有歧义,他们俩就会说,回去跟老大商量商量。“这叫商业聪明。另一方面则是大智慧——十几个人的公司就能够想到未来需要找到合适的搭档,要给自己找老大。”每每述说过往,俞兴奋不已。
俞永福一直说自己很有“永福”,遇到何小鹏、梁捷这样少见的创始团队。当梁、何提出让俞加盟UC时,俞内心里同意了,可未道出。“我们哥仨年龄相仿,我们对业务都有很高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很简单地思考问题。”俞说道。
俞永福遇到UC还是在当联想投资的副总裁的时候。2006年11月,在联想投资的内部投资决策会上,UC投资案没有通过。会后,当俞永福下楼告知梁捷和何小鹏这一消息时,何小鹏当即邀请俞加入公司。
小公司玩转浏览器,这是一个问号。1990年代末微软在Windows98中捆绑IE一起销售之后,当时遥遥领先的网景公司的网络浏览器Netscape便一败涂地。雷军想了想,觉得还是有挺大风险,但可以一试。但俞反复强调以其六年做投资的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雷军说,“你这么看好你加入吧,你加入我就投。”俞答,“我想想”。
俞永福开始跟何小鹏和梁捷商量。“雷军答应了投资,可他附加了条件。”俞担心何小鹏和梁捷不愿意雷军还绑了一个人进来。根据他多年的投资经验,这样的事许多创业团队是不乐意接受的。“但是,他们两个说没问题。两天之后,我给雷军打电话就准备干这个事儿了。我也希望他能更深地参与到UC里来。他同意了。”俞说道。
当年,雷军为UC提供了400万元的天使投资。在俞永福的要求下,他每周要参加一次UC的工作会议。雷军是一个典型的“产品控”,他给UC提出了上百条建议。而何小鹏的产品团队更愿意把雷军当作一位超级用户。他们认为,做产品的人不能完全听用户的,可雷军不同,不能完全听但是要注意倾听。“像加快数据统计、量化分析用户等建议,我们很快地吸收解决了。”俞说,“但是,雷军的很多建议小鹏都给拒绝了。举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年股票很火,雷总说了不止三次,包括在董事会正式场合说过一次,说手机看股票,多好的应用,浏览器里面一定要加这个功能,小鹏坚持不加。”
现在,雷军是UC的名誉董事长。可他被赋予的最高荣誉是超级天使,这个永远都不会变化。
从副驾驶到司机
2005年,俞永福想去创业。他向联想投资的总裁朱立南倾诉,只要是投资人就是“副驾驶”,方向盘不在自己手里,他要找真正“开车”的感觉。“我想去创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性格使然。我还觉得创业还是做投资没有对和错,它们的共同点是看企业的发展战略,看路找路。第二个原因,2005年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中国未来不缺投资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钱人都会做投资。中国未来只缺两种人,企业家和创业家。”
“创业是一个悟道的过程”,俞永福说道。另一方面,他也在观察和学习联想投资,甚至是联想控股的企业发展之道。“有一次开会,和柳传志讨论一个项目,大家的话题扯得越来越远。这时,柳总让我们把讨论这件事的目的写在黑板上。做其它事情也是这样,要把你脑子里的问题目标想清楚,事实是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这样,把目标要搞明白。”
当时,打算创业的俞永福面临两大诱惑。第一个是2004年至2005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投资基金。俞接到了很多基金的邀请。他没有选择离开,他觉得联想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第二个诱惑是很多创业公司要求他一起创业。
俞的一位朋友,专注于研究生产新型材料,他希望俞做公司的副总。俞婉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这个方向我没有能力,它的产业链很完整,材料的研发、到市场推广等等。”俞说道,“说实在的管理一家工厂 ,你管得过台湾人、日本人吗?这不会是我的优势。”俞认为,对于一个没有开办过企业的投资人,其实互联网最适合。“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可以弥补很多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足,让你有时间学习。”
更想要美国
2012年一季度,UC浏览器以49.5%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遥遥领先。而在临近中国的印度,它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20%;在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以及南美洲的多个国家,UC的增长速度也相当迅猛。这在互联网时代并不多见,即使是腾讯,国际化进程也并不十分理想。
但俞永福更想“要”美国,他毫不掩饰自己对美国市场的渴望。据透露,UC在美国的运营平台已在筹建之中。而在即将到来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UC不仅要宣布和如今炙手可热的Evernote合作,还要推出专门为欧美市场设计的UC浏览器国际版。
俞永福认准了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未来10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而手机浏览器将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前哨。”他认为对用户体验的理解能冲破国外市场的各种壁垒,“我们不能总是窝里斗,是时候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了。”
但他依然保持着明晰的节奏感,这是做投资的那段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在布局国际市场上,到处体现出俞永福所说的“快节奏”,但他的策略则是侧重于进攻比中国“慢半拍”的市场。
UC在走着华为的路线:先布局新兴市场,再进攻发达国家。印度、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从产业生态链、终端环境到用户习惯,都处于发展期。“拿印度来说,那里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和中国4年前非常类似:手机上网用户量飞速增长,诺基亚是第一大品牌,运营商不控制终端,手机通过零售渠道销售,这样的市场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野蛮开荒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样的市场中开拓、博弈,最终胜出,中国企业早已非常熟悉,拥有先发优势。”UC2011年11月在印度成立了办公室,半年的成功经验显然让俞永福信心大增。
而在产品策略上,俞永福并没有平行推进,而是尽可能本地化。“一定要提供本地化产品,这绝不是把中国的产品进行简单地语言翻译。”俞永福强调,“比如我们在研发针对美国用户的产品时,就会聘请美国本土员工,因为他们会清楚地知道美国用户的喜好。”
俞永福的节奏是,“先空军,后陆军,最后辅以海军”。第一阶段,产品“空投”到该地区,进行市场验证,靠产品口碑打市场。“如果用户没有达到1000万,根本不用急着到当地去投资,建办事处、分公司,更不能急于推动商业化。只要关注两个核心指标:一是留存度,二是活跃度,弄清楚当地用户是不是喜欢这款产品即可。”
第二阶段是“登陆”,在当地建立平台。“一定要把自己变成真正的本地公司,最关键的是要打造一支本土化的团队。在印度的办公室里,有从中国总部派来的员工、也有拥有印度工作经历的华人员工以及印度本土员工。这样的人力资源配比,既保证了印度平台和中国总部之间正常的产品沟通、文化融合,又能让当地平台更顺利地走向本地化。”俞永福称,“华为在这一点上是我们的榜样,其印度本地人才的比例超过80%。”
最后一场战役是出动“海军”。“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有一个天然优势:全世界70%的手机都是‘中国制造,而‘海军的内涵就是把产品通过合作伙伴直接装到手机里去,然后通过运输漂洋过海到达全球各地。”俞永福打趣道。
当然,面对诱人的美国市场,俞永福如今尚未“登陆”。这个市场的难度系数和印度无法同日而语,在这一点上,他比谁都清楚。(编辑/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