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NP的“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2012-04-29张航缪琳

科教导刊 2012年27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指标体系

张航 缪琳

摘要 准确评定“卓越工程师”的综合能力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了“卓越工程师”的能力要求后,建立一个面向综合能力的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力求客观科学地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网络层级分类法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31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加大。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高度重视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将其视为推动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流砥柱”。目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为适应经济转型都将培养卓越的工程师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

1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1 “卓越工程师”概念

工程师是指在工程专业领域内承担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实验、营销和教育职责,应用工程技术科学和其它有关科学知识,通过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具体问题的工程科技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遵照既定原则,创造世界,创造前所未有过的物质产品和财富。①

在工程师概念的基础上,卓越工程师可以定义为:卓越工程师是定位于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既具备工程师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2 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般认为“卓越工程师”应具备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②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认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

显然,衡量“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成功与否,应以其综合能力的高低作为评判依据。因此,科学准确地评价卓越工程师的综合能力对于高校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2 网络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网络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新的决策科学方法,简称ANP,是层次分析法(AHP)的扩展,主要针对的是决策问题的结构具有依赖性和反馈性的情况。ANP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能很好地描述实际复杂系统的结构,确定的元素相对排序向量也更具有说服力,从而能更客观地对复杂系统进行评价。尤其是当评价不同的评价指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时,AHP难以给出最客观最恰当的结果,但ANP则可以通过更为客观的运算排序得出最合适的结论。④

3 “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影响“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的因素众多,且部分因素相互关联,科学准确地反映“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此,在遵循指标体系选择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了“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评价等级标准,如图1所示。

由于在指标体系中,专业能力类指标之间、创新能力类指标之间均存在相互关联,因此适用于ANP法确定权重。⑤

4 基于ANP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4.1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以综合能力准则,通过两两比较矩阵给出元素相对于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建立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计算该矩阵的特征向量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

同理,可建立三级指标两两比较矩阵。

4.2 超矩阵的建立

为了使评价的结果更准确、合理,在考虑网络层元素相对于它的上层维度层元素的重要性之外,还需考虑横向比较这些网络层元素之间的重要度。如在维度层B2内部的四个指标:C5专业知识、C6专业操作技能、C7知识应用能力、C8规划设计能力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控制层元素(决策目标)为准则,以维度层中元素为次准则,元素组中元素按其对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共构造12个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应的特征向量。

在分析了评价模型中指标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通过打分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了指标元素间的相对权重,将这些结果进行组合就构成了超矩阵,如表2所示。它既反映了上层指标对下层指标的支配作用,也反映了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反馈作用。

4.3 最终权重的确定

对超矩阵进行收敛运算,经过32次运算后求得稳定的权重,得到 “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最终权重如表3所示。

5 结束语

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可以较好适用于同类指标间的相互影响,避免评价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对于评价“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注释

① 刘静,谢卫红.产学结合模式培养工科类本科生的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2008(2):32—34.

② 陈德玲,胡丽.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展大学本科教育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9(3):65—66.

③ 夏亚莉,张万朋.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的新尝试[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91—93.

④ 林黎明.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市场,2010(19):32—35.

⑤ 刘惠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111—153.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