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2-04-29陈艳萍张玲李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影响因素发展

陈艳萍 张玲 李军

摘要:本文以中国女排现阶段(1995年至今)参加世界三大赛所取得的成绩为依据,以现阶段中国女排的发展为研究主题,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备战伦敦奥运会中的中国女排具有启示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女排;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3—0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as the basis and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as the study topic, the use of literatur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of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feature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analysis, expect to be a revelation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who are preparing for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

Key words: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1 前言

中国女排是我国三大球类中唯一一个取得过世界冠军的队伍,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当今的世界女排在向着更加多元化、高大化,打法更加男子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有哪些特点?哪些因素制约了中国女排的发展?本文参照张然教授对中国女排历史阶段的划分,对中国女排现阶段 (1995年至今)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比赛成绩取得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以及制约现阶段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展的因素,以期为中国女排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2011—06—29

作者简介:陈艳萍(1963—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作者单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现阶段(1995年至今)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从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上进行了文献收集和检索工作。

2.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部分高校排球方向的教授、高级教练员并对本课题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事后及时追记、整理,获得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及相关建议。

2.2.3 问卷调查法

征询熟悉女排情况的专家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最终针对每个阶段确定了影响因素。将修订后的问卷发放给10个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验,40%的专家认为问卷效度非常可行,60%的专家认为问卷效度比较可行。一部分利用信件形式委托老师发放给国内部分排球专家;一部分以当面发放的形式发放给国内部分排球专家,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6份,回收率90.3%;有效问卷51份,有效回收率86.7%。

2.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 现阶段中国女排发展的特点

从中国女排参加世界三大赛可以看出,有三次只获得第五名的低谷,有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上接连获得冠军,实现世界大赛的两连冠,重返世界排坛高峰的高潮。更有2010年世锦赛无缘八强,仅获得第十名,创36年来参加世界三大赛最差,历史倒数第二差战绩的低谷。纵观这个阶段中国女排的发展状况,中国女排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3.1.1 技战术特点

为拓宽进攻的路子——四号位主攻手孙玥前冲加塞和后排进攻增加了不少活力。吴咏梅、王怡、赖亚文的三号位快攻坚持了中国队自身的打法,把速度和变化进攻布阵在二三号位的6米前沿,并取得了较高的命中率。老队员崔咏梅和赖亚文是全队的主心骨,不论何时上场都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在狠抓得分的重要手段发球上也有所突破,何琦、王子凌的勾手平飘球,速度快,过网平,破坏力强;孙明、李艳的远距离上手球增加了速度和力量,平冲有威力;赖亚文、王怡的长短结合找人找点能动摇对方的阵势;崔咏梅的跳发球曾获得过世锦赛最佳发球奖,弧度平速度快。拦网方面新的“天安门城墙”正在建立,以赖亚文为首的拦网技术在与世界众多重炮手的较量中经常显示威力。研究对手摸清对手的球性与球路,制定和磨练对策是当时主教练郎平从不间断的工作。队员手中每人都有几份主要对手的阵容、轮次打法和队员发、扣球路线落点特点的资料。一周还有几个晚上对比赛的录像反复观看和研究。还利用电子编辑把对手的轮次、个人特点分门别类地制作在一起,反复研究用以强化队员的认识,发现规律,寻找对策。

3.1.2 所取成绩

在这段时间,中国女排获得1995年世界杯季军、1996年奥运会亚军、1997年世锦赛亚军的成绩,中国女排再次回到世界强队的行列。

3.2 1999—2001年,中国女排成绩跌入低谷

3.2.1 技战术特点

随着新老队员的交替,中国女排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赖亚文等主力的离去使中国女排实力大减,虽然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是在这期间中国队在坚持原有打法的基础上并无多大创新,原来以副攻灵活多变、整体防守能力强已经不是亚洲球队的专长。

3.2.2 所取成绩

郎平离开中国女排后,主教练胡进执掌帅印。中国队在1999年世界杯上获得第五名,没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进军悉尼奥运会的入场券,在2000年奥运会比赛上,中国女排最终名列第五。

3.3 2001—2005年,中国女排重返世界排坛高峰

3.3.1 技战术特点

后排进攻和跳发球技术的引用使中国队的进攻性加强,同时在进攻中形成以单脚前后快球、单脚背飞、时间差为核心的快攻技战术体系。中国队还经常进行高大对手的拦网练习,主动加快第二点进攻速度,创造性的运用了双飞战术。运用平拉开和切入战术,避免了死打四号位的局面。在整体保证一传到位率的基础上,形成掩护性强、多点开花的战术局面。

3.3.2 所取成绩

2001年中国女排重新组队后,在2001年的世界大冠军赛中获得冠军,2002年中国女排参加了瑞士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等一系列赛事,虽然未能获得冠军,但已经表现出了较强的实力,02年世锦赛让球事件,让女排姑娘们更加成熟,之后在2003瑞士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世界杯赛和2004年奥运会上接连获得冠军,实现世界大赛的两连冠,中国女排重返世界排坛高峰。

3.4 2005年以后,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发挥不稳定,北京奥运会后陷入低谷,沦为世界二流

3.4.1 技战术分析

随着中国女排更加高大化和年轻化,中国队再同意大利、巴西等强队交手时,中国队的快攻战术总体运用主要表现在前快与背快,在快攻方面有一定优势,扣球效果较好。但调整队伍后,高度上去速度反而下降,在以速度灵活为优势的亚洲强队此时速度不及巴西、意大利,扣球被拦死偏多,致使女排整体失误率较高,临场比赛中状态起伏较大。

另外在战术运用上,中国队在同欧美等强队交手时总体运用的快攻战术主要体现在前快与背快、背飞与背溜,而在主攻手进攻手段单一、反击效果较差的情况下,快攻战术就显得短平快与加塞运用较少,效果较差。

3.4.2 所取成绩

新组建的中国女排2004年奥运后所参加的各项赛事中,发挥不是很稳定,能够战胜巴西、古巴、美国、俄罗斯等欧美一流强队,却也能输给荷兰、多米尼加、波兰等欧洲二流球队,甚至08奥运会后重组的中国女排先后负于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球队。从而反映出中国女排现阶段的竞技水平发挥不稳定。重组后的女排新老交替推进不顺,技战术发挥不稳定。

4 影响中国女排发展的因素分析

纵观各专项运动员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基本取决于社会环境和训练环境两大方面。另外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发挥,而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影响因素又可分为赛前和赛时影响因素。

通过走访部分体育专业教授、部分排球专家以及部分高级教练员,以面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影响中国女排各个阶段发展的多个因素,总结起来可归纳为社会环境因素、训练环境因素、赛前影响因素和赛时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 社会环境

4.1.1 受国家经济文化水平及政治需求、重视程度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体育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模式。国家对职业体育体制改革比较重视,特别是对排球项目未来发展的重视,1996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排球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以赛制改革为排球项目改革突破口的基本方针。使排球体制由专业队向俱乐部制迈进。排球管理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李宁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每年国内排球竞赛达到近1500场,拓展了排球市场。中国女排2003年、2004年重返巅峰。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由于我国的排球体制改革进行得比较晚,各种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俱乐部自身缺乏“造血”机能。我国的排球俱乐部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向国家伸手,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还不习惯于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合理地配置资源,各个职业排球俱乐部还没有认识到我国竞技排球市场的巨大经济潜力。由于联赛的赛程过短,为赞助企业宣传的时间也就相对缩短,所以企业积极性不高,使俱乐部难以吸引社会资金;难以吸引高水平外援,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经费没有保障,福利待遇低,金牌至上,群众基础薄弱,市场价值近乎于零,输赢压力大,青少年排球人才少而急功近利,专业排球圈封闭保守,这些都是造成中国女排实力下滑的原因,造成这个后果是因为运动员个体到排球环境整体不行,每一个环节都落后。导致了成绩的急剧下滑。

4.1.2 训练指导思想的执行情况

教训是惨痛的。实践证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排球未能遵循自己制订的技战术指导思想,继续走创新之路。运动员只有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有所专精,形成特长,掌握绝招才能使队伍保持稳定,创造优异成绩,因此,培养尖子运动员是训练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落实抓好,但中国排球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强攻不强”、“缺少明星”成为困扰中国排球的一块心病。2001年3月6日,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上,《2001—2008年排球运动发展规划》出台,确定了新时期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即“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加强体能。”这28个字,明确了“加强体能”这一要素。正是在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指引下,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取得了成功。

08奥运会后重组的中国女排已脱离了这一训练指导思想,特点不突出,导致了成绩的下滑。要想在今后的大赛上有所作为,必须认清世界女排的技、战术发展趋势,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发展国内排球市场,同时与国际排球市场接轨,培养球星;加强梯队建设、培植科学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是我国女子排球不断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4.2 训练环境中教练员因素

4.2.1 与教练员的相互配合程度

事实证明,教练过于频繁的调换,不利于女排的健康发展;更换教练必然会导致技战术指导思想的不统一,队员也就过于频繁的调换,使得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有些许生疏。新组建的队,队员之间建立默契需要时间,也需要教练的帮助和指导。队员在竞赛和训练中应进行比较多的观点交流,而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求同存异,在手势、语言信号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默契。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越高,队伍的成熟程度也就越高,战斗力也就越强。

4.2.2 教练员科研意识

教练员的科研意识直接决定着他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化训练的程度。中国女排的教练员将科研工作纳入到训练工作中,主动参与排球科研工作。由于教练员在运动训练的第一线,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常常会更有优势。例如,2001年中国女排组队后,组建了3个科研攻关课题组:国家女排训练监控、营养与疲劳恢复的研究、中国女排及主要对手技战术打法研究;中国女排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陈忠和教练也主动参与到科研工作中。这些课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并且为中国女排参加比赛取得好的成绩提供了保障。

4.3 训练环境中运动员因素

4.3.1 艰苦奋斗作风

在1995年中国女排重新组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继承和发扬老女排的精神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如:为了培养艰苦奋斗作风,中国女排从2001年重组以来开始军训,正如排管中心主任徐利所说:“队员作风散漫是影响数次世界大赛表现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队伍管理的一个深刻教训,新一届中国女排新队员占到绝大多数,从年轻队员抓起,培养出一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队伍是当务之急”。

08奥运后的中国女排在近期大赛上的表现可以说是遇到强手自己胆怯,遇到弱旅又骄傲自大,完全没有了昔日老女排的战斗精神,比赛不顽强,作风不过硬,在对手面前显得拼劲不足。

4.3.2 竞技能力、综合素质

中国女排水平的迅速提高依靠的是运动员全面、精湛的技术,运动员在发球、拦网、防守、扣球等方面技术指标都达到了世界水平。北京奥运后的女排队员的竞技能力有所下降,年龄结构也不太合理,年轻队员占到了70%以上。由于年轻队员技术不够娴熟,发挥还欠稳定,所以队伍的整体起伏比较大,有些场次能打出相当高的水平,而有些场次则完全不在状态。起伏过大必定会动摇信心,带来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女排缺乏的正是技术全面大赛经验多能够稳定军心的老将,来迅速带领年轻队员成长。

4.3.3 明星球员的领袖作用

在一支球队中,核心球员是不可或缺的。她们并不一是防守最有力,或是得分最多的人,她的功能和作用,也不简单地用拦网、防守次数或者扣球数来衡量。球队的核心员应该是一个球队的灵魂。她们应该是:具有杰出的个人能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带动队友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斗智和潜力率领全队争取胜利;能够在球队比分落后处于逆境,其他队友都在低迷状态时,勇敢地站出来,带领球队反败为胜。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对俄罗斯队的那场决赛,正是二传冯坤的巧妙组织,带领大家齐心合力、顽强拼搏实现大逆转夺取冠军。

4.3.4 伤病情况、更换频率

魏秋月、张娴、马蕴雯、薛明、李娟、王一梅、惠若琪等等这是一连串北京奥运会后新中国女排的伤病名单,受伤人员增多,势必使得更换的频率加快,这已经成为中国女排立足世界一流强队较大的制约。

4.4 赛前因素

4.4.1 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90年代后期,中国女排将作风培养、基本技术训练作为重点,并加强了战术配合和针对性训练;20世纪初,体能一直是制约中国女排再创辉煌的瓶颈,为此,把体能训练作为训练指导思想提出,聘请原国家田径队教练张武纪担任体能训练顾问,大胆引入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为女排大力跳发球、后排进攻、大力扣球以及拦网提供条件;将“三从一大”训练科学化,与运动员的训练监控和营养恢复相结合,提高训练的效率。实践证明,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对中国女排重新崛起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08年奥运会后,由于教练过于频繁的调换,满足现状,缺乏创新,导致训练理论与方法创新程度有所下降;训练指导思想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仅有的几次创新都以失败告终,例如,“王一梅打接应,楚金玲打主攻”,效法俄罗斯“高大化”, 后排进攻纯粹走走形式等等。

4.4.2 技术战术革新

从90年代至今,世界排坛的技术创新已经达到30余种,已相对趋于饱和,要创造出富有新意、更具难度的新技术不太可能。突出进攻的实用性是技、战术创新的特点,间接有效成为世界各队追求的目的1。因此,中国女排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技术战术革新,在进攻中突出了“快速、细腻和多变”形成了以单脚前后快球、单脚背飞、时间差为核心的快攻技战术体系。发展适合自己特点的技、战术打法是中国女排成为世界冠军的捷径。

北京奥运后,中国队在战术进攻的组织和进攻速度上较过去明显欠缺,中国队虽然已经高大化,但队员的弹跳和力量都不及欧洲队员,在网口与对手拼强攻、拼实力明显感觉十分吃力。根据过去的成功经验,中国队的取胜之道只能是:以快制慢、以变制高。但目前中国女排在各个环节上的速度与过去相比都明显下降,一攻系统薄弱,一传队员的一传到位率和稳定性显然与过去无法相比。战术配合简单,技术方面也就前辈有所欠缺,节奏偏慢;二传组织也有问题;防反技术串联差,漏洞百出。发球技战术运用差,攻手的进攻技巧也有待提高。

4.4.3 后备人才建设

“一名出色的排球运动员一般都要经过5—8年的专业训练”,这一排球运动员成材规律对后备力量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像排球这种项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目前女排的发展就忽视了后备力量的培养。选材渠道的不畅通,导致很多好苗子被挖走,后备力量的欠缺,导致了中国女排选材的困难,从而导致了最近中国女排的接连失利。在2009年5月底召开的中国排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就忧心忡忡地列出一组数据,全国从事排球训练的男女排一线球员不足400人,加上业余体校学员还不到2000人。两年过去了,中国排球的后备人才仍呈现萎缩的趋势,很多专业队都找不到好的后备选手。

4.5 赛时因素

4.5.1 运动员拼搏精神

运动员拼搏精神是中国女排重新崛起的主要影响因素,2004年奥运会上中俄冠亚军决战,中国女排在0比2落后两局的情况下,连扳3局,以惊人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反败为胜,夺得冠军。全队团结协作,同心同德,互相激励,互相支持,重现了老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

4.5.2 教练员临场指挥

现代排球比赛网上争夺激烈,技战术变化快,因此,比赛中教练员根据主客观情况和临场的发展变化,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暂停、换人灵活变换战术,才能争取比赛的主动地位。2004年奥运会上中俄冠亚军决战,在输掉前两局的困难局面下,陈忠和指导微笑面对,临场指挥得当,调配有度,从而反败为胜。

4.5.3 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女排正是通过不断总结比赛中暴露的问题,不断地改进,才使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2002年世锦赛,具有夺冠实力的中国女排由于“让球事件”,最终名列第四,赛后及时总结教训,2003世界杯,2004奥运会全队通过努力拼搏,又重新夺回了阔别多年的世界冠军。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1995年—2008奥运会期间,我国女排竞技水平呈现不稳定性,但是整体水平逐渐提高;2008年奥运会之后,整体出现高大化、年轻化特点,整体水平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沦为世界二流水平。

5.1.2 影响我国女排竞技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政治需求、重视程度、竞训管理、训练指导思想、对排球发展趋势的认识、国内排球比赛(联赛)等因素。

5.1.3 我国女排竞技水平下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教练员更换频繁;队员出现年轻化,缺乏核心人物和明星球员;缺乏老女排训练比赛的艰苦奋斗作风;缺乏高水平的后备队伍接替老队员。

5.2 建议

5.2.1 提高国内排球联赛的质量,提高我国排球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拓宽后备力量培养渠道加大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充实地方排球协会组织,加强基层群众性排球组织建设,丰富校园排球活动,形成竞技排球运动、群众排球运动、学校排球运动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5.2.2 教练员加强对队伍在训练和比赛中艰苦奋斗作风的培养,时常灌输老女排精神。

5.2.3 加强排球训练方法的创新、技战术更新,从而提高整体竞技水平和能力。

5.2.4 加强对教练员队伍科研意识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执教水平。

5.2.5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加强排球竞训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宣传力度,尽快完成举国体制向职业化、市场化机制转变。建立与中国女排实际情况相一致的训练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坚决执行。

参考文献:

[1]吴中量、李安格.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2

[2]张然.排球纵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304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排球[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1—14

[4]董天姝.奥运女排宝座谁先登[J].中国排球,1996,03

[5]谢亚龙,王汝英等.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6]李安格,黄辅周.现代排球[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7]中国体育年鉴编写组.中国体育年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8]许琦.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9]金赟等.现代排球技战术创新特征及实例探索,中国体育科技,2000,(3):15

[10]《中国排球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中国排球协会, 2001, 9: 14

[11]李军.我国女子六人制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史的研究[D].苏州:李军硕士毕业论文,2007.第28卷第3期2012年6月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Vol.28 No.3June 2012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影响因素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