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与企业携手 公益与效益双赢

2012-04-29张连义刘春玉

慈善 2012年3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企业家

张连义 刘春玉

延安市慈善协会2002年成立,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可谓功不可没。近几年,协会募集资金已从初创前几年所占30%上升到90%,其中民营企业家捐款又占到绝大部分,成为慈善事业的一支生力军和开展慈善救助的主体。一批先富起来、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像王西林、张平、贺明珠、高云峰、庞永宁、赵玉科、姜良东、纪斗贵等,在慈善事业中率先垂范,积极发挥着领先、示范和模范作用。他们参与慈善事业时间之长、捐款数额之多、社会影响之大、声望荣誉之高,在延安都是有目共睹的。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社会需要慈善,慈善需要全社会参与,尤其需要富人先树典型,坚持走企业与慈善携手、公益与效益双赢的路子,只有这样,慈善资源才会充分得到挖掘,慈善事业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弘扬慈善理念,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开展慈善事业,首先遇到的是资金问题。仅仅靠政府给项目、给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做好劝募工作,重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我们通过发放《致民营企业家的一封信》、登门面对面进行交流采访、在媒体宣传企业参与慈善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具备慈善意识是当代公民——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必备条件。在交流座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热心于慈善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几乎都有着共同的人生经历,他们大都出身于贫苦家庭。贫寒的家境和苦难的童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又给了他们施展才能的良好机遇,致富思源的感恩之心和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强烈愿望便油然而生。加之,他们又具备了帮助别人的经济实力,因此,通过参与慈善事业来展示自己的爱心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成了他们主要的、必然的选择。就延安市区而言,参与慈善的企业所占比重很小,大部分企业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观念还不够强,但他们并非都是“为富不仁”的“葛朗台”,这就需要慈善组织去动员、去激发、去营造,从而拉近企业与贫困弱势群体的距离,使企业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创新募集方式,保障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持续性

在初期募集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企业家踊跃捐款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所投的慈善项目要运作几年,以致这笔款项放在慈善协会只能产生微薄利息,而企业家又苦于经营资本不足而影响发展。基于这样的实际,我们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调动企业家的慈善积极性,把企业家零散性的、随意性的、不固定性的、方向不确定性的捐款加以资源整合,既使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愿望得以充分实现,又为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通过陕西双翼公司董事长高云峰第一个设立冠名慈善基金的实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冠名慈善基金管理办法,得到了企业家的肯定和欢迎,为企业家实现慈善抱负、承担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使慈善资金有了保证,保障了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已有22家市内和省外民营企业设立冠名慈善基金共计7450万元,实现了慈善资源拥有者和慈善资源开发者和谐共赢、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

三、加大宣传力度,激发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慈善环境,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作用,对企业所从事的慈善活动进行及时、准确的宣传报道;每年在“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编印出版图文并茂的慈善会刊和专刊,全面介绍企业家的慈善风采;对一些企业家参与的重大慈善活动,组织专题播放、报道或出专页、专刊宣传,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家作为慈善家的知名度。

在广泛宣传的同时,我们注意树立典型,授予各种荣誉,为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树碑立传,使他们的善行义举永远载入慈善事业的史册,在全社会广为传颂。慈善协会接收的所有捐赠,一律载入《延安慈善功德簿》;对捐助5万元以上的企业和1万元以上的个人,颁发荣誉牌匾,以作永久留念;对捐赠价值50万元以上建筑设施或水、电、路设施的企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为捐赠企业镌名留念,还可以捐赠企业名称命名;对为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领导人,分别授予“圣地慈善功勋人物”、“圣地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和“荣誉会长”等,收入《圣地慈善人物谱》,以传记的形式昭示后人;对于参加单项慈善活动或重点慈善项目的个人,分别授予单项荣誉予以褒奖,如“慈善助学之星”、“重阳敬老之星”等;对于典型人物事迹,出版《慈爱放歌》、《慈善诗书集》等专集予以宣传;对于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我们在表彰奖励的同时,还积极推荐上报参评中央、省奖励。2005年以来,经我会推荐,已有21名企业家和3个企业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企业奖”、“三秦慈善奖”、“陕西十大慈善人物”、“2010陕西爱心企业”等多项殊荣,使这些企业家在全省、全国扬名,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社会的尊重和人生价值的升华。同时,通过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把快乐的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激发更多的人参与慈善、奉献爱心、得到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竭诚搞好服务营造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便利性

慈善机构为企业搞好服务,关键是要充分尊重企业家的意愿,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与企业建立起一种和谐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救助对象按照企业家的意愿去选择;慈善捐款的使用按照企业家的意愿去安排;企业回报家乡和响应政府号召帮扶贫困村均视为慈善公益事业。企业没有通过慈善机构自行从事扶贫帮困活动,经确认属慈善行为的,协会出具捐赠发票和捐款证书;为企业分忧解愁,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满足企业在形象宣传上的意愿,一些重要慈善活动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争取市领导亲自参加,给企业颁发荣誉牌匾;与企业携手打造品牌广告,共同实施慈善“双赢”项目等。正由于为企业提供了许多便利,使企业参与慈善的形式越来越多、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参与慈善的企业就会越多,慈善救助的源头活水就越强劲。

五、提升慈善公信,解除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疑虑性

一个慈善组织是否有公信力,关键是它管理是否严格、运作是否透明、监督是否完善。我们在与民营企业携手合作中,尤其重视公信力建设。首先,从健全管理制度入手,从制度上确保慈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先后制定了《财务制度》、《慈善资金物资募集、使用、管理办法》、《慈善冠名基金管理办法》、《慈善项目实施程序细则》、《慈善对象推荐审核、公示制度》等规章制度,保证了慈善资金、物资的安全使用和慈善项目的规范运作,把企业所有捐款捐物用到了他们所希望用到的地方,传递了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赢得了捐赠者与受助人的赞扬。其次,慈善项目运作公开、透明,确立慈善机构在企业与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地位。实施救助项目时邀请企业家亲自参加发放,和救助对象面对面交流沟通,使企业家对慈善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大大增强。第三,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年终慈善会刊上,向企业和社会公布每一笔捐款来源、数额、用途;组织力量以实地察看、回访、座谈等形式对项目运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年终向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财务报告;主动约请审计部门对企业捐赠款物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由于慈善公信力的增强,大大解除了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放心地参与慈善活动。

让更多的企业和有识之士履行社会责任并自觉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这始终是慈善组织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我们计划在今后五年内,全市500多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比重,争取由现在的7%提高到14%左右,慈善冠名基金争取达到2亿元。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也就会日益显现出来。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慈善企业家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