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润身和柴庄剧团

2012-04-29曹立朝

档案天地 2012年3期
关键词:剧团敌人

曹立朝

要说柴庄剧团,可能人们有些陌生,但要说起杨润身和他的《白毛女》,那应该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杨润身(1923— ),平山县北马冢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天津作协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委员。他13岁当小八路,14岁入党,一生跌宕起伏,九死一生。他当过演员与小学教师,任过区县干部,写过电影《白毛女》,挨过日本鬼子的炮轰,佩戴过共产党的红花。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参加了革命,党组织把他送进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三年,使他有了文化。毕业后,派他到离鬼子据点只有三华里的柴庄当小学教员,既教孩子读书认字,又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既坚持文化教育,又搞文艺宣传,火热的斗争生活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杨润身在区长赵光的关怀下,组建了柴庄村剧团,配合时局编演了《围困堡垒》、《穷人翻身》、《选英雄》等剧目,使柴庄剧团成为平山县乡村文艺的旗帜。

档案记载:柴庄距离平山温塘镇八里地,村里八十九户人家,二百九十八口人,有旱地十二顷零十亩,是山地和丘陵交界地带的一个小村,全村除吴、李二姓十来户以外,都是姓柴的远亲近族。“七·七”事变前村里除了两户小地主,家家都租回舍镇大财主张风山的地,租子重,交不起,就只有到张财主开的商号借钱花,于是利上背利,柴庄一村灾难,人们一个心眼恨死了那旧世道。抗战后,柴庄人们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拧成一个心眼,翻身抗日,柴寿章、柴吉元、柴润菊等人带头干工作,很快,柴庄的工作就成为附近十几个村的中心,1939年初,敌人占领温塘,柴庄干部就领着周围村庄跟敌人斗争。1940年春,温塘敌人跑了,柴庄抗日热情像大火越烧越旺,各项工作都是全区第一。冬天敌人占领回舍,回舍村公所和民兵就到柴庄住,回舍附近村庄与边区抗日工作的联系,也选择了柴庄作站口,因此,柴庄整日整夜抗日工作闹哄哄,敌人也就恨上了这里,把柴庄当作眼中钉,并且发誓要来个大的摧毁。1941年秋天,敌人“扫荡”边区,在柴庄一带专门烧杀了三天。柴庄六七百间砖瓦房被毁三分之一,可是敌人在柴庄碰到的,是推门就有手榴弹开花,刨粮食窖也是手榴弹炸人,柴庄墙上大字标语写着“敌人烧得了我们的房屋,烧不死我们坚决抗日的心”……法西斯野兽在中国人民的力量面前疯狂了,于是回去后他们又集中一队兵马,专门上柴庄来烧杀了七天,把村里房屋烧得只剩几间破房,其余农具、家什、牲口、衣物一扫光,粮食也被刨走了很多,村里几十棵大树也被锯走,接着,敌人又在这一带山上安了堡垒,柴庄成了“无人区”,此后二三年,人们分住在附近几个村庄,靠从亲友家借点糠菜熬日月,而这二年年景不强,敌人每年还来“扫荡”,全村被抓走四十多人,再加上病死流亡,绝户八家,人口比事变前少了一百四十口,没一家有一个半劳力和全套农具的,桌子只有六张,苦难的柴庄人们吃树叶、野菜,没衣穿……多么苦难的年月啊!可是,战争中生长的柴庄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坚持斗争,区里各种工作布置照样完成,而柴庄村剧团,也就在这大灾大难中开始萌芽滋长。

1940年春,温塘解放,柴庄成立起小学,一年后,村里的儿童文娱、操练、政治检阅,都是全区第一。那时,便成立了儿童宣传队,教育委员当队员,教员当专家,配合中心工作,宣传“双十纲领”,村干部很重视宣传工作,村里会扭秧歌的人们,更自愿为宣传队打家伙,老人们也愿意为小孩们张罗和解决困难,每次宣传队出动,全村男女老少,总是跟着去看热闹。

1943年秋,敌人“扫荡”边区三个月,附近几个村也受灾很重,柴庄人们在外也呆不住了,只得勉强回村,搭几个窝棚、刨几个窑洞,几家合使一口破锅,到地里扫粮食粒、挖野菜吃,很多人还经常饿肚皮,在这样情况下,区里给柴庄派来了教员杨润身,他工作很积极,领着孩子们在野地里上课,又进行生产教育,把学校坚持了下来。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自编自演了《反对懒汉》、《打倒希特勒》等,有歌有舞,好不热闹。1944年7月,扩大解放区的斗争开展,柴庄民兵柴振家等二十多人,配合部队围困回舍堡垒,眼看着敌人吃不上喝不上,这时,杨润身又和大家商量,根据当时的情形编排了《围困堡垒》,并演出四场。堡垒被摧毁,柴庄马上又去义演,却碰上了当时平山有名的洪子店、东岗南村剧团,柴庄不敢演了,在区领导和回舍干部的鼓励下,他们勉强演完,效果却是名列第一,原因是别的村演的事不切当时的实际,人们都说,“柴庄演的尽是当地的事,好!”。回舍村又慰劳柴庄水果和馒头,人们高高兴兴回到村里。阴历七月初三,全村开大会,干部提议闹剧团,当场就有四十一人报名,并有四个妇女,柴庄村剧团正式成立。没过几天,区里就通知叫他们中秋节到温塘演戏,这下人们可急坏了,但任务必须完成。于是当天杨润身就和大家一起商量,根据当时准备反“扫荡”的工作,自编自演《战斗生产》,从老百姓粮食生产的快打、快收、快藏,到造地雷、石雷、游击组活动等,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中秋夜,温塘驻的部队见了柴庄来演出有人说,“这干柴棒子们还能演戏?”可是还甭说,他们在没有布幕、油灯的情况下,演的还着实不错,这天区里又表扬了柴庄。回到村里后,《战斗生产》又演出,配合村干部的宣传,使全村公粮两天完成,全区第一。秋天,剧团又配合村里选英雄编演《选英雄》,真人真事,到区演,又补充些全区的模范材料,作用很实际。

这时候各地开展减租、复查活动,柴庄人们斗倒了地主张风山,把他的狗腿子李三小打了一顿,村剧团又从报上看到《穷人乐》和高街剧团爱奖,大家很是羡慕,村里的老人们提出:“俺村穷人这会儿还能说不乐?俺们也演一个吧”,于是马上结合斗地主打狗腿子的事编排《穷人翻身》,排演时全村人都在给演员提意见,一个老太婆还给演李三小的演员说了好多李三小的特点,戏的整个编演过程都可说是全村群众的集体创作。柴庄人们都承认《穷人翻身》是剧团进步的关键。

1945年春天,当时村里有五家人家光景好了,思想有些变化,柴满囤有一次应区干部的派饭,自己吃饺子,却给人家吃旧饭。有一天,杨润身去一家闲坐,碰上坑上一堆人扯起村里“吃米忘了种谷人”,他便跟大家商量把这事编了个短短的街头剧《坑头会》,用人们坑头闲扯的形式,里面有一段快板是:八路军给他改善好,他就吃米忘了种谷的人,比方咱村,娶了个小媳妇,得了几亩地,一下成了好光景,他就以为革命成了功,工作越干越不积极,工作越干越稀松,短不了在街里讲怪话,短不了在街里瞎胡传……,还把柴满囤应派饭的事也编上了。演出后,那五家家家吵闹,有的臊的吃不下饭,不敢上街,后来满囤跑到小学校里给大家坦白了错误,后来真的进步了,当了村执勤委员,工作积极。于是《坑头会》就改了表扬他,其他四家也都改好了。这戏并在附近先后演出了六十五次,大出名,春节全区文娱检阅,他们又得了第一。春节后又编排了《儿童生产大活动》、《征公粮》等,夏天,敌占区平山城东的邱陵村多次派人来柴庄学戏,学办剧团,柴庄剧团名声渐渐扩大。

抗战胜利,人们兴奋一阵,日子不多,蒋敌伪合流,胡宗南大军从太原开往石家庄,离柴庄一带不远,特务又趁机造谣,于是人们恐慌,有的村甚至有人跑了,柴庄人们也发了愁,都说叫剧团编戏解释。一天,杨润身在街里吃饭,听见一个人筷子敲着碗边说:“这刚闹上一碗饭,人家蒋介石又要来端了这饭碗,可怎么办啊?”剧团人们当下就抓住了这一碗饭的题目和主题。这时候,刚好邯郸、上党战役胜利消息传来,他们就编了街头戏《一碗饭》,从人们吃饭、种庄稼谈到时局,然后谈到保卫饭碗,公布胜利消息,全剧二十多分钟,演出后群众说“不怕,咱们力量可大哩”。剧团接着把这戏演遍全区,又到其他区县演,先后演了七十多次,果然群众安静很多,效果很大,团员情绪更高。平山县委专门为这戏奖了他们一面旗,周围六七十里的群众,从此没有不知道柴庄《一碗饭》的。紧接着,平山县要开反蒋敌伪合流大会,通知剧团配合时局演舞台戏,还要新编的,于是剧团经过讨论马上编排《认清》,从蒋介石十年内战把东北送给日本直接演到抗战胜利,主要是哑剧,也多少加了点快板、歌曲和舞蹈,演出后效果很好,后来又参加四分区军民反蒋敌伪合流大会演出,白天演《一碗饭》、晚上演《认清》,影响巨大,分区首长慰问并鼓励。之后,柴庄剧团又编了不少配合中心工作的街头剧,例如歌剧《山大王》、《柿子不让舅舅吃》等,对稳定群众情绪,开展斗争起到了很实际的作用。剧团还多次到外地演出,到医院慰问,教会了二十三个村的坝王鞭,帮助六个村排了戏。

1946年春天,冀晋第四分区党政军民各界,把“分区乡艺运动的旗帜”的光荣称号,赠给了平山县柴庄剧团,后来,冀晋区又在全区开展了“柴庄剧运”,这一运动对冀晋区乡艺的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1947年6月,中央局在“关于开展乡村文艺运动的决定”上也特别表扬了柴庄村剧团,说它是“实践‘穷人乐”方向的一个好榜样,并号召乡艺的各个部门向其学习。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当前,我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了要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河北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我们坚信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伟大实践中,底蕴深厚、生机无限的燕赵文化,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我们也更相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会涌现出更多的像柴庄剧团式的新典型。

猜你喜欢

剧团敌人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敌人派(下)
直面内在的敌人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为敌人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