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中国贸易融资报告

2012-04-29梅新育

中国市场 2012年3期
关键词:国际结算银行业人民币

梅新育

摘要: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贸易融资业务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现行贸易融资体系划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两个部分,前者在数量上构成了贸易融资业务的主体,但后者对前者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直接投入和降低特定业务的成本,政策性融资引导着商业性融资的方向和数量。特别是在大宗、长期和政治性商业性风险较高的领域,政策性融资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世界各国的贸易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中国出口商品、服务结构不断丰富和提升,对汇率避险等各项需求不断提高,中国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供能满足企业汇率避险、开展新业务和长期业务的贸易融资新产品。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银行业;国际结算;人民币;商业性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752;F832.4

一、贸易融资业务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意义

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贸易融资业务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地位源于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中国对外经贸规模巨大,在全世界经济大国中贸易依存度最高,且多年来增长速度一直快于GDP增速,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改变。因此,金融机构若不重视这个巨大的高增长市场,就无异于自外于高速增长的机会。2010年,不考虑方兴未艾的服务贸易,仅考虑货物贸易,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9727.61亿美元,按2010年12月平均汇率1美元兑6.6515元人民币计算,折合人民币197733.20亿元,当年中国GDP初步核算数为397983亿元(《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49.7%。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省市,外贸依存度越高,这一点进一步提高了贸易融资业务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如广东省2010年进出口总额8337.40亿美元(按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统计),折合55456.19亿元,当年广东实现GDP45472.83亿元,外贸依存度高达122.0%。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在对外经贸发达的宁波市(按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统计201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986亿美元),宁波银行将贸易融资列为其公司银行业务的三大核心之一,与理财和网上银行业务并列。

其次,尽管存在一定的虚假交易(如后文将提及的“融资铜”交易),但贸易融资业务总体上都有真实交易支持,因此这部分业务资产质量较高。如招商银行2010年末贸易融资余额485.63亿元,其不良贷款率仅0.96%,在企业贷款各个类别中质量仅次于固定资产贷款(不良贷款率0.49%)。

第三,与近年来收益丰厚的房地产融资等项业务受资产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较大不同,贸易融资业务总体上受资产市场波动影响较小,而且不是直接影响,这一特点进一步提高了贸易融资业务相对于其它业务的质量。

二、中国贸易融资体系的构成

中国现行贸易融资体系划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两个部分,前者在数量上构成了贸易融资业务的主体,但后者对前者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直接投入和降低特定业务的成本,政策性融资引导着商业性融资的方向和数量。特别是在大宗、长期和政治性商业性风险较高的领域,政策性融资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世界各国的贸易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贸易大国,且积极主动运用商业性及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无论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还是政策性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市值、业务规模在全世界同行中均名列前茅,或独占鳌头。论商业性金融机构,中银集团2010年国际结算量超过1.97 万亿美元,列全球银行业首位;出口双保理业务量24.15 亿美元,也居全球第一(《中国银行2010年年报》)。论政策性金融机构,根据伯尔尼协会公布的2010年协会成员机构业务数据,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为1792亿美元,占协会总业务规模的13.3%,名列官方出口信用机构首位,承保金额增速继续领先。

三、中国贸易融资业务的初步估算

目前,中国金融统计和国际收支统计中没有建立独立的贸易融资统计项目,而由于保守商业机密等各种考虑,金融机构也很少公布详尽的贸易融资数据,因此,对中国贸易融资的总体规模目前还只能估算,暂时无法提供精确的统计数据。

估算中国贸易融资总体规模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两者各有其优劣。

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上,简便的估算办法是在资金运用方项目中剔除委托贷款项目,剩余部分即近似地视之为贸易融资业务。以此计算,2010年12月,中国金融机构外汇贸易融资业务规模存量为4505.45亿美元。但这一估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存量数据,而非全年业务流量数据,且存在两项误差:第一,外汇贷款未必都是属于贸易融资;第二,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迅速发展,与此相应的人民币贸易融资规模也突飞猛进,仅仅考虑外汇信贷业务,可能低估中国贸易融资业务规模。随着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的持续增长,此项低估误差只会越来越大。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虽然设置了“贸易信贷”统计项目,但根据其定义,这不属于我们所探讨的贸易融资范畴。国际基金组织1993年《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第二十章“其它投资”第414段对贸易信贷的定义如下:“贸易信贷包括由供应商和货物、服务交易卖方直接提供的信贷、在建(或即将动工的)工程的预付款以及与这类交易有关的款项(贸易融资不包括在内,他们列在贷款项下)。由于贸易贷款没有实际日期,贸易贷款可根据所有权变更日期记录的货物和服务交易的账目与国际收支记录的账目之差计算出来。虽然贸易信贷和预付款通常是短期的,但是他们还是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在现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贸易信贷放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的“其它投资”项下。在资产项目中,贸易信贷的借方表示我国出口商对国外进口商提供的延期收款额,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预付货款,贷方表示我国出口延期收款的收回;在负债项目中,贷方表示我国进口商接受国外出口商提供的延期付款贸易信贷,以及我国出口商的预收货款,借方表示归还延期付款。因此,《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贸易信贷”项目与我们所探讨的贸易融资不同,前者属于商业信用,后者属于金融信用,尽管预付货款者、赊销者的营运资金中可能有很高比例来自金融机构信贷。基于商业信用的贸易信贷种类主要有预付货款(payment in advance)、延期收款(赊销,open account)、延期付款,在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汇付方式完成支付,基于金融信用的贸易融资种类主要有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保理、福费廷等。在贸易信贷交易中,资金支付、接受双方均为工商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仅发挥支付中介功能;而在贸易融资交易中,资金供给者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向卖方提供融资之后,取得对买方的代位求偿权。

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我们只能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的“其它投资”项下的“贷款”项目推测贸易融资规模。根据定义,在资产项下,借方表示资产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贷款”项目的借方表示我国金融机构以贷款和拆放等形式的对外资产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在负债项下,贷方表示负债增加,借方表示负债减少,“贷款”项目指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其中贷方表示新增额,借方表示还本金额。在《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资产项下,贷款贷方197亿美元,借方407亿美元,其中长期贷款贷方277亿美元,短期贷款贷方197亿美元,借方131亿美元。负债项下,贷款贷方5860亿美元,借方5069亿美元,其中长期贷款贷方264亿美元,借方163亿美元,短期贷款贷方5569亿美元,借方4906亿美元。

四、主要金融机构2010年贸易融资及其它国际业务规模与发展

(一)中国银行

作为老牌专业外汇银行,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等项业务方面占有近乎压倒性的优势。2010 年,中国银行集团国际结算量超过1.97 万亿美元,为全球银行业首位;中国内地外币贸易融资余额475.02 亿美元、外币保函余额562.21 亿美元,市场份额保持绝对领先;出口双保理业务量24.15 亿美元,也居全球第一。

在2009 年7 月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市场上,中国银行也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取得了高速增长。除现有的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产品均适用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中国银行还依托在中国商业银行中最为广泛的海外网络,在海外形成了涵盖存款、贷款、国际结算、清算、资金、信用卡、保险、基金等业务的全面的人民币产品体系。2010 年,中国银行境内试点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超1600 亿元,业务发生额及年末余额均较上一年度翻番,中银香港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及结算业务超3500 亿元。内地业务范围拓展至20 个试点省区的23 家一级分行,服务不同行业的客户超3000 家,业务规模、业务笔数、客户数量等均持续领先同业。在国际上,中国银行海内外机构已为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成功办理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并发挥跨境人民币清算上海代理行模式、香港清算行模式并重的独特优势,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人民币清算渠道。

在贸易融资产品创新方面,中国银行在2010年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其汇利达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供应链融资叙做范围不断拓宽,办理了全球首笔TSU( Trade Services Utility)平台下订单融资业务及BPO(Bank Payment Obligation)项下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业务,推出了银团保函、海事保函、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保函等多种创新业务。

在国际业务领域,中国银行还有一项突出优势是与境外金融机构客户合作最为广泛。中国银行在两岸银行之间率先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创新推出“中国柜台”服务模式,在中行未设立分支机构的海外地区设立“中国业务柜台”,为“走出去”中资企业、个人以及外国企业开展中国业务提供服务;推出中俄两国商业银行间首笔人民币信用证业务;积极拓展代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清算业务,涵盖10 种货币,进一步巩固本行海外分行作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地一级清算行的地位。

(二)中国工商银行

2010 年,中国工商银行境内分行贸易融资累计发放9747 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国内贸易融资6244 亿元,增长66.8%,国际贸易融资3503亿元。2010年12月31日,在“流动资金贷款”项下,工行贸易融资余额4887.30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总额(47003.43亿元)的10.4%。全年工商银行境内分行累计办理国际结算7827 亿美元,增长43.4%。

为发展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在2010年加强了与外资代理行进口代付业务合作,试点办理内外联动项下出口融资和进口代收承兑融资业务。推广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业务,带动出口订单融资、全球快汇和结售汇等业务发展。累计完成53 家境内外机构单证业务集中,新设合肥、成都单证分中心,提升单证和贸易融资业务集约化经营能力。为了加快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工商银行把在本行开立境内人民币清算账户的境外机构和代理行覆盖至31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全球人民币同业清算网络。

(三)中国建设银行

2010年全年完成国际结算量6670.26 亿美元,同比增长43.42%,增幅在四大行中排名第一;实现收入30.47 亿元,同比增长46.02%。贸易融资表内外余额合计2622.10 亿元,增长52.76%,国际业务发展状况良好。在贸易融资等国际业务产品创新方面,建行2010年成果甚丰,成功推出了大宗商品融资套期保值、银行保单项下融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应收账款池融资、外汇现金管理等一系列新产品。

(四)中国农业银行

境内分行全年累计发放国际贸易融资563.0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1%,实现国际贸易融资手续费收入8.73 亿元;完成国际结算量4679.1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03%,实现国际结算业务收入9.01 亿元;边贸结算业务稳步发展,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农行积极配合国家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境内分行全年对外提供担保61.7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7.1%。

为了发展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业务,2010 年农行持续优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加强品牌建设,加大产品创新力度。2010 年,农行成立总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推进单证业务的集中处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区,推出“跨境融易通”和“跨境双币通”产品。

(五)交通银行

2010年交行贸易结算业务增长较快,支付结算与代理手续费收入人民币33.20亿元,同比增长39.26%。在交通银行持有的外币资产中,贷款和应收款2010年初为2320.79亿元,年末为2781.12亿元(其中包括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发放贷款和垫款、应收款项类投资)。

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交行在2010年作出了不少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步伐,获批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试点,实现由贸易结算服务向境外融资服务的延伸;首家获得在上海地区开展新台币现钞与人民币双向兑换业务资格,成为境内经营外汇币种最多的两家银行之一;率先推出航运金融“租约融资”产品,办理业内首单人民币跨境融资、出口买方信贷、境外船舶融资“三合一”的创新融资业务;不断加强现金管理服务,成功实现及优化了二级分账户、联动账户、票据池等多样化功能,连续几年荣获《欧洲货币》和《亚洲货币》的“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行”奖。

(六)招商银行

2010年,招商银行完成国际结算量2273亿美元,其中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282亿元,市场份额占比5.53%;结售汇交易量915亿美元,累计发放贸易融资167亿美元,其中叙做进口代付25亿美元(占贸易融资总额的15%),运用福费廷业务办理资产转让5亿美元,办理国际保理24亿美元,出口保理服务质量在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全球年会上蝉联全国第一,全球第五,排名较上年提升三位;国际双保理市场份额接近20%,比上年末大幅提高;实现国际业务非利息收入20亿元。在上述国际业务中,境内外、离在岸联动结算业务增长强劲,在总量中占比达到40%;出口买方信贷及境外银团贷款全年对外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合计近7亿美元,堪称招商银行国际业务重大突破。截至2010年末,招商银行国际结算、结售汇、外币存款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为支持国际业务发展,2010年在机构布局和产品创新方面着力甚多。收购的永隆银行与招商银行整合进展较大,实现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纽约分行美元清算与贸易结算业务初具规模,风险与合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香港分行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开展境内外联动产品创新;伦敦代表处积极做好调研与联络工作;台北代表处设立申请正式获批;招银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发展大型设备、飞机及供应商租赁业务,收益水平居国内同业前列;招银国际实现IPO业务零的突破。

(七)民生银行

2010年末,民生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人民币贷款余额76.61亿元,外币贷款余额18.99亿美元,新增贷款不良率为0%,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91亿元。

在各类贸易融资业务中,民生银行保理、国内信用证、保函、银团贷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特色业务发展迅速,以下业务较为突出:

保理业务保持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业务量615.57亿元,业务笔数57729笔。其中,国际双保理业务量9.23亿美元,位居国内同业第三;国际双保理业务笔数9857笔,位居国内同业第一。为此,民生银行获得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第42届年会最佳出口保理商服务质量进步奖第二名。

以“走出去”融资、船舶融资和长单融资为核心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确定以3—10万吨散货船为主要支持船型的船舶融资经营方针,作为牵头行成功组织由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参加的银团贷款,开发推广船东融资新模式,筹建“中国民生银行船王俱乐部”;创新“走出去”融资商业模式,成功支持民营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期融资,创新成套设备出口和工程承包项下中期结构性买断业务。

在服务客户方面,民生银行基本建立以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为战略客户、以中型民营企业为基础的稳定客户群,突出特点是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民生银行在对公贷款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继续集中向民营企业倾斜,2010年末有余额民企贷款客户8192户,一般贷款余额3886.35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92.80%和34.58%。民生银行年度新增贷款66.17%以上投向了小微企业,“商贷通”贷款全年累计发生额近3000亿元,不良率为0.09%,很好的实现了“高增长、低风险、高效益”。

就总体而言,民生银行贸易金融经营思路是“走专业化道路、做特色贸易金融”,奉行“专业、专注、专业化经营”方针,已经建设形成覆盖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等在内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拥有遍布全球的代理行网络和通畅的清算渠道,能够为客户提供以应收账款、进口贸易链融资、保函、服务增值及结构性贸易融资为核心的贸易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内外贸一体化的多环节、全过程的贸易融资需求。

(八)中信银行

2010年,中信银行收付汇量达到1727.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3%,比全国对外贸易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贸易项下收付汇量突破1500亿美元,持续领跑中小股份制银行;非贸易项下收付汇量达到162.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0%,业务增速明显加快;发放贸易融资113.09亿美元,期末余额39.11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口代付106.68亿美元。2010年,中信银行国际结算量市场份额为5.83%,比上年上升0.2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中小股份制银行领先地位;实现国际业务总收入21.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0.24%。资金资本远期结售汇交易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结售汇收入首次在中等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2010年末,中信银行开出信用证1165.29亿元,比上年末的525.85亿元增长122%。

2010年,中信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高速增长,全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量达390.57亿人民币,市场占有率11.16%,位居国内所有商业银行第三位,作为一家中型商业银行,堪称佳绩。国内信用证成为中信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开证额达534.81亿元人民币,为上年同期的4倍。

在发展各类贸易融资和国际业务的进程中,中信银行积极与BBVA和中信银行国际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海外平台渠道优势,收效显著。与此同时,在产品和服务方案创新方面着力颇多,推出了信保、保理、货权质押等产品。

(九)浦发银行

2010年,浦发银行国内、国际结算业务量增长迅速,其中对公国内结算收入实现9822万元,同比增幅46.98%;国际结算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342亿美元,同比增幅超52%。

(十)光大银行

光大银行将塑造“阳光供应链”品牌作为业务重点和突破口,力图围绕供应链深化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有效带动上、下游业务全面开展,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促进贸易金融快速发展。2010年,光大银行的商品融资、国内信用证和保理等贸易金融主要业务均取得了良好经营业绩,其中商品融资同比增长126%,国内信用证同比增长71%,保理同比增长68%。

(十一)上海银行

2010年,上海银行加快了开发和推广贸易融资业务产品,贸易融资业务授信总额比2009年翻番,客户数比2009年增长60%。其中创新推出的汽车经销商融资产品年内累计授信超过7亿元。其表外项目中,开出信用证2010年余额67.3737亿元。

在贸易融资相关业务方面,上海银行的特色在于港台业务,2010年港台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25%。上海银行力图依托沪港台“上海银行”战略合作平台,整合两岸三地资源,积极推进三地企业客户共同营销和联动服务。持续提升台资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展业。2010年4月,上海银行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签署第三轮合作协议,启动上海地区“2年100亿”台资企业专项授信。6个月内已向上海台资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持续推进深圳和天津地区“2年10亿”的专项授信。

(十二)兴业银行

2010年,兴业银行累计办理国际结算业务325.18 亿美元,累计办理结售汇业务234.03 亿美元。其贸易融资经营思路是扎实有效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建立健全业务运营模式,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工作。

(十三)广发银行

立足于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省,广发银行着力塑造了供应链金融品牌“贸融通”,2010年末贸易融资余额2219亿元(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国际结算量617.91亿美元。

(十四)宁波银行

宁波银行将贸易融资、理财、网上银行列为其公司银行业务三大核心,2010年末开出信用证38.0924亿元。

(十五)国家开发银行

截至2010年末,国开行外汇贷款余额1413亿美元,贷款项目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继续保持对外投融资合作的主力银行地位。当年成功运作了中委大额融资等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以及中信泰富、铜陵有色、金风科技、西电国际等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非中小企业贷款覆盖非洲23个国家。

(十六)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2010年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为1792亿美元,占伯尔尼协会总业务规模的13.3%,名列官方出口信用机构首位,承保金额增速也继续领先。

五、中国贸易融资主要业务类别及其创新需求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贸易融资主要业务类别包括信用证打包放款、出口押汇、卖方远期信用证融资、出口发票融资、开证授信额度、信托收据、进口押汇、买方远期信用证融资、国际保理、福费廷、融资租赁,其中以各类信贷工具为主,其它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如国家开发银行虽然除了银行业务之外还有其他类别业务,但融资租赁等可以划入贸易融资范畴的其它业务类别规模相对很小,对利润的贡献也很小。在国家开发银行合并财务报表中,2009年其融资租赁应收款仅182.51亿元,而客户贷款和垫款多达36901.59亿元;2008年国家开发银行利润总额279.38亿元,其中银行业务利润402.68亿元,租赁业务利润仅1.25亿元。

随着中国出口商品、服务结构不断丰富和提升,对汇率避险等各项需求不断提高,中国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供能满足企业汇率避险、开展新业务和长期业务的贸易融资新产品。在这方面,值得称许的是,中国金融机构在顺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开发相应贸易融资产品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如中国进出口银行目前提供的出口信贷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货物贸易融资工具,而且包括高新技术产品(含软件产品)出口卖方信贷、文化产品和服务(含动漫产品)出口信贷这样面向服务贸易的融资工具。但就总体而言,中国金融机构还需在丰富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继续付出较大努力。

六、中国贸易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

就总体而言,中国贸易融资业务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在国内以正面的激励政策为主。如商务部与中国信保联合下发的《关于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通知》要求重视出口信用保险风险防范和政策引导作用,称金融危机以来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防控作用充分体现,政策性功能进一步增强。要求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引导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要求扩大中小企业承保规模,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而且要求出口信用保险重点支持机械电子、高新技术、纺织服装、轻工、医药、农产品六大行业出口,并对船舶、汽车、成套设备出口给予支持,扶持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贸易四大领域发展,并增强中国信保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打造出口风险综合防控平台,将国家风险评价、出口信用保险、买家资信调查、商账追收等纳入平台管理。要求中国信保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不断丰富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将风险管理与信贷结算相结合,共同为企业量身定制保险与融资服务方案,改善贸易融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等等。但在国际上,要注意防范政策性贸易融资工具被列为“补贴”项目而引发贸易争端。

就局部而言,中国贸易融资业务也面临一些违规业务和副作用带来的监管强化措施的干扰,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变相资本流动风险下的监管问题。典型如“融资铜”问题。以融资为目的的进口铜交易近年来在我国部分企业中颇为流行,其基本业务模式是通过银行开出延期付款的美元信用证,进口铜到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销售换取人民币现金。如果企业能开出6个月信用证,经过这样的操作,能取得大约5个月的资金运用时间,到期后还可通过同样的操作继续这一融资模式,借新债还旧债。2010年我国进口未锻造铜3381942吨,金额251.3646亿美元,平均单价7432.6美元/吨,假如进口1000吨铜,可取得743.26万美元资金,折合人民币约4944万元。由于通过这种方式融资的企业通常属于国家宏观调控限制行业,且这类企业通常冒险倾向较高,这种表面上的贸易融资、实际上的短期资本流动政策风险和商业性风险都不可忽视,也理所当然受到了外汇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狙击。

同时,上述操作得以持续,前提是初级产品牛市中铜价持续上涨;但如果牛市终结,铜价下跌,这样做的操作者就将因亏损而难乎为继,据称在1990年代已有富豪因此而破产出局。鉴于2011年以来初级产品市场震荡剧烈,初级产品牛市终结迹象日益明显,这种风险已经不可忽视。

与此同时,即使是合法合理的贸易融资业务,其大规模发展也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波动性,特别是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从而有可能招致一定的制约。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境内机构和个人对汇率、利率等价格信号日益敏感。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正利差的情况下,市场主体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倾向增强。由于我国企业普遍股本少、负债率高,企业更多呈现负债外币化趋势,往往以外汇融资等方式支付进口,替代购汇。国内商业银行也在自身利益驱动下,通过减持境外资产、增加境内外汇贷款,满足企业外币融资需求,加大跨境资金流入压力。对于这一可能,金融机构可企业不可完全忽视。

(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国际结算银行业人民币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怎样认识人民币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法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