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物一体与中华慈善理念的哲学思考

2012-04-29陆镜生

慈善 2012年3期
关键词:一体万物宇宙

陆镜生

“万物一体”是中华民族古圣先贤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万物一体,通俗地说,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万物一体也可以称之为宇宙众生一体。众生是谓“众缘和合而生”,包括人类、动物、植物、矿物等。“万物一体”能生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万物一体”是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是用,两者是体和用的关系。这是中华民族的慈善理念。本文尝试对“万物一体”与中华慈善理念这一命题作一点哲学思考。

从历史上看,在轴心时代,即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诞生了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释迦牟尼佛的佛家思想以及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在轴心时代以前,东西方的古圣先贤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都持“万物一体”论。但在中华大地上,“万物一体”论一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保障了五千年的长治久安。在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仍弘扬万物一体论,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始至黑格尔,则主张“主客二分”。“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的特征是外在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把世界万物作为被人类认识和征服的对象。基督教哲学也是主客对立。在基督教哲学中,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是人所敬畏的对象。人类生来有原罪。“信者得救”,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被上帝拯救。人是主体,上帝是客体,人与上帝是主客对立的关系。

在轴心时代,孔子和苏格拉底都说,他们是“述而不作”,换言之,他们都是讲的往昔古圣先贤的思想,自己没有创作。释迦牟尼佛说他弘法49年未说一字,所言皆是古佛所说。这样,有的哲学史家讲轴心时代是文化对话的“原创期”。这种说法似乎有点偏颇。

在中国,儒家主张“万物一体”。《易传·乾文言》讲“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易传·乾象》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坤象》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都是讲天地自然与人的统一,万物一体。《孟子》讲“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故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视“诚”为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这是人去体验天之道“诚”,到人之道“思诚”,再复归于天之道“诚”,体现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中庸》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后来,北宋的程颢和程颐讲得更清楚,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人和天地,一物也。”“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已也。”道家也讲得明确。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万物本一”。老子讲万物一体生出博爱。他讲“知常容”(“常”是不变的规律。知常则善于包容),容乃公(包容始于无私),公乃全(无私方能博爱),全乃天(博爱即是顺天),天乃道(顺天是为行道),道乃久(行道方能长久),没身不殆(善为道者,终生快乐康泰)。因此“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的心清净无染,故了解民之所愿所求,而以民心为己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故能扬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故能立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圣人之心与天下融为一体。百姓多憑耳目之聪明,而圣贤教化唯求本真如童子)。有这样的胸怀,“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是谓明了宇宙人生真谛)。道家讲“无为”,无为是不为自己,是无私,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是全身心地利益广大社会群众。佛家讲“万物一体”则更为究竟圆满。佛经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未来佛是指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人、动物、植物、矿物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故称众生)。“共同一法身”意为都是具有佛性的一体。佛经讲“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众生指人和动物,无情众生指植物和矿物。“同圆种智”意为成佛。佛经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佛)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迷(因妄想执著而迷)则为众生,悟则为佛。悟就是觉悟了,究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众生与佛是一,不是二;众生与自己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觉悟了,就会真正认识自己,自己与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一切众生是自己。打个比喻,就是自己这个身体每个细胞都是自己,细胞与细胞之间怎会有对立、对抗呢!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我,一个大的生命体,不同族群、不同国家如同这个大生命体的器官,是自他不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佛经讲“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自他不二,自然会爱人如己,自然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他不二,平等地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关键是平等。平等地爱一切众生,就是真正的自爱。不平等,人心不平,就有争执,就有是非,就有冲突。万物一体,宇宙一切众生一体,从这生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同体,才会有大悲;同体,大慈没有任何条件,是“三轮体空”。佛家说的“三轮体空”同道家说的“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个意思。

在西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后一位讲万物一体论的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讲的是苏格拉底与其他哲人的对话。苏格拉底说,哲学家“应该心胸开阔;对一个永远追求神人归一的整个事物的灵魂来说,刻薄是与哲学家的天性最不相容的了。”“除了别的品质以外,我们还必须寻找一个天然均衡而又体面的心灵,这个心灵会本能地趋向于所有事物的本质。”遗憾的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开始把“主客二分”作为哲学的主导原则,直至黑格尔。在西方,现当代哲学家开始向“万物一体”观回归。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人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旁观者”,而是生活在世界万物之中。“生活”比“主客二分”和认识更根本。海德格尔说,人“在世界之中存在”,意思是人是“融身”在世界之中,“依寓”于世界之中。人生在世,首先是同世界万物打交道,而不是首先进行认识。人在认识世界之先,早已与世界万物融合在一起了。人一向就沉浸在他所活动的世界万物之中了。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教授于晚年在他的《哲学导论》等论著中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思想,提出了他自己的新的哲学观。他认为,“万物一体”和“天人合一”表述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人与世界融合为一这个大前提,然后,人才可能作为主体而认识客体。”他提出了“万物一体”与诗意人生相结合的、超越“主客二分”的新哲学观,并希望人皆以此种“万有相通”“万物一体”的境界作为最高追求,走上“成人之道”。

为什么古代东方始终弘扬“万物一体”论,而西方出现“主客二分”论呢?有的中国哲学家在研究中国路径时提出了地理决定论,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农业社会。在农业生活中人与自然亲密接触,与自然打成一片,深深地体验到万物生命之间的互依相关。这是中国哲学“万物一体”观的生长的深厚土壤;又认为古希腊是工商业社会,航海贸易和战争是生活的常态。而航海贸易和战争都是向外进取开拓的过程,因此古希腊人都是眼睛向外。另一方面,航海和战争都要克服来自自然力量和敌方的艰难险阻,他们倾向于把自然和他人作为征服的对象,于是人与自然二分,主观与客观对立的思维随之产生。笔者认为,这种看法难以自圆其说。

在中国,“万物一体”观是古圣先贤求道、求真的结果。《周易·系辞上》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第四章和《庄子·大宗师》讲的是宇宙本体是道,为万物之宗。《论语·里仁》里孔子感慨地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表达了求道、求真、求真理的精神。能求得真理,死而无憾。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性”是自性、本性。本性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之善,是纯净纯善,是恒常不变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善,属于习性,不是本性。“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性”是本性、真性,一切众生的本性、真性无二无别,但习性有善、有恶。这个善、恶是相对的善恶,与“性本善”的意思完全不同。佛家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又称真心、真如等,与儒家所讲的本性、真性是一个意思,无二无别。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怎么认识到的?佛家是通过高度的“戒、定、慧”的学习和实践,从甚深禅定生起智慧,而彻底感悟宇宙人生真相。世间、出世间大圣人无不在禅定上下大功夫,亲证“万物一体”真相和境界。这是一个“信、解、行、证”的艰辛过程。儒家的圣贤都有禅定功夫,孔孟学说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除物欲,方能生起智慧);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纯净纯善境界)。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得”什么?就是得“明德”,就是恢复纯净纯善的本性、真性,而契入“万物一体”境界。道家的圣贤也有禅定功夫。《庄子·人间世》讲“若一志,无听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大宗师》讲“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是道家的修炼物我两泯、内外俱忘、神归虚寂而契入万物一体的境界。儒释道三家修禅定的方法不完全相同,都经过“戒、定、慧”实践过程。儒家的戒就是恪守“仁、义、礼、智、信”,佛家的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定、慧是由戒生定。“定”是“外不着相(不受外界诱惑),内不动心”,接着由定生慧。这如同夜晚明月当空,没有涟漪的湖面会完全明晰地映现天上的月亮。有波浪的湖面映现不出月亮。清净无染的自性(本性)具足智慧,感悟宇宙人生真相,万物一体的真相。由对“万物一体”的体悟,生起大慈大悲,生起大爱。宇宙万物一体是“体”,大慈大悲、大爱是“用”。“万物一体”与中华慈善理念是“体”和“用”的关系。这也说明中国哲学是把求真、求智慧放在首位的。不少哲学家说西方哲学是求真的哲学,中国哲学是求善的哲学。这是对中国哲学的误读。

在西方,自柏拉图始,哲学家主张主客对立,换言之,天人相分。人与世界分开,主体与客体分开,然后以所谓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进行观察和描述。这产生“知识论”。中国人所持的是“智慧论”,这是首先自我观照,反闻自性,破迷开悟,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善,对人、对事、对物不存一点点对立的念头,更绝无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这是中国人待人接物的智慧。西方的知识论讲的是,知识是人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或结构的描述,以及物质操作和社会操作的信息和方法等。知识关乎工具合理性,即为实现某一目的而对方法、手段的选择和设计。中国的智慧论讲的是,智慧是对宇宙人生的究竟圆融的理解。智慧是一种高度的综合,整体的把握。智慧涵盖着对宇宙本体无限性的理解,并体现为知行合一,以及理性、意志、情感等的统一。智慧关乎价值合理性,即关乎人生根本选择的合理性。我国古圣先贤主张科技要慢慢发展,其发展速度要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相一致。倘若科技高度发展,人们伦理道德水平快速下降,人类的灾害就会来临。现在欧美人过于相信哲学家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权力”的思想,在近代、现代、当代,都是不断更新的高科技武器在屠杀人类。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社会的文明时代,即私有制时代,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财富的贪欲,以阶级对抗为核心的社会对抗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而把一切义务推给另一个阶级。马克思主张共产主义文明的出现乃是对私有制的超越;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指出,在共产主义中个人将得到全面发展,在共产主义的社会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万物一体”观。一个人即一切人,一切人即一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样,一切人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与其同时,社会化的人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即人与自然统一的条件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

明了万物一体观及其生起的“同体大悲”观,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被西方史学家誉为伟大史学家的汤恩比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唯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他还说,“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复兴是整个人类的灾难。”大力弘扬“万物一体”论及其派生的“同体大悲”论是当代具有普世价值的命题。古圣讲,儒释道三家的教学“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于善。”历史证明,哪一代舍弃了这一中华思想文化,走上争利纵欲,这一代就毁了。没有仁爱,没有道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社会必会有凶灾。古圣说,“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诚哉斯言。

“万物一体”观和“同体大悲”观是一元的认知理念,同时又是多元的善美,核心是众生平等。倘若单讲和谐相处,里面却存在不平等,则和谐、和平都是假象,不是真实的。平等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和睦相处,和平才能落实。倘若能做到人人同归于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诸民族人民幸福、社会安定、永久和平。

猜你喜欢

一体万物宇宙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宇宙第一群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这宇宙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