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慈善种子 收获爱心果实

2012-04-29王育荣

慈善 2012年3期
关键词:慈善情感同学

王育荣

我国慈善传统源遠流长,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让慈善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对学校教育来说,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资源,将慈善教育渗透到学校已有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点滴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慈善意识、习惯成自然地去做慈善的事情。

目前在校学生“爱心”缺失现象令人担忧,生活中他们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不懂得尊重关心别人。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大力推行慈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正义感、孝心,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栋梁之材。下面我谈谈这段时间实施慈善教育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热爱学生、善待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做学生贴心的人,学生才会听从老师的教导,才会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注意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私的爱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我的影响下,自觉地去帮助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我班的刘凯栋同学,学习基础过差,接受能力不强。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反复讲解,作业布置给他适当降低难度,让他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愿地去学习,慢慢地,他上课也敢举手回答我一些简单的提问,有时同学们会发自内心地为他在课堂上的表现鼓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整个人也变得快乐了,他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下课后他总是抢着擦黑板、洒水、为同学发放作业本,把自己当做集体的一份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班级争光。在我的行为影响下,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自觉自愿地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班级学生关系较为亲密,团结互助的风气与以前相比浓厚了许多。和家长、老师交流时,他们都反映学生变化较大,会换位思考了,懂得关心人、体贴人了。就在今年的圣诞节、元旦,学生纷纷打电话、发短信给我,祝我节日快乐。付出总有回报,我一直深信只要自己心中有爱,爱就无处不在,给予别人一缕阳光,就会收获一方晴空。

二、深入生活学会尊重他人

自私冷漠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对于别人的困难漠不关心,甚至是幸灾乐祸,认为父母老师每天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从来不知道感恩。只有怀有感激之心,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因此,我让学生观察老师一天的真实工作情况,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让学生观察父母的一天工作情况,了解自己父母的辛苦;让学生们收集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学生们瞬间找回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体会到父母老师无私的爱;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的感恩活动,学生们有的为妈妈洗脚,有的给爸爸煮饭,有的为妈妈捶背……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着手,以实际行动去理解支持父母老师,回报父母老师的爱,懂得关爱家人和关心身边人。我班的庞晨阳同学,因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缺少爱,其在校表现自私、无同情心,经常仗着身强力壮欺负弱小,学习缺乏兴趣而常常旷课。通过感恩活动的开展,他慢慢把心放到学习上了,每次见到他的母亲总是说着感激的话语,班级中常常出现他热心帮助同学的身影。每次打扫卫生,他都抢在前面替同学干,深得大家好评。

三、挖掘文本,激发爱的情感

慈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有爱心,懂得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饱含感情的文学作品,包括了种种爱的情感,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挖掘爱的情感,使语文课中的人文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使爱的情感融入学生的生命灵魂,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这样,语文课中的人文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用于慈善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深深的恩情和浓浓的爱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用心灵体验语言所传递的情感,体验人物崇高的品质,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如,学习《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桑娜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桑娜的勤劳、善良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对于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学习《三峡之秋》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描写三峡美景的语段,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从而自觉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于表现爱国主义的课文,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加深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我让学生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激起学生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会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让学生明白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自觉地去保护它。

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通过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要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中教会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特别是对课文的理解掌握与作文训练,让学生感悟感恩之情、生发人文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语文课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四、拓展阅读,延伸爱的熏陶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浓浓的感恩情怀和爱的熏陶,老师还应该努力把这种情怀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对慈善教育有着深刻鲜活的记忆。小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思想。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阅读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内容规范的图书,通过经常性地阅读感恩励志类读物,激发学生们的感恩之心,增强他们明辨美丑是非的能力。因此我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感动童心的88个亲情故事》、《瑞恩的井》等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接受爱的洗礼,做一个有爱心和有责任感的人。这些课外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和提高学生素质,还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思想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五、开展活动,提升道德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渗透慈善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慈善教育对于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完善人格品质、提升自我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体验情感、积淀文化、储存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开展了多种慈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例如:我们利用课前2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被同学帮助的事情,交流感想,面对面表达真诚的感谢;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人,然后通过一封信、一个电话等方式表达感恩之情;开展“做人,从感恩起步”征文活动;举行慈善手抄报比赛;开展“今天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让学生吟感恩诗歌、讲文明语言、唱感恩歌曲、读感恩美文、看感恩影片等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通过相互交流完成活动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学科教学中蕴含的慈善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慈善教育。孩子是最纯真可爱的,我坚信只要我们在孩子心中播撒爱的种子,就一定能收获爱的果实。

(本文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关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慈善情感同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