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数学与生活

2012-04-29朱克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朱克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题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愿意接触、愿意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讲“秒的认识”一节时,同学们在学完了 “秒的认识”这一知识点之后,他们脑海中所得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呢?我就提出一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今天早晨,小强和小华吵架了。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赛跑的事,小强绕操场跑一圈用了55秒,小华跑一圈用了1分4秒。他们都认为自己跑得快,谁也不服输。教师通过这样灵活的、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发散。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时间用得越少说明他的速度越快,然后,教师将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一一观察。这样融入生活化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加强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生活的乐趣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数学教学走出围城,走进生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观察生活,收集材料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收集材料,提供信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个书包、一支笔、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一个电饭煲,并根据自身对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轻孰重;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周末记录整点时自己在家的活动,记录在校一堂课40分钟下课时指针应该指示到什么位置;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家中物品(电器、线织物品、陶瓷、玻璃……)的数量情况,为父母整理家务时提供数据参考……这样的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以致用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提高了学习兴趣,萌发了应用意识。

四、 实践生活,提高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师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探究等活动,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景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学生学完“1元=10角,1角=10分”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学生纷纷说:“我知道1元还可以等于2个5角。”“1角等于5个2分。”有一位学生甚至站起来说:“我发现1元还等于10个10分,就是100分。”这位同学能从“1元=10角,1角=10分”中推导出新的关系式:1元=100分,可见其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学生们都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接着,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限定,设计了“开银行,购物品”的实践活动。当“顾客”拿着1元钱来找“小小工作人员”(全体同学)换零钱时,大家各显神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换钱方法,如:2张5角的;5张2角的; 1张2角、3张1角和1张5角的。学生掌握了钱与钱的等价交换,但生活中更需要钱与物的等价交换——买卖东西。于是在活动中,我又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演练中学习“买东西”。学生在活动中识别商品,看标价对话,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购买物品,达到了“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数学课成了活动的课堂,表现自我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他们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交流感情,引发创新思维的灵感,认识趋于全面、深入、正确、新颖,营造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诱导,在课外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同时不断萌发、强化、提高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攀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