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探析

2012-04-29吴红岁

会计之友 2012年32期
关键词: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化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部、教育部要求“大力推进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高校为适应公共财政的一系列改革,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一核算和实时监控,数出一门、资源共享,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高校财务; 会计核算; 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文件也提出“高等学校应建立财务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校内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财务信息共享程度。财务信息要为校内师生员工服务,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服务,为上级主管部门实施财务监控服务”。2009年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

财务管理网络化:即结合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利用网络技术将高校财务活动所形成的财务信息资源,与相互关联的单位信息整合,形成财务信息内外网络化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改进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侧重简化核算职能,强化控制和管理职能。

会计核算信息化:即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组,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相结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使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实现共享。

(一)高校财务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近年来,公共财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涉及高校的主要有:部门财政预算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政府收支功能科目分类和经济科目分类改革制度、“公务卡”支付制度以及财政公开制度。由于高校经费管理受公共财政的制约,因此,财政改革对高校的经费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关联财政、教育、物价、收费等主管部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内部财务活动发生较大变化,后勤实现社会化管理模式,校办产业实体与学校脱钩,扩招引起筹资活动、学校合并、新校区建设等。同时,学校加强了内涵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加强学科建设,改革招生模式、实行大类招生、学分制改革、校园“一卡通”,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等。校内财务环境的这些变化,关联教务、人事、学科、招生、后勤、校产以及教学等各单位。

(二)建立财务会计相关信息平台

高校经济活动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部分,财务管理是保证学校财务活动正常循环和安全有效的控制环节;会计核算是学校资金流动和循环过程中的核算环节。两者密切关联、高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自动处理各项业务,信息实现共享,直接从高校内、外系统获取相关数据,“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该平台涵盖了数据收集、验证、传输、存储、分析、查询等模块,具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相关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功能。

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实时采集、集中存储、即时处理、全面共享和随意访问。

二、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实例

(一)建立“无现金核算”网络系统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一种改革。这两项改革的实施,关联高校、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政预算编审中心、高校开户银行以及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和学校教职工等。

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建立“无现金核算”系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学校资金核算业务、财政部门的审核批复、银行部门对资金的调拨清算、资金支付以及对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无现金核算”信息平台,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银行零余额账户、银行公务卡管理系统以及省财政零余额账户无缝链接,整合财政、银行和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同步处理、全面共享。

1.高等学校:资金实施零余额账户管理,省财政按照资金类别、收支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年度以及额度控制码下达资金使用额度,不再通过银行层层拨付资金。

2.教育厅:审批高等学校月度预算、上报使用额度、调整年度预算。

3.财政预算编审中心:编制年度预算、下达部门预算额度,监控资金的使用用途、额度及流向,做到事前下达预算、事中监督控制、事后绩效考评。

4.财政支付中心:按照部门预算额度,下达单位资金使用额度,控制大额资金、监督额度使用,清算银行资金。

5.银行:设立单位零余额账户,正确使用资金额度,在资金额度内与省财政支付中心实行资金清算,直接将资金拨付给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和职工报账“公务卡”。

6.教职工:出差、采购、消费等活动,不再预借资金,直接使用公务卡消费,职工报销后,资金直接由银行转“公务卡”。

7.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提供账号,实现直联电汇,取消签发支票。

“无现金核算”网络系统,实现了直联电汇、公务卡报账、零现金库存、电子化对账,减少了财务管理的人力、降低了财务费用成本,可清晰掌握每项项目资金的余额及资金流向,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高效。

(二)银行代收学杂费网络系统

银行代收学杂费网络系统是建立在学生信息基础之上,利用银行储蓄网点遍布各个角落的网络优势,通过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日清月结的账务处理方式,快速将各地收费信息汇总并将资金通过通存通兑归集,同时,将收费信息和资金反馈给学校。

学校给银行提供学生缴费信息,银行将学生缴费信息挂到代收费信息服务器上,供各地储蓄网点使用。学生利用银行储蓄网点遍布各地的优势,可在生源地或其他地区的任何一个储蓄网点缴费。学生缴费后,银行通兑资金汇总,及时将资金上交财政专户,实现了“收支两条线”和严禁“坐支”学费、住宿费的目的,使收费工作“依法、规范、透明”;学生交费快捷、方便、安全。

(三)“多校区一套账”网络化会计核算

院校合并后,出现多校区办学或异地办学,如何做好财务合并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掌握学校整体财务状况成为首要工作。财务管理应采取“多校区一套账”管理模式。总校成立财务机构,统一管理财会人员、统一财务政策、统一报销口径、统一科目设置、统一工资和助学金发放,建立一个账套,校区之间通过数据传输。具体做法是:在每个校区各设一台服务器,每个校区建立一个财务网络系统,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该系统同校园网实行物理隔离。总校区负责科目设置等一系列建账工作,其他校区只作为一个报账点。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中按照账务种类分为总校区和各个校区。凭证号都从1开始编制,即:总校区的凭证号从100001开始,第二校区凭证号从200001开始,第三校区凭证号从300001开始。原始记账凭单保存在各校区。总校区将所有账务建好以后,利用系统中的“完全备份”将数据拷贝到其他各个校区。每天工作结束,各个校区将当天的凭单数据库传输到总校区(通过Email邮箱、Netmeeting、Mordem、ftp等形式),总校区结账后,将所有的数据库传输到其他各个校区。每个校区继续开始新的凭证处理工作。优点:科目设置、指标账管理、报表、账页打印、预算、决算等都由总校区统一管理。同时,各个校区都有一套完整数据,相当于多套备份,如果一套网络出现问题,马上可以进行拷贝修复。

(四)建立财务集成管理系统

利用校园网链接财务处网站,建立财务集成管理系统,宣传财经法律、政策,查询账务、工资、学生缴费情况,此系统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实行物理隔离,对网站所有数据每天进行上传更新。功能如下:

1.介绍财务处各科室工作职能,宣传各项规章制度。

2.查询账务:职工输入工号和密码,就可以查询一定范围的历年账务数据,可以查询一个项目账,可以为单位领导授权查询一个单位所有的账务,还可以授权高一级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查询不同单位同一种类经费的预算及使用情况。纪委监察审计部门可以查询所有单位每一笔经费的情况。通过账务查询,给教师或领导一个明白,也为领导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3.个人工资查询:职工登录财务处网站后,可以查询职工本人历年每月工资,或连续几个月的工资,是一个永不丢失的工资条。

4.项目汇总分析。这是一项专门为各级领导设计的模块,根据权限设置可以实时查询本单位总收入、支出情况,并形成柱状、饼状收入支出对比图,直观地反映经费情况。

5.学生交费及助学金发放情况查询:学生登录财务处网站后,输入学号,查询自己入学以来应交、实交以及欠费情况和助学金的发放情况。

财务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财务信息公开化,财务管理透明化。

(五)建立个人收入计税网络系统

高校的收入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资收入;另一部分是校内津贴、讲课费等其他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这些收入在发放时都要计算个人所得税,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津贴及讲课费发放,建立个人收入计税网络系统。

1.个人收入计税管理程序。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计税主程序(财务处计税使用);二是报税程序。二者通过校园网进行有关数据的传递。主要特点:解决了同一单位或个人在一个月内多次、随时报税的难题;对不同类别工薪收入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为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代计、代交个人所得税提供便利;查询方便、系统严密性强;其操作方法、步骤和工作环节符合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要求。

2.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的操作制度。根据计税系统的功能,计税工作实行全天开放式计税时间。每笔纳税收入,系统自动打印出计税清单一式三联,一联存根;二联是会计做税的凭证;三联是纳税人计税依据。纳税人根据纳税清单不仅可以知道本次领款应扣的税,而且还可了解本月的累计收入。月未系统自动结账、汇总,生成上报税务部门的报表。同时系统自动将数据转入税务局电子报税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税款。

3.月末,将数据上传财务信息集成系统,职工个人可以查询每笔收入、计税以及税后所得情况。让纳税人明白自己的纳税情况。

(六)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

实行会计集中管理制度,是会计核算方式的一次变革。

统一领导:财务处是学校的唯一财务机构,负责全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撤销学校设立的二级会计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的校产企业除外)。

分级管理:根据财权的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校财务工作机制。学校取消了二级财务机构以后,会计机构只有学校财务处,没有分级财务机构。但在管理上仍实行分级管理,即建立学校财务、二级单位(后勤集团、校医院、学院等)的分级管理体制。

集中核算:是指学校的一切财务收支都由会计服务中心办理资金收入和财务报销手续。

会计核算模式采取:“集中管理、统一账户、分户核算”。

集中管理:会计服务中心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办理资金结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一种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形式。

统一账户:在二级会计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原有银行账户,全校只有一个基本账户。

分户核算:分户核算只是下放了财权,但没有下放财力。资金集中到会计核算服务中心,各单位的资金所属权仍属于原单位,原单位的资产所有权、债权债务关系、经费的审批权不变,实现“财力集中、财权下放、财务监督”的财务运行机制,各单位的财务“一支笔”继续行使财务审批权限。

利用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实行网络记账。会计集中核算后,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分别设置不同的科目,建立不同的账套,会计核算人员均能按照权限登录有关账套,进行账务处理。按照内部控制规定,财务网络的管理,科目设置、记账、打账等账务处理等工作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会计核算人员只负责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凭证编制录入。

集中核算之前,财务处、后勤集团各中心、校产各企业等,都建有不同的账套,均有会计和出纳;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只有一个银行出纳和一个现金出纳,但不同账套的资金又是独立核算的,这就需要实施资金综合结算。针对不同账套的资金和同一银行账户资金的统一管理,需要设立一套系统来支撑,做到资金总量日清月结、准确无误,又要确保不同套账的资金分毫不差、万无一失,防止串账。

1.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既可以管住钱,又可以将监督和管理的关口前移,从财务体制上堵住一些漏洞,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防线。

2.规范会计核算。原先学校二级会计单位,分别单独进行核算,每个核算单位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导致会计单位分散,资金分散,财权、事权分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风险较大,通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3.杜绝了“坐收坐支、挪用资金、形成小金库”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4.加强“内部控制”,对单位的支票、现金、公章、票据等岗位设置,不能出现混岗,要相互牵制。

5.加强财务监管。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之前的多头管理和多头核算的问题,降低了财务风险,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由对财务工作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移,由内部监督向外部监督转移,使财务处对全校及各单位、各部门财务运行状况达到有效监控。

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平台,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整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校园。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文件[S].

[3]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文件[S].

[4] 王大勇,等.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化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8(12).

[5] 王海洪,等.会计信息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 吴红岁,等.事件驱动会计环境下,“无现金核算”理论及实践[J].会计师,2011(10).

猜你喜欢

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试论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