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导航,构建充满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2012-04-29邹燕峰
邹燕峰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27-01
总之,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知情并重的新型教学观,走出简单技能训练的怪圈,走向注重情感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才能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丰富内心体验、张扬个性,享受到交流和求知的喜悦。
一、呼唤网络道德的意义
1.现代的网络信息交流手段呼唤更高的道德自律。传统的社会条件下人与人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人对某些问题的自律或良好的道德表象直接受到社会的舆论压力。但在信息时代,人与人的交往角色多为虚拟隐现的,目前在青少年中存在网上说谎,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制造并传播病毒、甚至实施信息犯罪等令人担忧的现象,正是由于其信息交流的隐蔽性导致的,缺乏直接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的压力。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的人,能负责任的使用设备和信息,不恶意地篡改他人计算机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文件;同时不制造不传播黄色的、反动的信息和不传播病毒,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
Internet作为一个虚拟社会的承载体,本身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虚拟,但不能因为它的虚拟性,就凭借它为所欲为、胡作非为;也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技之长去破坏别人的信息,窃取别人的钱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2.良好的网络道德也是自我信息保护的需要。良好的社会网络道德,不仅对我们人生发展大有益处,而且也是防范自己的信息不被破坏的有力手段。因为很多恶意代码如蠕虫、木马等病毒都被移植安插在不良网站上,一些提供黑客软件和教程的网站本身就是黑客软件的攻击源,如果经不起不良网站的诱惑而浏览了这些网页,恶意代码就会随着网页代码执行而潜入系统,这无异于开门揖盗、引狼入室。
另外如沉湎于网络、沉湎于游戏、网上交友不慎等不良行为,虽然不能全部提到道德的层面来衡量,但它确实给一些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
既然网络道德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又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学会辨别,提高素养。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知识越多说明学习越成功,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加入互联网正是看中了互联网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辨别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
信息技术教师要从引导学生浏览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网站入手,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教会学生懂得什么东西是有益的、正确的,什么东西是有害的、非法的。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对什么都信以为真,有的学生沉迷于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搜集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机房论坛交流等方式让他们认识到网络中的真、假、善、恶。
2.深挖教材,善于整合。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德育内容,其实,只要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并找出其中的内涵,结合当前实际,运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道德教育。
例如谈到“计算机病毒”时,随即提及电脑“黑客”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实例,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黑客”的行为不仅危害了社会,而且也毁掉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学生在为这些“黑客”惋惜的同时,稚嫩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教师要抓住这些教材的主题细节,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很多。
3.实施手段,软硬结合。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应采取生动的形式,如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等,通过行为强化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多数信息犯错者,尤其是青少年,都是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开始的。所以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握好处理问题的力度。
以前在任教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我常碰到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计算机作品时,一些调皮的学生经常删除共享服务器中其他同学的资料和作业。在课堂中警告过后几乎没有效果,学生的作业还是莫名消失。我在服务器终端安装了软防火墙,并且对相应的访问目的文件夹设置了更改权限和密码。尽管还是会有一些学生继续尝试恶意的删除,但是经过多次的尝试无法成功后,这些人会放弃和淡忘追求这种捣乱带来的“快乐”。
教师再结合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白以前的这些行为给教师和同学带来的不良后果。后来即使是完全去除了防火墙和文件夹更改权限和密码,学生作业也没有丢失过。其实以前长时间存在的能够让学生肆意捣乱的网络环境恰恰是部分学生不良冲动的诱因,只有技术措施和道德教育软硬两手结合,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导堵结合,净化网络。一般来说,学生的主体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能力和意识,良好网络道德的形成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对付信息犯错应以预防为主,教育比惩罚更有效。
学校中网络知识的教学宜选取过滤软件辅助或在模拟因特网的环境下开展,目前电信提供的绿色上网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信息的再过滤删选,可以运用CCROXY代理服务器等软件实现。这是考虑到学生辨析力弱而采取的一项措施,通过教师的把关、筛选,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同时,选取一些既有益身心,又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特点的音像资料、网站(如K12、小学生天地、小学生科普网、兄弟学校网站、雏鹰网、中国科普博览网等)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正道上自由驰骋。信息技术教师要力主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结合本校实际,为学生提供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