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对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导向意义探究
2012-04-29陈小玲
陈小玲
【摘要】影响写作的因素很多,如宏观层面的写作思路(思维差异)、背景知识(个体知识面)及写作技巧(中西写作要求)等;微观层面的积极词汇、衔接连贯和句法迁移等,笔者在此专项探讨雅思测试体系在宏、微观层面对我国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导向意义。
【关键词】雅思中国高校英语 写作教学导向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9-02
现有资料显示,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单词量不小,语法不差的中国雅思考生在写作单项上集体败阵:用词不当、不得体;句子生硬、不符合英语母语习惯;篇章逻辑松散、可读性差。中国备战雅思的莘莘学子们恶补语法、狂记单词,考场上提交的作文或洋洋千言或寥寥数语,得到的整体评价与付出的努力相去甚远:语误疮痍满目、语病百花齐放。曾经叱咤托福考场,屡创满分、高分奇迹的中国考生,何以在官网公布的雅思各单项平均成绩全球排名中岁岁垫底,年年倒数?雅思把我们的考生怎么了?
雅思测试体系犹如一面镜子,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折射出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整体而言,中国考生的雅思作文在内容、语言及谋篇上存在着不少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不单涉及微观层面英语语言功底本身与语篇衔接和连贯知识,更涉及语言以外的宏观层面,即社会文化、思维习惯、心理认知等等因素。本文的撰写,旨在全面探究影响中国考生雅思写作的宏、微观因素,探寻雅思测试体系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导向意义。
1.影响雅思写作的因素
1.1文化思维因素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常常有着共同的困惑,那就是,写作时即使在句子结构上没什么问题,语法上没什么错误,但文章在段落与篇章层面上却存在着诸如重点不突出、逻辑不严密、语言不连贯的现象。学习者发现自己的写作交际能力停留在句子层面,无法自如运用目的语进行成功的语篇交际。这样的困惑源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即语篇连贯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
从宏观层面看,语言以外的各种因素,如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对语篇的交际质量有着隐性、间接的影响。每一个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种特定的语言社团,而每一社团各自独有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习惯与价值标准,都以该社团的共同语为承载。语篇的交际质量受限于文化中的模式、常规与习惯,受限于个体的思维方式。由于中西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型”,讲究推理,而西方思维模式是“直线型”,推崇论证。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类型、语法结构、思维方式、篇章、段落、句子相差甚远。如中国学生过度使用“I”“You”,过度使用疑问句和祈使句,大量使用劝告语气等,都明显带有母语的思维与表述习惯。
中西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写作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不易察觉的,但这种中西思维习惯的不同会在相应的篇章中突显。中国人崇尚迂回婉转、旁敲侧击,追求“横看成岭侧成峰”,遵从“悟性”思维,既先因后果。以英语为母语者则恰恰相反,他们提倡开门见山,主张直奔主题,呈现“线性”思维,即先果后因。这似乎明了地阐释了外语学习者写作困惑的始作俑者事实上是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滋生出的跨文化噪音,让外语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构建语篇时,下意识地在自己的母语文化基础上预设某些文化信息,而有些被学习者自己“一厢情愿”处理的信息恰恰是游离于目的语的单向文化背景知识,这种在目的语中相应文化信息的缺失导致了语篇的中断与不连贯。因母语与目的语缺乏完全对等的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噪音,对写作的干扰与影响,常常引发并提升误解、不理解或不连贯的发生机率。
1.2传统教学因素
从微观层面看,语言本身的各种衔接机制,如语篇连贯,对语篇的交际质量有着显性、直接的影响。中国传统外语教学强调句法与时态,长期以来,英语课堂唯语法独尊,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即为语法结构教学。与此同时,受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习惯于背诵,尊崇模仿。英语写作教学一直也基于这样一种传统知识教育观所倡导的教育模式,即教学鼓励学生饱读书本,将熟悉书本知识作为博学的量度指标。写作教学中一个突显的问题也正是源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强调时态与句法,强调词汇与句型,完全忽视对各种类型书面语篇结构的梳理,对文章的篇章及逻辑结构的教学基本为零。
尽管近年来教学界开始意识到相关问题的严重性,课堂教学并不见有实质性的改观。传统的教学一般讲语法,到句子为止,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只有结构分类,没有功能分类。事实上,由若干句子组成段落时,句子与句子之间不仅有意义上的联系,也有形式上的联系。不少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和教学实践的禁锢,教学没有从对零散词语和孤立句子的学习中跳出来,以理解完整语篇;教学没有强调学习如何将相关的语言预制结构加以有机组合,以产出流利语篇;教学没有通过理解语篇梳理不同题材文章的组篇模式,理解作者如何从语篇组织信息;教学没有从段落层面跟进作者思路,利用语篇标示词把握作者思路变化脉络。
2.雅思测试体系的导向意义
高校英语教师应全面关注影响写作的各种因素,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雅思测试体系在折射出我国考生写作问题的同时,给我们以如下积极的思考。
2.1国际取向
雅思测试是国际性的,其写作任务所涵盖的诸如家庭与青少年教育、工作与生活、社会现象与现实问题、人类与大自然、文化与传统、现代科学与技术、运动与健康等都是西方电视、电台、报刊媒体与网络经常讨论的话题,知识面过窄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认可雅思成绩,从2008开始,雅思测试设计的队伍中增加了美国的语言专家,雅思测试的国际化元素日益丰富多元化,扩大知识面是关键的突破点。有鉴于此,应试者应养成读报、看新闻的习惯,将眼光投向世界,日积月累,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学习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
2.2基于能力
目前参加雅思测试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如越来越多的应试者用雅思成绩证实个人的英语水平,但参加学术类雅思的应试者仍以留学英联邦国家及美国为主要目的,能力的提高应该是雅思测试的最终目的,而语言运用能力的真正提高应建立在语法、词汇、思路的共同提高与拓展上。不少应试者在考前选择短期培训,轻信那些短期可以迅速提高自己能力的承诺,以为可以通过背诵所谓“机经”、背诵“标准”答案来投机取巧,获取雅思高分。应试者要对当下全球的社会现象给出自己深层次的、个性的看法,把语言作为知识背记的做法在雅思测试中行不通。
2.3真实语料
真实语料源于真实生活,贴近生活实际和社会现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参与世界活动的感受,让学生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社会、关注全人类。真实语料向学生提供大量便于模仿、交际所需要的词汇与语言,借助于真实语料鲜活的语言输入,学习者逐渐提升语言输出能力,学会就各种话题发表意见和看法。鲜活语料本身承载的信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培养学生全方位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写作交流提供储备。
2.4词块教学
以词块作为英语写作的教学单位,能在句型、语气、主位到衔接手段与篇章组织等各方面提升外语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表达的地道性与简约性,语意的连贯性与完整性。研究数据显示,一些有固定语法结构、搭配意义稳定、语用环境固定的介于单词与句子之间的词块形式在自然语言中占到了高达90%的比例(杨玉晨,1999)。根据Nattinger和Decarrico,词块的功能呈现在三个方面:社会交往、话题导入、语篇连贯。鉴于词块在自然语言中大量存在,而记忆与背诵被公认为中国学生的专长,倡导熟记习得词块有助于避免因母语的迁移而自创出不符合英语思维习惯、文化习俗和语法规则的生硬表达,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词块教学,在语境中习得词汇,使学习者了解词语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各个层次的作用,从而培养学习者的高级输出能力。
3.结语
依据雅思官方网站(www.ielts.org)公布的《IELTS评分标准、分数报告和解释》,雅思官方对一名在学术类考试中写作获得6分的考生对应的写作要求与解释是:在任务完成方面,细节处理可能与要点无关系、不恰当或不准确,但能确切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全面评述,呈现并强调主要特点或要点。连贯及衔接方面,句内或句间衔接机械呆板或有错误,有时指代不清晰或不恰当,但信息和分论点安排连贯,论证过程清楚,能有效使用衔接手段。词汇方面,相对写作任务而言,所运用的词汇量充足,尽管在尝试非常见词汇时会出现错误,拼写和构词会出现,但不影响交流。句式多样性及语法准确性方面,能混合使用简单和复合句,语法和标点出现的错误基本不影响交流。6分是中国雅思考生写作的“瓶颈”,评分细则可帮助考生知己知彼、按图索骥。
笔者先后与六位雅思考官一同从事雅思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中国考生在雅思写作备考时存在共同的误区:迷信真题机经、套用万能模板、背诵高分范文、堆砌生僻词汇、追求复杂句型,写出来的作文词不达意,与实力不相称的“华丽辞藻”、“优美句子”甚至“精彩段落”,突兀于结构松散、拼凑痕迹明显的行文中。中国考生的雅思写作的整体表现,暴露和反映出我们的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测试备考观需要反思的空间很大。本文就雅思测试体系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导向意义及相关教学原则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杨玉晨 英语词块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界,1999,(3):28.
2.Nattinger J. R & Decarrico J. S.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34-44.
3.雅思官方网站:http://www.ielts.edu/.
4.2011雅思总分及单项评分标http://www.chivast.com/usa/exam/IELTS/201109/465.html.
注:本文为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教改项目“IELTS对我过高校英语教学的导向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0918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