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拯巧断牛舌案”与心理联想

2012-04-29韩定一

新天地 2012年3期
关键词:牛舌耕牛包拯

韩定一

北宋真宗年间,为了奖励耕织,朝廷颁发了一项十分严厉的政策规定:凡私自宰杀耕牛者,判死刑。这一天,农夫王老实到县令包拯处报案,说自家耕牛的舌头不知被谁给割去了。包拯接到报案后就进行了认真的心理联想:牛是靠舌头卷食草料的,舌头被割,牛即不能吃草料;日久不吃草料,牛必饿死;牛死,主人舍不得把一头牛扔掉,必会宰牛卖肉或自己食用;这样必会被官府所知;官府得知,牛的主人必然会受到惩罚;而这一农夫家居偏远乡村,牛若被宰,不会有更多人知晓,若前来官府告状者,必是偷割牛舌欲加罪于牛主人者。此人即是凶手。果然,没过多久,有一同乡农夫到包拯处告状,说他们村的农夫王老实私自宰杀耕牛,应当判处死刑。包拯立即逮捕了这个告状者。经审问,他果然是因与牛主人有仇欲置牛主人于死地偷割牛舌之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包拯巧断牛舌案”。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和现象都是有联系的,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事物的这种普遍联系性对我们进行科学的心理联想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你若能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科学地进行心理联想,由此及彼,由因到果,那么一定会有成功的预测。媒体披露的一些老人受骗案,就和某些老年人不善于科学地心理联想有关系。如人家邀请你去听免费健康讲座,你怎么不去认真想一想:他又不是社会慈善机构在为老人做好事,他聘请的授课人的课时费由谁出?他向你推销的保健品功能神奇独特,他为何申请不了国家专利?他说他的产品能包治百病,为何他不去办所医院挂牌营业?很多时候,我们若能仔细地、认真地进行一下心理联想和推测,就不会盲目地受骗上当了。

“包拯巧断牛舌案”告诉我们:聪明人是善于科学地进行心理联想的,准确、科学的心理联想,有助于把握实质,科学地预测别人的心理,不被别人“当猴耍”,不被骗子骗得直呼“上当”。那样的话,你就是一个聪明的老人了。

(责编:辛娅)

猜你喜欢

牛舌耕牛包拯
耕牛和农民
从历史到传说:宋代割牛舌疑案的流变及成因
包拯智擒偷锅贼
腊牛舌的制作方法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维药牛舌草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包公巧断牛舌案
铁面无私
——包拯
买头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