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2012-04-29孔红伟
孔红伟
一、观察概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获取知识的多少和深浅。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来获得和提高,对于孩子以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幼儿的学习活动都是以各种观察活动为起点的,在美术活动中尤为突出,因此,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的观察特点
观察力是指一个人从周围世界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儿童时期智力上的差异往往首先表现在他们观察力上。我们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归纳出幼儿有以下观察特点。
(一)幼儿在观察时,搞不清究竟要看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幼儿在观察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观察,往往以兴趣为转移,经常改变观察对象,在观察中只能坚持短暂的时间。
(三)幼儿观察时,东一眼,西一眼,跳动着看,缺乏顺序性,虽然抓住一些特征,但难以把握主要轮廓。
(四)幼儿在观察时,往往被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所吸引,很难把握主要特征,缺乏概括性,很难看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针对幼儿的观察特点,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现提出如下方法和策略。
三、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
首先我们要有这样的观念:指导幼儿观察不能只在课堂上、教学活动中,还要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指导观察,让幼儿养成观察习惯,即树立观察意识。
(一)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幼儿观察往往从兴趣出发,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观察前,我们可通过谈话、讲故事、创设情境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讲故事的时候都是幼儿最安静的时候。通过讲故事,除了能使幼儿学习语言、进行品德教育外,还可以利用故事提高幼儿对观察与绘画的兴趣。将绘画活动化为娓娓动听的故事展开,是幼儿的一大爱好,把绘画活动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正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它可以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幼儿,而且这些故事对幼儿来说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它是幼儿观察的动力和绘画创造的源泉。幼儿不仅沉浸在艺术殿堂里,更沉浸在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之中。在“长颈鹿”主题绘画活动中,我从给幼儿讲述“好心的长颈鹿”故事入手,讲述一只可爱的长颈鹿从因自己有一个长长的脖子感到自卑到利用自己的长脖子帮助小动物们以后而感到非常快乐这样一件事,引导幼儿认识这只乐于助人的长颈鹿,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我还制作了一个身体各部分可以活动的长颈鹿,让幼儿操作摆动,仔细观察长颈鹿运动时四肢的变化、头颈的变化等,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观察得仔细到位。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观察目标。
观察前,首先要确定观察目标,即观察对象,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来确定观察目标。在开展“小猪造新房”主题绘画活动中,小猪为了逃避大灰狼的追捕,想要造出新颖坚固的房子,孩子们萌发了了解更多房子的兴趣,于是以此为契机,以两条线开展观察活动:一条线是走进小区、走进生活中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房子,一条线是多渠道搜集房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了解。
从与孩子们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虽然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中,但他们对于自己居住的房子并没有留心观察过。于是老师带着孩子走进小区,对比观察、了解楼房和平房等各种房子都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特征,等等。
另外,我们从网上搜寻、生活中拍摄了大量的房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房子,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多渠道的观察,孩子们既了解了各种各样房子的不同特征,又总结出了房子的基本特征:有门、有窗。
(三)指导幼儿学习如何进行观察。
3—6岁的幼儿普遍具有无法持久注意的特点,在观察时一会儿看这,一会儿看那,无目的、无重点、无顺序。这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教会幼儿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可以从整体—局部—细节,再由细节—局部—整体,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总之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系统的、有顺序、有层次的观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达到预期的观察效果、养成良好观察习惯的基础。
1.教幼儿学会抓特点。在教幼儿观察事物时,我们指导幼儿首先抓其突出的特征,如小猪的大耳朵、小鸭的扁嘴巴、长颈鹿的长脖子。这样不管这些动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幼儿都可以根据其突出特征加以辨别。
2.学会辨认轮廓。由于幼儿一般只能看到物体表面、局部、感兴趣的方面,而看不到全面的特征,我们在教幼儿观察并学会辨认轮廓时,制作了许多动物、植物等外形卡片,采用语言指导,让幼儿在摆弄中学会观察辨认物体的轮廓。
3.有顺序地观察。教学中,针对幼儿观察的特点,我们指导幼儿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按顺序仔细观察。
4.教幼儿学会比较观察。有些物体幼儿观察起来难度较大,于是我们就指导幼儿采用比较法观察,一般被比较的两方中必须有一方是幼儿熟悉的,这样幼儿才能根据熟悉的一方观察比较,分析得出另一方的结果。如在《各种各样的树》绘画教学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树叶千篇一律。因此在户外观察中,我们一方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树的特征,一方面摄下各种树的树叶,回到教室后再次引导幼儿进行近景比较观察,获得清晰的认识。
5.教幼儿概括性观察。有些观察不仅需要看在眼里,而且需要幼儿在观察各个孤立的事物时找出其内在联系。这种观察仅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需教师用语言帮助幼儿对直接感知的形象进行表象加工,使从观察中获得的零星、片断的知识得以整理、概括,从而形成清晰、正确的概念,使幼儿从个别事物中发现其内在联系,找出本质的东西,为将来主动进行观察创造条件。
(四)讨论、梳理幼儿的观察记忆(适合外出观察)。
外出参观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通过回想法进行回忆和讨论,以强化观察效果,这种回想法是培养观察力的一种方法。著名画家达·芬奇就常使用这种方法训练他的学生:让学生先注意某个物体,然后闭目回想它的所有细节,之后重新看这个物体,检查头脑中表象有多少和原物符合,有多少错失。我们也运用此法:先引导学生,再让全班幼儿互相问答,反复重现感知的形象,加深对物体形象的认识,效果很好。
(五)在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无论是欣赏名家、大师的作品,还是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都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体味到作品的美之所在。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欣赏,引导幼儿多视角、多元观察,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作品的认知和感受,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提炼,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和概念,从而培养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