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褒贬边界
2012-04-29马庆钰
马庆钰
服务型政府的宏大追求落实到最后,无非就是与公众息息相关的人间烟火,就是普通百姓须臾不能离开的油盐酱醋茶和吃喝穿住行。所以当政府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推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自然会受到长期饱受高速行路之困的广大群体的普遍欢迎。首次的惠民措施已经过去,但它所留下的议论、评价、褒贬、思考却仍然拖着很长的尾巴。
回过头来盘点,可以将各种质疑和反对的看法归纳为三个问题:第一是认为“免费导致拥堵”;第二是认为“免费违背市场逻辑”;第三是认为“假期制度不合理”。前两个结论是否定假日高速免费,后一个是重新调整休假制度。对于政府的管理者而言,这些反对之声不仅值得关注而且也需要辨析和澄清,因为这会关系到对这项惠民政策的价值判断,并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假日高速行车免费的存废续止。
首先来看是否“免费导致拥堵”。真正的拥堵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而清楚:一个情况是,在实施免费时,收费站却仍然向通行车辆继续发放通行卡,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瓶颈效应;与此同时,不少收费站并没有全部开放免费通行路口,甚至有的高速路收费站故意只开放一个行车通道,这被不少人认为是对免费政策的消极对抗。相比之下,自10月4日中午以后包括返程高峰时段的基本顺畅则与之前的严重拥堵形成了巨大反差,原因是什么?非常简单,就是交通运输部针对问题采取了取消发卡收卡、直接抬杠放行的办法,随即立竿见影,拥堵有效化解。客观情况说明,少数专家学者所说的“免费导致拥堵”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由此引出的对高速公路假日免费的质疑,实际上也没有争论的必要。
其次来看是否“免费违背市场逻辑”。这个观点主要来自高速公路公司利益群体,他们站在自己的经营角度,认为免费行车是政府的干预,不符合市场经济使用付费的规则。
这里问题的关键是,高速公路是一种特殊垄断性产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将其完全交给私人部门来经营,否则广大消费者将成为任凭公司宰割的弱者。我国的高速公路公司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不仅都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而且都是在利用国有资产和方便条件进行经营,这种和纳税人之间的关联性,决定了市场经济中的使用付费准则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高速公路这种准公共产品。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有权根据社会的福利要求对高速公路的使用采取让利政策。与纯粹市场化甚至是极端市场化的作用相比,此次让利免费虽然少收入65.4亿元,但它的社会效益却要比这大得多。
更何况节假日免费是对高速公路运营暴利的一种再分配。目前有很多高速公路收费已经违背了国家的收费规定,高速公路收费成了公路运营部门的“印钞机”。现在在重要假日采取几天的免费措施,从年收费总额超过3000亿元中拿出不到2%的份额让利于民,不仅和违背市场原则风马牛不相及,而且也合乎类公共产品的使用原则。
最后来看是否“假期制度不合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一多,资源稀缺就趋于严重,资源的竞争就会加剧,人的行为就容易发生异常,政府的管理就面临更大压力,这是我国的国情。从这次长假的高速行车拥堵中引出了很多思考,有人认为“无论是敦煌‘过劳死的骆驼,还是华山顶积压的大批客流,抑或是高速公路上拥堵的车流,都从侧面反映了全社会对休闲的饥渴”,也反映了我国假日制度的不合理。对此,公众舆论中的恢复上半年“五一黄金周”,制定一个让公众在上下半年两个长假之间的选择错峰制度,或者按照省份在两个长假之间实行轮换错峰制度,都是值得考虑的休假管理方案。总之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政府,需要管理者具有更高的智慧和能力去应付人口多和资源缺所形成的更大压力和挑战。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主任、教授)
责编/刘建美编/李祥峰